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icon
搜索文档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环球网· 2025-09-04 16:50
展览概况 - 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联合房山区委和区政府主办 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聚焦琉璃河遗址这一燕山南麓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1] - 展览精选180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展出 占比之高在首都博物馆近年展览中尤为显著[3] - 展期将持续至2025年11月28日 期间特别策划"遇见伯钜鬲"等系列教育活动面向亲子家庭[3] 历史价值 -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分封制度实证 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 将北京建城史推进至3000余年前 被誉为"北京城之源"[3] - 遗址是国内迄今发掘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 2025年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 文物展品 - 展出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和伯钜鬲 以及实证燕国始封地位的克盉和克罍[3] - 实现作册奂卣 作册奂觯等多件珍品齐聚 是70年代以来琉璃河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大规模集结[3]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征民意
北京青年报· 2025-08-29 02:39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 -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从五个应征设计方案中选出三个优胜方案 优胜方案于8月28日起在首都博物馆专题展展出并征询公众意见[1] -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和早期都城 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遗址公园建设旨在助力申遗工作[1] - 国际征集工作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 评审委员会通过视频介绍和模型展示等方式评估设计方案 重点关注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 优胜设计方案特点 - "雄浑绵长·鼎天鬲地"方案构建"一园三片一环一区两核"总体框架 通过六大场景风貌实现"镇园融合" 馆站设计融合燕周文化菁华并采用展研功能一体化设计[2] - "燕都肇始·文脉赓续"方案采用"一心两翼"布局与五大功能分区 设立三大展区和22处体验点 馆站以"双脊之形"凸显北京三千年建城史[2] - "燕都溯源·文明新章"方案以五大遗产价值为基础 以金文"匽"为设计概念统领九大主题展示分区 馆站建筑演绎"封燕建城"历史过程[3] 专题展览活动 -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展出180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展出 包括堇鼎、伯矩鬲等镇馆之宝[4] - 展览采用"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主线 通过四个单元系统呈现考古成果 运用三维投影和数字沙盘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4] - 设置文创精品展售区展示房山区非遗工艺品 策划"遇见伯矩鬲"等教育活动解读青铜器铸造工艺与礼乐文明 展览持续至11月28日[5][6]
113件(套)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9:46
展览概况 -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于8月28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展期持续至11月28日 [1][3][6] - 展览精选180件套文物 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展出 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大规模集结 [1] - 展览分为"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个单元 以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为主线 [3] 遗址历史价值 - 琉璃河遗址被学界公认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 是目前国内发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 [1] - 经过60余年考古工作 发现多重城垣大型建筑完整墓葬区等重要遗迹 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1] - 克盉克罍等文物实证燕国始封地位 三件铸有"太保墉燕"铭文的作册奂器共同展出 多处铭文实证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 [3] 重点展品 - 展出目前北京地区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堇鼎 以及代表燕国青铜文化最高水平的牛头纹带盖伯矩鬲 [3] - 数字沙盘还原琉璃河遗址周边山河脉络 互动屏幕对铜当卢铜銮铃等车马器进行复原 [6] 展览技术特色 - 利用现代技术连接古今 数字沙盘可俯瞰燕侯家族墓地与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6] - 牛头纹带盖伯矩鬲展柜屏幕提供年代形制及纹样详细介绍 增强观众互动体验 [6]
首都博物馆上新,180件套文物呈现西周燕国都城风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8 16:48
展览概况 - 首都博物馆推出"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系北京历史文化展系列首展[1][3] - 展览时间为8月28日至11月28日 展出180件(套)珍贵文物[3][4][12] - 113件(套)出土文物为首次公开亮相 系该遗址发现80年来成果汇集最全、规格最高的展览[4] 考古价值 - 琉璃河遗址为国内发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都城遗址[4] - 遗址于2024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证实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4][5] - 青铜器铭文记载"太保墉匽"史实 系北京城市建设史最早出土文献[5] 重点展品 - 克罍、克盉铭文记载"命克侯于燕" 系最早发现的北京城源文字证据[7] - 伯矩鬲饰有7个牛头纹饰 代表北京地区西周青铜艺术巅峰[11] - 圉簋与伯鱼簋出土后首次相聚展出 两器形制相似宛若双胞胎[9] 展览特色 - 采用数字沙盘、互动屏幕等多媒体手段展示遗址城垣结构与夯土设施[12] - 通过场景复原呈现车马坑模型与青铜銮铃声响[12][14] - 按"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主线分为四大展览单元[4]
北京“城之源”最早出土文献亮相
北京晚报· 2025-08-28 14:47
展览概况 - 首都博物馆推出"北京历史文化展"系列首展"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展览时间为即日起至11月28日 [1] - 本次展览汇集珍贵文物180件(套) 其中重要文物39件(套) 作册奂卣等113件(套)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 [1] - 展览为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考古成果汇集最全 展出文物数量最多 规格最高的一次 [1] 重点展品 - 作册奂器青铜鼎卣觯出土于琉璃河遗址M1902号墓 其铭文是北京城市建设史最早的出土文献 实证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 [1] - 堇鼎为北京地区出土的形体最大 重量最重的西周青铜器 重达41.5公斤 内壁铭文记载了堇奉燕候之命去宗周向太保奉献食物并受赏赐的史实 [1] - 伯矩鬲以7只立体牛角构成的饕餮纹饰展现西周青铜铸造巅峰技艺 全身有7个牛头装饰 是北京地区西周青铜艺术巅峰之作 [2] - 克罍克盉成对展出 盖内和器沿内壁铭文记载了"命克侯于燕"的史实 是考古人员最先发现的北京"城之源"文字证据 [2]
琉璃河遗址80年考古成果亮相!首博 “太保墉燕” 展开展
新京报· 2025-08-28 14:42
展览基本信息 - 展览名称为"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1] - 主办单位为北京市文物局 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1] - 承办单位为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 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1] 展览时间安排 - 开展日期为8月28日 [1] - 展出截止日期为11月28日 [1] - 展览地点在首都博物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