Workflow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号最精彩 | 期待!崇文门商圈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启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9 19:08
商业与消费升级 - 崇文门商圈启动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聚焦"时尚活力"定位 通过治乱、提质、增色三大举措全面升级商圈环境 [4] - 山姆会员店正式签约落户通州宋庄镇 被列为2025年市重点工程 预计2027年开业 将辐射通州全域及北京东部地区 [22][24] - 全市首个美学农场将于9月上旬在丰台开园 菜户营村深度挖掘皇家菜园历史文脉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激活六百年"皇家蔬苑"文化基因 [19] 文旅与休闲娱乐 - 首钢园秀池推出"秀舟游"码头即日起至9月25日开放 背包船享7折特惠 [10] - 稻香湖乐园延长营业时间至12小时 新增京西稻文化展示体验区 引入三百年皇家稻作文化 [6][8] - 模式口驼铃落日音乐季七夕期间举办 包含音乐表演和手工体验活动 [12] - 四季花海景区进入花卉集中绽放期 成为京郊核心景观区 [25] 公共设施与城市更新 - 颐和园团城湖三处桥区围栏由3米高铁质栏杆改为1.2米低铝合金栏杆 提升景观视野通透性同时保障水源安全 [21] -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完成国际征集评审 旨在助力遗址申遗 高标准推进公园建设 [13][15] - 108新线高速公路工程取得最新进展 [13] 医疗健康服务 - 北京积水潭医院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开设过敏性鼻炎专病门诊 提供一站式专业诊疗服务 [29][30] 社区服务 - 顺义区新增老年食堂服务 覆盖多个社区 [27]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征民意
北京青年报· 2025-08-29 02:39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 -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从五个应征设计方案中选出三个优胜方案 优胜方案于8月28日起在首都博物馆专题展展出并征询公众意见[1] -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和早期都城 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遗址公园建设旨在助力申遗工作[1] - 国际征集工作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 评审委员会通过视频介绍和模型展示等方式评估设计方案 重点关注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 优胜设计方案特点 - "雄浑绵长·鼎天鬲地"方案构建"一园三片一环一区两核"总体框架 通过六大场景风貌实现"镇园融合" 馆站设计融合燕周文化菁华并采用展研功能一体化设计[2] - "燕都肇始·文脉赓续"方案采用"一心两翼"布局与五大功能分区 设立三大展区和22处体验点 馆站以"双脊之形"凸显北京三千年建城史[2] - "燕都溯源·文明新章"方案以五大遗产价值为基础 以金文"匽"为设计概念统领九大主题展示分区 馆站建筑演绎"封燕建城"历史过程[3] 专题展览活动 -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展出180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展出 包括堇鼎、伯矩鬲等镇馆之宝[4] - 展览采用"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主线 通过四个单元系统呈现考古成果 运用三维投影和数字沙盘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4] - 设置文创精品展售区展示房山区非遗工艺品 策划"遇见伯矩鬲"等教育活动解读青铜器铸造工艺与礼乐文明 展览持续至11月28日[5][6]
“大河村”入选国家队 河南省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8家
河南日报· 2025-06-15 08:05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馆及入选情况 - 6月14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 同时"河南省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河南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8家 [1] - 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拥有全国最集中大遗址分布 已探索出"生态保遗"郑州模式和"远离老城建新城"洛阳模式 将遗址保护与生态建设 城乡发展有机融合 [1] - 目前河南省拥有8处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包括殷墟 隋唐洛阳城等 另有9处进入立项名单 全省建成开放遗址博物馆18座 [1]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详情 - 该项目是河南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示范项目 位于郑州市区东北部 包含遗址核心区保护展示 新建博物馆 原始生态修复等工程 [2] - 大河村遗址经50多年考古发掘 证实为包含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及夏商文化的古代聚落遗址 年代跨度7000-3500年 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2]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作为重要节点项目开馆 新馆通过数字化 沉浸式手段全景展示仰韶文化 填补国内该领域展示空白 [2] 其他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此次另有9处遗址公园入选 包括山西省陶寺 内蒙古萨拉乌苏 浙江上山 安徽双墩 山东大汶口 湖北铜绿山 四川宝墩 陕西秦咸阳城咸阳宫等 [3]
探访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深埋千年的“太原往事”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4:00
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概况 - 公园位于太原古县城大夏门以北百余米,是春秋至唐五代时期太原的古城址,与始建于1375年的太原古县城相隔1800余年[1] - 公园一期工程核心区域包括2020年对外开放的二号建筑基址(展示唐五代寺院遗址)和2023年对外开放的四号遗址(展示唐代金属作坊及内城蓄水系统遗址)[1] - 晋阳城历史上作为北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赵国初都、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北都、五代雄镇等时期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原王朝战略屏障和文明交融舞台[1] 考古发掘历程 - 晋阳城在979年被大火夷为平地,连续使用1500年后掩埋,反而使城市格局和文化遗存保存完整[2] - 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2000年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系列调查试掘取得城址范围和城墙分布成果[2] - 2010年前重点发掘西北城角、西城墙等夯土遗迹确定西城范围,并发现"大明城"、手工业作坊及宗教遗址如童子寺、龙泉寺唐代塔基等[2] - 2010年后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梳理出西城"大丁字"格局及主街道位置,发现北朝仓储设施、五代夯土基址等[3] 公园规划与建设 - 公园规划范围20.98平方公里,分四期建设:一期围绕西城墙等13处遗迹保护展示,二/三期提升服务设施展示新成果,四期展示外周城垣和汾河故道[3] - 采用"一心、两轴、三区、一带、一环、多点"展示思路,以宫城为核心展示都府空间要素,强调外周城垣和汾河故道等结构[3] - 国家省市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2019年后考古研究经费3700万元,遗址保护2000万元,2023年公园建设(含考古博物馆)投入7300万元[4] 运营与展示成果 -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2024年1月开放,基本陈列"晋阳雄異"通过场景复原与多媒体展示1500年城市变迁[4] - 公园一期和考古博物馆开放一年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4] - 遗址公园建设旨在服务未来发掘和阐释,对唐代都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展示太原历史文化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