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概念

搜索文档
华熙和巨子这场女首富之间的“脸面”之争,结果由“里子”决定
搜狐财经· 2025-07-01 12:4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美妆行业爆发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围绕重组胶原蛋白技术标准的"成分之战",表面是市场份额争夺,实质是技术路线与行业标准的深层博弈[3] - 冲突导火索为美妆博主"大嘴博士"5月24日发布检测报告显示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氨基酸含量0.0177%低于国标0.1%,而公司回应多批次检测结果均达标0.1%[4][6] - 华熙生物5月17日率先发难,通过官微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抨击券商研报为巨子生物站台,导致部分券商删除研报[5] 技术标准争议 - 双方检测方法分歧:第三方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巨子生物使用双缩脲法,互相指责对方不科学[6] - 行业缺乏国家标准导致"罗生门"局面,6月23日巨子生物承认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并承诺优化标准[6] - 华熙生物凭借20年透明质酸技术积累赢得舆论战,其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8.68%显著高于巨子生物的1.9%[7][9][20] 资本市场反应 - 巨子生物股价5月20日至6月23日累计下跌37.12%,市值蒸发332亿港元[8] - 华熙生物同期股价上涨1.9%,在行业动荡中保持稳定[8] 行业痛点分析 - 生物科技行业普遍存在轻研发现象:巨子生物2024年研发费用仅1.07亿元占营收1.9%,低于华熙生物8.68%和锦波生物10.89%[9] - 概念炒作盛行,如干细胞疗法被夸大宣传后遭监管叫停,重组胶原蛋白也存在功效夸大问题[14][15] - 标准缺失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辨别优劣[13][15]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需从"野蛮生长"转向"科学治理",建立统一检测标准和技术参数[6][20] - 企业应坚持长期主义,华熙生物案例证明技术积累与质控体系才是核心竞争力[19][20] - 生物科技竞争应聚焦研发创新而非营销概念,提升供应链韧性掌握核心技术[20][21]
撕扯、炒作?美妆巨头成分“罗生门”
中国基金报· 2025-06-11 14:10
公司动态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宣布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2亿港元,股价当日收涨4.15% [3] - 增持后股价再度回落,反弹趋势未能持续 [4] - 巨子生物被质疑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不足,涉嫌造假,股价一度跌幅超过10% [13][14] - 公司发布内部检测结果进行澄清,但市场反应不佳 [14] - 控股股东计划未来三至六个月内增持不少于2亿港元股份 [18] 财务表现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17%,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4% [22][23]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17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骤降70.59% [19] - 巨子生物销售费用高达20.08亿元,研发投入仅1.07亿元占收入比例不到2% [27] - 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滑31.62%,占主营业务收入47.92% [25] 行业争议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就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路线展开公开争论 [4][10] - 华熙生物指责资本市场炒作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认为透明质酸仍具关键地位 [10] - 行业数据显示2026年胶原蛋白皮肤护理市场份额预计超过透明质酸,年复合增长率52.6% [19] - 行业协会呼吁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12] 行业问题 - 行业标准不完善、成分标准不严谨、宣传边界模糊 [7][26] - 国产美妆品牌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现象 [27] - 新概念常伴随过度营销,成分故事效果边界模糊 [29] - 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与标准不统一和营销导向有关 [26][27] 公司立场 - 华熙生物强调科技价值在于持续突破而非短期资本叙事 [30] - 巨子生物支持科技应用探讨和行业自律呼吁 [30] - 华熙生物表示业绩承压主因消费品业务下滑和资产减值 [25] - 巨子生物指出相关检测标准尚待完善 [26]
玻尿酸龙头炮轰胶原神话!医美三巨头“成分大战”背后:业绩集体失速,概念炒作退潮
华夏时报· 2025-05-30 17:07
舆论风波与股价波动 - 华熙生物公开质疑券商研报"不科学对比",称其鼓吹"玻尿酸过时论"并贬低玻尿酸产业价值,暗指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过度炒作 [2][3] - 巨子生物因产品检测报告显示其"胶原棒"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0.0177%低于法定备案下限0.1%,且关键成分甘氨酸未检出,引发舆情 [4] - 巨子生物股价在5月26日开盘一度跌超8%,近5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9.97% [5] - 锦波生物股价受行业舆情牵连,5月22日暴跌超14%,5月30日盘中累计跌幅达17.23% [7] 业绩表现与增长趋势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70.59%,第四季度首次出现单季度亏损1.91亿元 [9]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4%,但核心产品"可复美"增速连续四年下滑(2021-2024年增速分别为113%、79.5%、73%、62.9%) [9] - 锦波生物2024年营收14.43亿元同比增长84.92%,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144.27%,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降至62.51%,净利润增速降至66.25% [10] 技术路线与行业竞争 - "成分之争"本质是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两条技术路线的话语权争夺,华熙生物强调玻尿酸科学价值,巨子生物与锦波生物依托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获资本热捧 [11] -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事件将加剧双方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竞争,推动行业更注重产品真实功效与科学依据 [13]
罕见!9家券商集体被怼,有研报已删文,部分机构道歉,行业协会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22:06
事件背景 - 华熙生物公开驳斥透明质酸"过时论",点名9家券商研报存在误导性结论,涉及10篇行业研报[2][5] - 被点名券商包括信达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等,研报多涉及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5][7] - 已有3篇研报被删除,包括平安证券、西部证券、华福证券的相关报告[2][10] 争议焦点 - 华熙生物认为券商研报将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进行片面比较,缺乏科学依据[5][7] - 研报中称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修复性等方面优于透明质酸,但未提供具体数据支持[13][17] - 公司强调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是共生关系,不应简单比较优劣[31][32] 行业反应 -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等两大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回归科学本质[10][12] - 部分券商已删除研报或致歉,但多数涉事券商尚未回应[2][3] - 行业专家指出两种物质各有优势,联用已成为趋势[32] 监管动态 - 近年来监管加强对券商研报业务的审查,2023年检查45家券商和300篇研报[26] - 研报合规性核心在于是否违反"客观、专业、审慎"原则[27][28] - 若研报结论缺乏数据支撑,可能构成商业诋毁[28] 技术比较 -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华熙生物透明质酸产品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行业最多[31] - 透明质酸在衰老干预方面的研究证据更多,胶原蛋白在修复和结构重建方面有潜力[31][32] - 券商研报中的比较多基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数据支持[13][19]
21解读|华熙生物怒怼9家券商台前幕后:六家研报仍在线可查!“对比研究”是否踩线合规各执一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19:00
根据记者检索,删除的研报或为平安证券《新消费研究之胶原蛋白行业:巨子生物(H01800.HK)》、西部证券《科技为舟,引领胶原蛋白健康美学》、 华福证券《巨子生物(2367.HK)重组胶原蛋白领军者,紧握行业发展机遇》。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至少包括信达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安信证券、申港证券、国金证券尚未对相关研报做出处置。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医美行业处在资本市场参与者与企业用户高度重叠的赛道,资本评价可牵动百亿级别产业竞争格局,这也是缘何涉争端企业显得"寸 土不让"。 5月21日晚,华熙生物再度发文回应,"我们点名券商并不是为了'炮轰'券商,我们只是在遍体鳞伤后,用这种不得已的方式提醒这些机构:大家都是生态的 建设者,如果零售行业的分析师不学习基本的生物专业知识,缺乏内部跨专业交流,凭什么指点未来的产业江湖?" 截至目前,上述提及的9家研报出具机构以及相关重组胶原蛋白公司,尚未对华熙生物发文一事做出公开回应。 9家券商遭声讨,牵涉巨子生物 近日,昔日"医美茅"、A股医美龙头华熙生物(688363.SH)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驳斥透明质酸(即"玻尿酸")"过时论",并公开点名9家券商研报,称其 言论严重误 ...
医美巨头“炮轰”一众券商 称玻尿酸“遭谎言与践踏”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10:21
近日,华熙生物发布一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在文章中称透明质酸产业"在近几 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 同时,华熙生物"点名"一众券商及其研究报告,指责部分券商的研究报告通过对比透明质酸(俗名:玻 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成分,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误导市场;并点名了西部证券(002673)、安信 证券、信达证券(601059)等一众券商的研究报告存在"误导性结论"。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华熙生物"炮轰"一众券商研究报告背后,均指向巨子生物。这家重组胶原蛋白 企业,在产品线上与华熙生物护肤板块有着高度重合,在业绩、二级市场上,却与华熙生物近年的走势 全然不同。 对于华熙生物此次"点名"一众券商事件,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巨子生物、华泰证券、西部证券等并发 函,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知多D 玻尿酸 玻尿酸(透明质酸)是一种人体内天然存在的保湿成分,广泛存在于皮肤、关节等组织中,能锁住水分、 填充支撑组织。目前医美中使用的玻尿酸为人工合成的安全填充剂,通过注射改善轮廓、淡化皱纹、提 升皮肤质感。 重组胶原蛋白 重组胶原蛋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胶原蛋白,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结构和 ...
华熙生物急什么?
虎嗅APP· 2025-05-22 19:41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AI生图 继3月份"向内反腐,自揭其短"事件后,华熙生物深夜发文怒怼券商,使其再次进入舆论风口。 5月17日晚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官微发布了"隔空论战檄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 其中,剑指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为胶原蛋白站台,鼓吹玻尿酸"过 时"的误导性言论。 且直言:"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 了。" 并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 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 场"塑造沙土高楼。 一时间,华熙生物炮轰多家券商的"消息"被市场讨论纷纷。 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华熙生物,为什么对胶原蛋白产品这么在意呢? # 01 业绩、股价,对比明显 华熙生物以玻尿酸原料业务起家,目前已经占据全球将近50%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 力。之后,公司以此为基础,向下游拓展至医疗终端产品 (7成以上为医美产品) 、功能性护肤品 以及功能性食品,形成以"玻尿酸"为核 ...
有券商删研报?华熙生物炮轰券商背后:研报如何确保公信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8:39
日前,华熙生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直指九大券商的10 份研报围绕重组胶原企业进行所谓 "对 比研究",构建 "透明质酸过时论" 的题材幻象,认为相关结论具有误导性。这场突如其来的行业纷争, 引发市场各方关注。 据华熙生物披露,被点名的研报包括华泰证券、安信证券等四家券商的4份具体报告,以及其余6份研 报,涉及的对比论述集中于重组胶原蛋白在美白抗衰、安全性等方面对透明质酸的所谓 "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华熙生物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的华泰证券,其发布的研报赫然在列。此外,有报道 称华福证券、西部证券等部分被点名的研报已在WIND平台无法检索,南都·湾财社搜索发现,上述研报 确实已经无法从WIND检索, 但仍存在于Choice平台。 华熙生物一次性点名了10份研究报告,那么这些研报的观点是否均出现了"误导市场",在研报从生产到 正式发布的过程中,合规又是否形同虚设?业内人士又如何看待研报的独立性? 华熙生物炮轰9大券商 有券商已经删除研报? 日前,华熙生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名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直指九大券商 的10份研报。 在这篇文章中,华熙生物指出,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 ...
华熙生物回应称反对不良竞争,有分析师否认为巨子生物站台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22:51
近日,华熙生物(688363.SZ)发布一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在文章中称透明质 酸(Hyaluronic Acid, 简称HA)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 同时,华熙生物"点名"一众券商及其研究报告,指责部分券商的研究报告通过对比透明质酸(俗名:玻 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成分,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误导市场;并点名了西部证券、安信证券、信达 证券等券商的研究报告存在"误导性结论"。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华熙生物"炮轰"一众券商研究报告背后,均指向巨子生物(02367.HK)。这 家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在产品线上与华熙生物护肤板块有着高度重合,在业绩、二级市场上,却与华熙 生物近年的走势全然不同。 对于市场竞争等问题,华熙生物5月21日对南都湾财记者回应表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通过歪曲科学事 实、误导消费者、操控信息等手段进行的不良竞争。此类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更重要 的是,它严重透支了消费者对整个中国生物科技和医美行业的信任,长此以往将阻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 展。华熙生物坚决反对此类不良竞争,并且会尽自己所能维护行业的良好生态。" "华熙生物本次行动 ...
华熙生物急什么?
虎嗅· 2025-05-21 20:46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AI生图 继3月份"向内反腐,自揭其短"事件后,华熙生物深夜发文怒怼券商,使其再次进入舆论风口。 5月17日晚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官微发布了"隔空论战檄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其中,剑指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华泰证券等 多家券商为胶原蛋白站台,鼓吹玻尿酸"过时"的误导性言论。 且直言:"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 并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 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一时间,华熙生物炮轰多家券商的"消息"被市场讨论纷纷。 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华熙生物,为什么对胶原蛋白产品这么在意呢? 业绩、股价,对比明显 华熙生物以玻尿酸原料业务起家,目前已经占据全球将近50%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之后,公司以此为基础,向下游拓展至医疗终端产品 (7成以上为医美产品)、功能性护肤品以及功能性食品,形成以"玻尿酸"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 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