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息折现模型(DDM)
icon
搜索文档
股民为什么讨厌“无脑流”资产配置
雪球· 2025-03-12 15:43
布朗永久组合的核心逻辑 - 股票与其他资产存在本质差异:股票可通过股息折现模型(DDM)进行估值分析,而黄金等资产缺乏现金流支撑,价格完全依赖市场供求[4] - 投资者对控制感的心理需求:价值投资者通过企业分析获得掌控感,而布朗组合要求放弃预测,接受市场不可知性[6] - 组合历史表现优异:1972-2011年间仅4次名义负收益,最大回撤4.9%,2008年金融危机中仅下跌2%[11] - 年化收益数据:名义年化收益9.5%,通胀调整后实际收益4.9%[12] 资产配置的哲学冲突 - 主动投资与被动配置的矛盾:投资者倾向于通过分析获得掌控感,但研究表明人类难以持续战胜市场[6] - 不可预测性认知:布朗组合承认未来无法预测,通过分散配置管理风险而非规避风险[13] - 心理障碍根源:从"可定价"的股票转向"不可定价"的资产类别需要颠覆世界观[4][6] 组合执行的实际挑战 - 机械配置的困境:在极端市场条件下(如A股历史低位或国债收益率1.8%)坚持25%权重会产生心理抵触[15] - 改良方案建议:对黄金保持固定权重,对股票/债券基于估值指标进行有限调整(如股票权重可提升至35%)[17] - 平衡原则与灵活性:允许在历史估值极端区域进行适度调整,但需设定严格上限防止情绪化操作[17][18] 组合表现的量化数据 - 历史收益分布:1973年实际收益5.4%,1979年达20.6%,1981年出现最大实际亏损-12.6%[12] - 抗危机能力:2008年标普500下跌37%时,组合仅下跌2%,展现资产非相关性优势[11] - 长期稳健性:40年周期中仅1981、1994、2001、2008四年出现名义亏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