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交易商转型

搜索文档
面对市场阵痛,新能源发电企业如何破局?
期货日报网· 2025-07-28 08:57
政策影响 - 136号文标志着新能源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取消保障性电价,将风光资源完全推向市场化竞争 [1] - 政策设置6月1日为分界点,存量项目保留保障性电价,增量项目全部参与市场化交易,引发"531抢装潮" [1] - 光伏组件价格因抢装潮上涨0.02~0.03元/瓦,1兆瓦项目成本增加3万元,头部企业要求限期付款 [1] 商业模式变革 - 新能源收益模型从单一固定电价转变为"市场交易收入+价差补偿-辅助服务分摊"的多变量方程 [1] - 行业需从"发电商"转型为"能源交易商",交易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需解决电量分配、报价策略、现货套利等问题 [2] - 企业加速布局多元化商业生态,包括长期购电协议、绿证交易、充电桩等跨界业务 [4] 技术竞争 - 电力市场竞争本质是成本竞争,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成为降低单位建设成本的关键 [2] - 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覆盖电力生产全场景智慧化 [3] - 华为联合华电开发AI大模型新能源气象功率预测方案,山东光伏企业通过储能系统实现"垃圾电"价值提升 [3] 市场趋势 - 低成本新能源电量入市导致整体电价下行,现货市场"负电价"风险加剧 [2] - 江苏企业构建虚拟电厂平台,整合分布式资源形成"隐形电厂",体现电力资源时空配置的重要性 [3] - 行业短期面临阵痛,但长期将转向技术驱动与市场运营的健康轨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