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优势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01398):行稳致远,稳定且可预期的红利优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8 20: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工商银行“买入”评级 [1][6][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银行业“哑铃”格局明确,国有大行“做优做强”是方向,伴随长期资本入市,权重个股有望率先估值修复,工商银行股息优势突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 0.9%、3.1%、4.3%,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B为0.51倍,给予0.64x2025年目标PB,对应上行空间25% [5][6][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43,070.00、821,803.00、812,378.22、829,125.68、864,225.99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3.73%、 - 2.52%、 - 1.15%、2.06%、4.23% [4]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3,993.00、365,863.00、362,618.67、374,008.10、389,910.94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79%、0.51%、 - 0.89%、3.14%、4.25% [4] - 每股收益分别为0.98、0.98、0.98、1.01、1.05元/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67%、9.96%、9.24%、8.96%、8.79% [4] - 市盈率分别为5.66、5.63、5.68、5.50、5.27,市净率分别为0.58、0.54、0.51、0.48、0.45 [4] 投资要点 - 股息率方面,工行稳居港股大行股息率之首,2019 - 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3.2%,2025年股息率约5.6%,有望吸引险资流入;虽1Q25营收、利润低于预期,但后续营收增速有望回正,利润降幅有望收窄 [5] - 信贷方面,2019 - 2024年信贷CAGR约11.1%,对公端涉政基建类贡献大,2022年来新兴赛道贷款投放增加;零售端消费贷投放审慎,按揭负增长,资源集中于个人经营贷 [5] - 息差方面,1Q25净息差为1.33%,落后四大行平均;虽前期定价回落拖累息差,但央行重视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后续息差有望筑底企稳 [5] - 资产质量方面,1Q25不良率季度环比降1bp至1.33%,拨备覆盖率215.7%;对公风险化解带动资产质量向好,但零售风险暴露节奏需关注 [5] 投资案件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 0.9%、3.1%、4.3%,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B为0.51倍,给予0.64x2025年目标PB,对应上行空间25% [6] 关键假设点 - 预计2025 - 2027年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7.5%、7.3%、7.0% [7] - 预计2025 - 2027年息差分别同比 - 11、 - 5、 - 2bps [7] - 预计2025 - 2027年不良率分别为1.33%、1.33%、1.32%,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6.7%、221.4%、227.5% [7]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 市场对工行股息优势认知不足,其H股股息率为大行第一,对应2025年股息率为5.6%,有望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入 [8] - 市场对工行后续盈利能力平稳性认知不足,短期业绩受压力,但中长期政策会呵护其经营和业绩 [8]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 - 政策落地见效,宏观经济复苏好于预期;地产销售回暖;PMI持续位于枯荣线上,实体需求修复带动量价修复 [9] 其他表格数据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占比70.8%(剔除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央汇金持股比例34.8%(截至1Q25) [12] - 1Q25营收、归母净利润下滑反映息差压力和非息收入扰动 [12] - 工行ROA领先其他大行,但杠杆倍数相对偏低 [13] - 2019 - 2024年工行各行业贷款增量和存量占比情况,信贷结构有优化 [14][15] - 工行存款成本同比降幅好于同业,但资产端定价下行压力凸显 [20][21] - 1Q25工行不良率1.33%,较年初回落1bp,拨备覆盖率约216%,处于同业平均水平 [22] - 可比公司估值表显示工行股息率高于平均 [27] - 工商银行盈利预测表给出各指标预测及同比增速 [29] - 港股重点上市银行估值比较表展示了各银行估值情况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