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

搜索文档
澳洲监管开出史上最大罚单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2:46
【导读】澳新银行因"债券风波"和多项业务处理不当,被处以2.4亿澳元罚款 9月15日(周一),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披露一则重大处罚。 ASIC在完成数月的调查后发布声明称,澳新银行(ANZ)将债券交易量夸大"数百亿美元",并在多项业务中存在"广泛不当行为",影响近6.5万名客户。 ASIC表示,ANZ将支付2.4亿澳元(约合1.6亿美元)的罚款。 澳新银行因"债券风波" 被罚1.25亿澳元 据ASIC文件,2023年4月19日,ANZ协助政府主权债务管理机构澳大利亚金融管理办公室(AOFM)完成一笔140亿澳元的债券发行。ANZ没有在当天逐 步交易以限制市场影响,而是在定价前后出售了大量10年期澳大利亚债券期货,给债券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ASIC还指控,ANZ在近两年时间里就该债券交易量提交的报告和数据,存在误报。ANZ虚报数据,将债券交易量夸大"数百亿美元"。 ANZ已承认上述行为,并表示其未能履行作为澳大利亚金融服务持牌人的义务,已同意支付总计1.25亿澳元的罚款。 该债券发行旨在筹集资金用于政府支出,是澳大利亚政府为医疗、社会福利、教育、基础设施和国防等关键政府服务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 ...
券商8月发债近3000亿创年内新高 自营、两融业务驱动“补血”需求激增
财经网· 2025-09-15 12:21
券商发债规模与趋势 - 8月券商发债规模达2935亿元 发行141只债券 创年内月度新高 [2] - 9月前12天已完成452亿元债券发行 另有779亿元债券处发行阶段 [2] - 年内累计发债规模达1.06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6736.27亿元大幅增长 [2] 头部券商发债情况 - 中国银河证券发债1025亿元居首 华泰证券777亿元位列第二 [3] - 国泰海通与广发证券分别发债662亿元和612亿元 [3] - 招商证券与国信证券发债规模分别为577亿元和572亿元 [3] 发债驱动因素 - 市场交投活跃推动业务扩展需求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多个整数关口 [4] - 低利率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债务置换与补充营运资金为主要用途 [4] - 资本中介和投资业务占比提升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阶段 [4] 两融业务与资金成本 - 8月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9月11日达2.34万亿元 [7] - 行业平均发债利率1.89% 前十大型券商平均利率仅1.85% [7] - 科创债平均融资成本1.8% 大型券商利率低至1.69%-1.75% [7]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对5000万以上客户提供2.8%融资利率 中型券商门槛降至1000万利率3.2%-3.5% [8] - 中小券商融资成本高企 华北某券商利率达4.6% 华中某券商为3.36% [7][8] - 低资金成本券商具备两融价格战优势 高成本中小券商面临竞争压力 [8]
如何对冲“AI泡沫”?美银提出2020年代投资新公式:B.I.G
智通财经· 2025-09-15 10:42
美国银行表示,华尔街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投资主题——BIG组合,即债券(Bonds)、国际股票 (International)与黄金(Gold)。 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指出,采用做多BIG的杠铃策略,可应对"人工智能(AI)泡沫"带来的市场波动。 国际资产:将受益于三方面因素——美元走弱、欧盟与日本通缩终结,以及欧盟与亚洲经济体财政过度 扩张局面的结束。其中,中国科技股是对冲美国AI泡沫的"杠铃策略"最优选择。 黄金:可对冲无政府状态风险与美元贬值风险。尽管黄金牛市已从"低调上涨"转向"高调走强",但其价 格仍将进一步攀升。 他具体分析如下: 债券:随着名义GDP增长见顶,债券重新成为对冲风险资产的工具,美国国债收益率正逐步下行——5 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向3%靠近,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将向4%趋近。"ABB"主题(除债券外皆可投)的周期 性终结,对债券敏感型小盘股构成利好;目前小盘股相对大盘股的滚动回报率为-4%,已接近百年低位。 ...
中国太保股东将股票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转入花旗银行 转仓市值48.47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9:02
股东持股变动 - 中国太保股东于9月12日将48.47亿港元市值的股票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转仓至花旗银行 占公司H股总数5.27% [2] 可转换债券发行计划 - 公司于9月11日签署155.56亿港元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 初始转换价设定为每股H股39.04港元 [2] - 若债券全额转换可发行约3.98亿股H股 相当于现有H股总数14.36%及总股本4.14% [2] - 转换后新股将占扩大后H股总数12.55%及总股本3.98% [2]
阶段性情绪释放无碍债市中长期向好
证券日报· 2025-09-15 00:12
其一,宽松的资金面为债市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近期,债市出现较大波动,引发市场讨论。数据显示,8月1日至9月12日,中证全债指数(净价)下跌 1.11%。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返1.8%上方。 截至7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超过190万亿元。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是债市的主 要投资者,同时,众多个人投资者通过持有各类资管产品间接参与债市投资。此番债市波动难免引发部 分投资者的担忧。 应如何看待近期债市波动?笔者认为,债券市场天然具有波动属性,短期回调属于正常市场现象。从中 长期视角看,支撑债市向好的根本逻辑未变,多重因素共振有望推动债市健康、平稳运行。 近期债市的调整,受到"股债跷跷板"效应、债市前期上涨较快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但从中长期来 看,"买方力量"将持续推动债市平稳运行。从国际经验看,市场利率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内难以改变。 在当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居民对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等资管产品的配置需求持续增长,推动金 融机构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力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险资、银行理财资金对债券的配置比例 均较年初有所提升。长期来看,险企、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 ...
美银Hartnett:弱美元周期开启,“除美元外皆可买”时代来临
华尔街见闻· 2025-09-14 19:44
美银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发布最新研报指出,2025年将成为全球市场投资主题的重大分水岭。 他预计, 过去几年主导市场的"除了债券皆可买" (Anything But Bonds,简称ABB)的交易逻辑将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将是"除了美元皆可 买"(Anything But The Dollar,简称ABD)的新范式。 市场正密切关注美联储下周的议息会议,并普遍预期至少降息25个基点。 Hartnett指出,市场当前的反应显示,投资者认为美联储此次降息具有"可信度",是在美国经济增长重新加速的背景下采取的行动。这一预期推动了风险平价策 略的回升,突破了2024年的高点。 今年以来,主要资产表现分化显著。黄金以高达38%的涨幅一马当先,远超全球股市(25%)和比特币(23%)的表现。 相比之下,美元和石油成为最大的输家,年初至今分别下跌10%和13%。这种表现差异为Hartnett关于美元弱势的判断提供了注脚。 Hartnett引用一句市场主流观点称: "美联储正在市场高位时降息……我将继续做多股票,直到明年春天我们开始担心(美国)中期选举。" 别了,"除了债券"的时代 Hartnett认为,支 ...
债欲静而风未止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4 16:44
核心观点 - 当前债市压力加剧主要源于债券资产自身空间逼仄导致的固收产品赎回压力 而非传统股债跷跷板效应 机构行为显示配置盘买债力量偏弱而交易盘处于降筹码阶段[7][15] - 债市风险已超越基本面、资金面和股债跷跷板的传统影响逻辑 尽管资金面宽松且经济处于磨底阶段 债市调整压力仍持续扩大[22][26][30] - 市场情绪拐点需关注三大信号:存单利率缓和、配置盘买债力量增强及信用利差调整至高位[32] - 债市正处于向合理估值水平回归阶段 对比2024年前低后高的利率走势 当前调整是对2024年底快牛行情的修正 10年国债需达到1.85%才具备做多空间[37][41][44] 当前市场状态分析 - 9月以来股债相关性明显减弱 但债券基金面临显著赎回压力 7月公募债券基金规模变化大幅弱于季节性[7] - 保险机构为代表的配置盘买债积极性明显弱于往年 二季度后买债热情持续降温[15] - 交易盘累积利润偏薄 中长期利率债基中位数收益率从2025年6月30日的0.44%降至9月12日的-0.16% 降久期迹象明显但拥挤度仍高于6月水平[17][20][22] 超越传统逻辑的风险因素 - 股市宽基指数9月3日后呈震荡盘整 但债市压力未减且调整幅度加大 长债财富指数明显跑输货币基金[22][24] - 二季度以来央行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宽裕 资金面并非债市制约因素反而偏利好[26][28] - 经济数据(PMI、出口、通胀、社融)显示基本面仍处磨底阶段 周期向上拐点不明朗 对债市难言利空[30][32] 市场情绪拐点观测指标 - 存单利率缓和是股市对债市流动性影响边际弱化的重要指标 当前存单价格仍处中性水平[32][33] - 配置盘买债力量需达到一季度水平方代表债券吸引力提升 目前配置热情仍显不足[32] - 信用利差需加速调整至相对高位(当前近似二季度水平)才意味债市风险充分释放[32][36] 估值回归与投资时机判断 - 与2024年对比 2025年经济前高后低、流动性前紧后松特征相似 但债券利率呈现前低后高反向走势[37][41][44] - 10年国债利率需达到1.85%附近才兼具胜率和赔率的做多空间 当前即使股市调整亦难现做多时机[37] - 债市压力调整需等待新一轮明确宽松政策 并观察基本面与资金面利多信号[37]
【广发宏观团队】年初以来大类资产在定价什么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9-14 16:16
广发宏观周度述评(第31期) 广发宏观周度述评 (第1-30期,复盘必读) 内容 第一, 年初以来大类资产在定价什么? 2025年年初以来(至9月12日),大类资产表现靠前的一是贵金属(COMEX黄金涨幅 38.8%、COMEX白银涨幅45.8%);二是部分有色金属(LME铜涨幅14.9%、锡涨幅20.3%、钴涨幅60%);三是新兴市场股票 (MSCI新兴市场指数涨幅为19.7%、越南VN30指数上涨38.7%);四是主要市场科技股(纳指涨幅14.7%、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 20.5%、上证科创50指数涨幅35.3%);五是另类资产 。 我们理解上述资产特征背后有三条主线: 一是美元信用弱化与资产端"软脱钩"。导致美元信用弱化的逻辑又有三:逆全球化关税打破了美元消费国的传统角色;制造业回流的 目标和赤字率大幅扩张带来了其政策框架不确定性和中期财政可持续性担忧;在通胀中枢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启动降息又动摇了其实际 购买力基础。这一背景下美元整体走弱、美元资产信用风险溢价上升,全球资金希望能借助新兴市场资产、大宗商品、另类资产来实 现与美元一定程度的"软脱钩"。 二是全球供应链重塑与供给端"备份化"。地缘政治因素带来部 ...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周观察:美联储降息来临,全球资产风险偏好回升
银河证券· 2025-09-14 15:01
策略研究 ·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周观察 相关研究 | 2025-09-09,外资加仓中国股票市场是否持续及还在买 | | --- | | 什么? | | 2025-09-09,第三阶段费率改革落地,对市场影响如 | | 何?——基金销售费用管理新规点评 | | 2025-09-08,A 股中报业绩有哪些看点? | | 2025-09-08,港股 2025 中报业绩点评:盈利能力改善支 | | 撑港股上涨 | | 2025-09-02,2025 年 9 月投资组合报告:业绩为锚,政 | | 策为帆 | | 2025-09-01,当前 A 股市场的几点思考 | | 2025-08-20,反内卷中寻投资机会——""五五五"规 | | 划展望系列 | | 2025-08-06,七部门剑指新型工业化,金融活水锚定 | | 新质生产力 | | 2025-07-31,8 月投资组合报告:政策预期+业绩护航 | | 2025-07-31,7 月决议偏鹰,9 月降息窗口还在吗? | | 2025-07-30,7 月政治局会议对 A 股市场的投资指引 | | 2025-07-22,公募基金二季度持仓有哪些看点? | | 2025- ...
央行降准!普通人最该做的不是存钱,而是这 2 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9-13 17:47
每当央行宣布降准,总有人匆匆忙忙往银行跑,想着"赶紧存钱保值"。但今天必须泼盆冷水:降准时代,普通人最该做的绝不是存钱,而是这两件事! 别 急着反驳,听我拆解完背后的逻辑,你可能会推翻过去的认知,甚至拍大腿感叹:"原来这才是关键!" 一、降准的本质:一场"钱变多"的游戏,但存钱可能越存越亏 央行降准,简单说就是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过去银行每收到100元存款,得交一部分给央行"保管",剩下的才能放贷。降准后,银行能留更多钱自己 用,市面上流通的钱变多。听起来是好事,但普通人若只想着存钱,可能陷入三个陷阱: 明白了存钱的局限,真正的聪明人该做什么?记住这两件事,比存钱更能掌控财富主动权! 第一件事:重构资产配置,让钱"聪明地流动" 降准后,市场钱多但风险与机遇并存。普通人要做的不是"把钱锁死",而是学会"分散投资,主动出击": 核心逻辑:让钱流动起来,寻找能跑赢通胀、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投资标的,而不是被动等待存款利息。 第二件事:疯狂投资自己,打造"永不贬值的资产" 1. 存款利率"跌跌不休":银行钱多了,给的利息自然变少。如今存款利率已逼近历史低点,存钱收益微薄,甚至跑不赢通胀。比如,10万元存一年利息 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