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邦学习(FL)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行业研究:从数据、算力、模型切入的3类龙头,看全球AI制药全景图
国金证券· 2025-08-28 13: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建议关注特定细分领域龙头公司[5] 核心观点 - AI制药行业处于从概念验证向实质性突破转化的关键时点 多组学AI应用有望实现医药领域1000倍降本增效 首个AI驱动研发的重磅药物临近上市[2][12][17] - 行业三大核心要素(算力、数据、模型)的瓶颈已逐步突破: - 算力通过云端服务(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等)和硬件创新(英伟达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实现高效供给[3][13][35] - 数据通过联邦学习(FL)、跨界合作(如Apheris)和政府主导项目(英国OpenBind联盟)打破孤岛限制 预计生成全球最大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集(50万+结构)[3][38][47] - 模型通过生成式AI构建随时间增长的壁垒 英矽智能等企业实现同路径三次复现(TNIK、ENPP1、PHD靶点)并在Nature发表研发过程[2][27][28] - 科技巨头(英伟达、谷歌)、制药巨头(默沙东、辉瑞、礼来等)及产业链企业(泓博医药、深度智耀)加速布局 近5年AI制药相关交易总额超500亿美元[4][63][86] 分章节核心内容总结 行业发展趋势 - AI制药发展历程从1950年图灵测试起步 至2024年AlphaFold2获诺贝尔化学奖标志技术成熟 监管层面FDA 2021年收到超100份AI/ML相关产品申请[12] - 多组学AI应用推动行业进入"超摩尔定律"时代:DNA测序成本下降100亿倍 合成成本下降10万倍 生物数据量预计激增1000倍[17][20][26] - AI研发药物临床成功率显著提升:已完成I期试验的21种AI开发药物成功率达80%-90%(传统方法约40%)[56] 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 - 算力:云端算力(AWS、Azure、谷歌云等)提供可扩展支持 英伟达2025年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 将分布式数据中心整合为千兆级AI超级工厂[3][13][35] - 数据:联邦学习(FL)技术实现隐私保护下的数据共享 英国OpenBind联盟计划5年内生成50万个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构(较现有公共数据量增20倍)[38][47][52] - 模型:生成式AI平台(如英矽智能Pharma.AI)实现靶点发现、分子生成、临床试验优化全流程 模型迭代时间从50天缩短至3天(加速16倍)[27][32] 产业生态与布局 - 科技巨头:英伟达投资13家AI药企(2023-2024年)并推出BioNeMo模型库 谷歌旗下Isomorphic Labs融资6亿美元且临床试验"非常接近"[4][63][73] - 产业链:中国公司泓博医药推出DiOrion平台 深度智耀兼容FDA E2B R3标准 英矽智能20种临床候选化合物中10种获批IND[4][74][76] - 制药巨头:默沙东、辉瑞、礼来等Top 10药企通过BD交易布局AI制药 近5年重大交易总额超500亿美元 85%企业领导者加大AI投资[4][82][86] 投资策略与标的 - 策略1:关注管线丰富且临床进展快的AI药企/CRO龙头 如英矽智能(TNIK抑制剂IIa临床)、晶泰科技(与DoveTree交易总额59.9亿美元)[5][74][86] - 策略2:关注传统药企中AI布局深入者 如石药集团(与百济神州、阿斯利康交易首付款合计2.5亿美元)、复星医药等[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