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胶质母细胞瘤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子刊:赵蔚团队发现,靶向相分离,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生物世界· 2025-10-01 18:5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胶质母细胞瘤 (GBM) 是成年人中最常见、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 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患者在确诊后通常只能存活 12-18 个月。 尽管经 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但该疾病尚无治愈方法,而且已批准的治疗方法 (例如手术、放疗和化疗) 在延长预期寿命方面效果有限。 2025 年 9 月 30 日, 赵蔚 团队在 Nature Cell B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 Defining heterogeneity in core regulatory circuitry reveals HOXB3 condensation as a potential target in glioblastom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胶质母细胞瘤 (GBM) 核心调控回路 ( Core Regulatory Circuitry, CRC) 中 HOXB3 通过相分离形成的凝聚体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潜在治 疗靶点,使用多肽 P621-R9 靶向 HOXB3 凝聚体, 可选择性地降低存在 HOXB3 凝聚体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的成瘤能力。 该研究揭示了 H ...
Cell子刊:肠道菌群影响脑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6-30 11:59
脑肿瘤与肠道微生物群研究 - 脑肿瘤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可调节免疫治疗效果 补充色氨酸能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并通过促进T细胞循环显著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2] - 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极差 肿瘤微环境中高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稀缺及T细胞在骨髓中被隔离导致治疗难度大 [4] - 利用T细胞对抗胶质母细胞瘤是潜在策略 T细胞受体多样性和体内广泛循环为治疗提供机会 [5] 肠-脑轴机制探索 - 肠道微生物群对远端组织癌症(如脑肿瘤)的影响研究较少 其通过肠-脑轴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6][7] - 研究采用GBM小鼠模型 通过16S rRNA测序发现色氨酸补充可逆转肠道微生物变化并提高存活率 [9] - 特定肠道细菌Duncaniella dubosii被鉴定为色氨酸免疫调节作用的关键贡献者 [10] 核心研究发现 - 脑肿瘤进展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从而影响免疫反应 色氨酸可恢复菌群平衡并促进T细胞循环 [13] - Duncaniella dubosii经色氨酸修复后能增强免疫作用 调控菌群可提升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B)对脑肿瘤的疗效 [13] - 研究证实靶向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能通过T细胞调节机制提高癌症免疫疗法效果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