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重组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市值合计2564亿 交付民船量价提升半年共预盈超43亿
长江商报· 2025-07-15 07:46
公司业绩 -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扣非净利润为13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192.96%至260.57% [1][3][4]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98.25%至119.49%,扣非净利润为26.35亿元至29.35亿元,同比增长119.89%至144.93% [1][7] - 两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合计达43亿元至49亿元,同比增长121%至152% [1][8] 业绩驱动因素 - 中国重工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民船产品交付数量大幅增加,营业收入增长,成本管控强化 [1][4] - 中国船舶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民品船舶价格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联营企业经营改善 [1][7] 合并交易进展 - 中国船舶将以1:0.1335的换股比例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股26.71%,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股49.29% [6] - 合并后将整合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优质资产,消除同业竞争,提升全球竞争力 [6][7] 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4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1508.55亿元,中国重工市值1055.73亿元,合计2564亿元 [1][8] - 行业预计重组后的中国船舶将具备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的估值逻辑 [7] 历史业绩对比 - 中国重工2022年亏损22.11亿元,2023年亏损7.87亿元,2024年净利润13.11亿元(同比增长266.60%) [3] - 中国重工2024年上半年追溯调整后净利润为5.3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44亿元 [4]
重组即将落地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预告半年度业绩均翻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9:28
公司业绩表现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至119.49% [2] -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2] - 两家公司业绩释放进入上升期 展现出强劲盈利能力和增长韧性 [2] 业绩增长原因 - 把握船舶行业发展态势 发挥主建船型批量建造优势 [2] - 提升精益管理水平 交付民品船舶数量增加 [2] - 船舶价格同比提升 建造成本管控得当 [2] 重组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项目于7月4日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通过 [2] - 7月8日完成向中国证监会提交重组方案注册稿 [2] 重组后预期 - 重组完成后将形成造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 [2] - 协同效应将催化经济价值 功能价值更独特 战略价值更突出 [2] - 整合中国重工旗下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 [3] - 具备从资产规模、技术实力、交付能力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等多维度重塑行业格局的实力 [3] - 有望构建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的估值逻辑 [3]
A股重磅!重大重组,审核通过!
新华网财经· 2025-07-05 11:59
两船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后续需中国证监会注册及其他必要批准 [1][3] - 交易采用换股方式 中国船舶换股价37 84元/股 中国重工换股价5 05元/股 换股比例1:0 1335 后调整为1:0 1339 [4] - 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已于2025年1月原则同意交易总体方案 [4] 合并后公司规模 - 合并后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 总资产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逾1300亿元 [1][6] - 截至7月4日收盘 中国船舶市值1467亿元 中国重工市值1056亿元 [6] - 合并后手持订单规模达6263万载重吨 为韩国造船海洋1 9倍 扬子江船业3 8倍 [7] 合并动因与行业背景 - 合并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统一整合船舶制造与维修业务 [6] - 造船行业景气度提升 全球新接订单量等指标攀升 中国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 [7] - 政策支持船舶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7] 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期 - 中国船舶2024年营收785 84亿元(+5 01%) 归母净利36 14亿元(+22 21%) 2025年Q1营收158 58亿元(+3 85%) 净利11 27亿元(+180 99%) [8] - 中国重工2024年营收554 36亿元(+18 70%) 扭亏为盈净利13 11亿元 2025年Q1净利5 19亿元(+281 99%) [8] - 机构预计合并后协同效应将提升造船效率 高价船占比提升驱动业绩高增 [8][9]
A股重磅!重大重组,审核通过!
券商中国· 2025-07-04 22:07
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及其他必要批准[2][4] - 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已于2025年1月原则同意交易总体方案[7] - 2025年4月因利润分配调整换股比例至1股中国重工换0.1339股中国船舶[9] 交易方案 - 换股价格定为37.84元/股(中国船舶)和5.05元/股(中国重工),初始换股比例1:0.1335[6] - 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6] - 合并后存续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逾1300亿元[10] 行业地位与协同效应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手持订单达6263万载重吨(2024年9月数据),为韩国造船海洋的1.9倍[10][11] -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整合船舶制造与维修业务,提升经营质量[5][10] - 2024年两家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49.25亿元(中国船舶36.14亿+中国重工13.11亿)[11] 财务表现 - 中国船舶2024年营收785.84亿元(+5.01%),归母净利36.14亿元(+22.21%);2025年Q1营收158.58亿元(+3.85%),净利11.27亿元(+180.99%)[11] - 中国重工2024年营收554.36亿元(+18.70%),扭亏为盈净利13.11亿元;2025年Q1营收122.16亿元(+20.12%),净利5.19亿元(+281.99%)[11] 机构观点 - 长江证券预计合并后协同效应将提升造船效率,高价船占比增加推动业绩高增[12] - 招商证券指出中国船舶2024年新签订单"量质齐增",利润率显著改善[12] - 华泰证券认为高价订单已传导至盈利端,2025年Q1毛利率同比高增[13] 市场数据 - 截至7月4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1467亿元,中国重工市值1056亿元[10] - 全球造船行业景气度提升,中国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政策支持高端化/绿色化转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