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胡同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铅笔为刃刻乡愁:况晗胡同画展亮相西单,百幅画作带您寻觅心灵家园
北京商报· 2025-07-12 15:20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寻觅心灵的家园——况晗胡同绘画作品展",展期从2025年7月11日至8月3日,地点在北京西单蒙藏学校旧址西廊艺展中心 [1][8] - 展出作品共计77幅,包含宽铅笔画和水彩画两种形式 [8] 艺术特色 - 作品构成北京胡同编年史,时间跨度从1990年代至新世纪,涵盖北新胡同、烟袋斜街等代表性地点 [3] - 宽铅笔画融合油画厚重感、水彩通透性与版画力道,形成独特艺术语言 [3] - 水彩作品首次大规模展出,通过明快色调展现胡同四季变化 [3] 文化价值 - 作品记录城市变迁,被称为"视觉档案"和"活着的文化基因库",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价值 [3][5] - 选址西单商圈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旨在唤醒都市人对城市记忆的关注 [5] - 建筑学家评价作品为"城市规划者的镜子",对保护历史文脉具有启示意义 [5] 创作背景 - 艺术家况晗自1989年起专注胡同题材创作,25年间拍摄数万张照片并完成数百幅作品 [7] - 创作动机源于对抗城市拆迁,通过艺术手段保存胡同记忆 [7] - 近年北京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政策,胡同风貌保留促使艺术家创作风格转向色彩丰富 [7] 社会影响 - 展览超越艺术范畴,成为北京城市记忆的载体和文化地标 [8] - 艺术家持续创作,目标是为后代留存北京传统生活方式的视觉记录 [8]
潮!北京胡同里的“网红打卡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6:12
胡同文化保护与创新 - 北京市完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全力守护1000余条现存胡同[3] - 胡同保留老北京原汁原味烟火气,同时涌现文化创意工厂和时尚新地标[3] - 工业遗址如北京胶印厂改造为77文创园,保留工业符号并形成文艺生态圈[8][9] - 77文创园每年举办"77文创生活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聚集地[9] 传统商业活化案例 - 增盛魁小吃店创立于1928年,传承三代保留地道京味小吃[5] - 小吃店通过社交平台成为游客打卡热点,吸引专程前来的顾客[5] - 93号院博物馆由四合院改造,专注非遗传承与体验[10][11] - 博物馆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所[11] 文化跨界融合 - 蓝色音符俱乐部将爵士乐与中国传统民乐结合,打造中式融合爵士风格[13] - 国际音乐家如肯尼·贾瑞特改编中国民歌《茉莉花》为爵士版本[13] - 福荣记港式早茶店融合香港元素与国际风味创新茶点[14] - 老石饺子铺推出十几种芝士口味水饺,吸引国际游客[14] 历史建筑再利用 - 东四胡同博物馆占地千余平方米,完整保留传统四合院建筑肌理[6] - 车郡王府建筑遗存保存完好,屋顶壁画等历史细节得到珍视[7] - 77文创园改造保留烫金模切机、旋转钢梯等工业符号[8] - 改造后的文创园成为集观光、展示、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场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