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

搜索文档
暑期登革热进入高发季!发热皮疹怎么办?专家支招→
央视新闻· 2025-07-12 10:58
7月11日,国家疾控局召开主题发布会,相关负责人通报,暑期人员流动增加,高温多雨,结合传染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多渠道监测结果,预计 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风险将会增加。 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 李艳:患者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或者轻症,少数发展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严重者甚至死亡。 老人、孕妇以及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登革病毒后,容易发展为重症患者。 在这里也提醒公众,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如果伊蚊分布地区的市民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感染了登革热怎么办?专家来支招 近期,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已经进入夏季登革热高发期。发布会上,相关专家介绍,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导致,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我国常年有登革热输入病例报告,每年夏秋季在部分南方省份会发生本地传播疫情。 国家疾控局新闻发言人 席晶晶:随着夏季蚊虫进入活跃期,部分南方省份发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本土疫情的风险逐步上升,发热伴血小板 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在局部地区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手足口病 ...
夏季肠道传染病多发,专家提醒当心病从口入
新华网· 2025-07-10 18:10
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1] - 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食物、饮用水和日常生活接触 [1] - 常见病原体包括5类细菌和5类病毒 [1] 疾病症状与危害 -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和食欲不振 [4] - 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贫血和抵抗力下降等并发症 [4] -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脱水甚至危及生命 [4] 预防措施 - 饮用水需煮沸后饮用 [4] - 食物和厨具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4] - 剩菜需密封冷藏且存放不超过24小时 [4] - 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 [4] -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易带病原的水产品 [4] 卫生习惯建议 - 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 [4] - 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腐败变质食物 [4] - 生食必须彻底洗净 [4] 治疗建议 - 出现腹泻症状不宜禁食禁水 [4] - 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4] - 一般症状2-3天内可自行改善 [4] - 出现高热、脓血便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 [4]
防范肠道传染病要把好三道关
广西日报· 2025-06-02 09:41
洪涝灾害后的健康防护措施 - 南方雨水多导致洪涝后易发生感染性腹泻、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需注意预防[1] - 洪涝灾害期间需把好饮水、食物、环境三道关以防止肠道传染病[1] - 水源可能被粪便、垃圾、动物尸体污染,直接饮用生水风险极高,建议煮沸后饮用或选择合格瓶装水和桶装水[1] - 临时饮用水(井水、河水等)应在疾控机构指导下澄清、消毒后再使用[1] - 装水容器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1] 食物卫生管理 - 尽量选择未被淹的瓜果蔬菜[1] - 如确需食用受淹新鲜瓜果蔬菜,需用100-2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浸泡20-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1] - 可蒸煮食品应充分加热后食用[1] - 被洪水浸泡的包装食品若出现胀包、渗漏、霉斑即使未过期也不能食用[1] 环境清洁与消毒 - 洪水退后需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2] - 在房屋安全前提下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冲刷墙壁地面[2] - 需彻底清除屋内霉菌,清洁擦拭各类被污染物品[2] - 全面清扫院落及周边环境,彻底清除淤泥、垃圾等污物[2] - 可选择84消毒液、含氯消毒泡腾片等对家庭环境进行消毒[2] 腹泻处理措施 - 发生腹泻时可喝盐糖水防止脱水(500毫升水加1小撮盐加4勺白糖)[2] - 可服用蒙脱石散,但儿童用药量需遵医嘱[2] - 出现便血、体温39℃以上不退、眼睛凹陷等危险信号需及时就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