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脉冲星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天眼联手南非阵列望远镜高精度观测银河系球状星团 刷新观测极限
央视网· 2025-05-26 10:41
国际合作与观测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高精度观测,绘制出更清晰的银河磁场图谱 [1] - FAST的500米口径反射面擅长捕捉来自数百万光年外的微弱脉冲星信号,而MeerKAT的64面天线阵专注追踪更广阔天区的信号,两者首次深度合作将观测样本扩大了一倍以上 [3] - 此次合作刷新了球状星团研究的观测极限,为理解星团演化和银河系磁场提供了新视角 [1][3] 球状星团特性与发现 -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最古老的天体之一,由数百万颗恒星构成,包括高度磁化的脉冲中子星,其电磁脉冲信号携带星际物质和磁场的宝贵信息 [3] - 研究成功获取8个球状星团中43颗脉冲星的偏振旋转测量(衡量宇宙磁场强度的关键指标),发现其中7个星团没有可探测的电离气体,呈现异常"干净"的状态 [6] - 科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无尘之境",推测白矮星、中子星等活跃成员通过释放能量"吹走"其他恒星产生的电子和尘埃,维持了清洁环境 [6][7] 未来研究方向 - 双方计划进一步追踪脉冲星突变、研究星际湍流,并探索地外文明的可能信号 [7]
极为罕见!天眼有重要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5 00:19
天文发现 - 中国科学家利用天眼FAST发现一颗罕见毫秒脉冲星 自转周期为10 55毫秒 与伴星构成双星系统 绕转周期为3 6小时 [1][3] - 该脉冲星有六分之一时间被伴星遮挡 形成"掩食"现象 伴星质量至少为1个太阳 推测为燃烧的氦星内核 [3] - 脉冲星信号被掩食的原因是炙热氦星甩出的星风物质遮挡 [3] 科学意义 - 此类脉冲星与氦星绕转系统在银河系中仅有几十个 银河系恒星数量上千亿 系统极其罕见且生存时间短 [5] - 发现有助于完善双星演化过程的理解 对恒星演化理论 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引力波源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7] 技术能力 - 天眼FAST灵敏度极高 是发现脉冲星的利器 对极短周期轨道上的脉冲星探测尤为敏锐 [1] - 研究团队通过FAST对银河系进行脉冲星深度搜索时取得该发现 [1]
我国科学家用FAST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快讯· 2025-05-23 17:19
科学发现 - 我国科学家利用FAST发现一颗罕见的毫秒脉冲星 [1] - 该脉冲星与伴星互相绕转 并有六分之一时间被伴星遮挡 [1] - 这类特殊双星系统极为罕见且难以观测 [1] 研究意义 - 发现对恒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 对银河系内双星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 学术成果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1] - 论文于5月23日在线发表 [1]
极为罕见!“中国天眼”有重要发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1:56
天文发现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 [1] - 该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的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 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1] 双星系统特性 - 发现的毫秒脉冲星自转周期为10.55毫秒,处于半径仅50万公里的致密轨道 [3] - 伴星质量至少有1个太阳那么重,推测为经历过公共包层演化阶段被剥去外层气体的恒星内核,即一颗炙热的氦星 [3] - 脉冲星信号掩食是氦星甩出的星风物质遮挡引起的 [3] 科学意义 - 这类特殊双星系统在银河系千亿颗恒星中仅有几十个 [4] - 发现有助于完善对双星演化具体过程的理解,包括轨道收缩、物质交流、中子星自转加速等 [4] - 是致密星吸积大量物质后中微子散热理论的重要例证 [4] - 将推动引力波源预测、深度光学/红外的氦星观测等领域的研究 [4] FAST望远镜性能 - FAST灵敏度极高,是发现脉冲星的利器,对极短周期轨道上的脉冲星更为敏锐 [3] - 自2020年正式开放运行以来,FAST已发现超过1000颗脉冲星 [5] - FAST的超级反射面可从球面舒展为抛物面,六座百米钢塔以10毫米的精度锁定深空信号 [5] 宇宙观测 - 2022年10月9日,"拉索"记录到20亿光年外一场恒星葬礼的余晖,收集到6万多个伽马光子 [5] - 这是人类首次完整记录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暴从诞生到湮灭的"生命全周期" [5] - "拉索"的数据或将在未来百年内保持"宇宙最佳观测纪录" [5]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快讯· 2025-05-23 02:03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 [1] - 该脉冲星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 [1] - 该脉冲星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掩食现象) [1] -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的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 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1]
最新观测数据揭示银河系古老天体“秘密”
科技日报· 2025-05-21 08:50
研究发现,除了47 Tucanae之外,其他球状星团中没有可探测的电离气体,异常"干净"。这一发现与理 论模型预测的球状星团内部应存在大量气体的情况相矛盾,揭示了球状星团内部可能存在有效的气体清 除机制,如来自白矮星和年轻恒星的强烈辐射风。"我们原以为球状星团应该充满气体,却发现它们已 达无尘之境。"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张蕾博士说:"这迫使 我们重新思考星团演化理论。"(记者何星辉)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 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研究首次结合了两 台望远镜的脉冲星观测数据,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的球状星团磁场梯度和电离气体上限的测量,为理解 星团演化和银河系磁场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成果5月20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刊发于《科学通报》。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之一,通常由数百万颗恒星构成,包括脉冲中子星。高度磁化的脉冲 星以极高的精度发出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这些信号穿越广袤的星际空间到达地球,携带了星际物质和 磁场的宝贵信息。研究团队利用上述两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