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供应链

搜索文档
钛合金核心供应商,这家是如何进入苹果供应链的?
搜狐财经· 2025-06-27 05:51
公司突破 - 宝钛股份首次入选苹果供应链 成为钛合金材料核心供应商 标志着中国高端材料技术获国际认可 [1] - 公司为iPhone 15 Pro系列提供钛合金机身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工艺实现高强度与轻量化平衡 显著提升产品耐用性与设计美感 [1] - 凭借"超薄钛合金轧制技术"解决传统加工成本与良率难题 成为吸引苹果关注的关键技术优势 [1] 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钛合金材料具备高强度(比铝合金高60%) 轻量化(密度仅为钢的60%)及耐腐蚀性 完美契合苹果高端机型需求 [2] - 数字化生产线实现规模化量产 单月产能达百万级 良率稳定在95%以上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 独创"真空等离子焊接工艺"降低加工损耗30% 成为苹果供应链降本增效重要推手 [2] 市场前景 - 随着iPhone 17钛合金应用比例提升及AR设备量产 公司有望三年内实现营收翻倍 [1] - 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用钛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8% [2] - 合作范围有望从手机机身延伸至Vision Pro头显 MacBook结构件等产品线 [2] 供应链价值 - 进入苹果供应链需经历18-24个月严苛认证流程 包括技术测试 小批量试产和量产爬坡 [3] - 直接带动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增长200% 毛利率提升至35% [3] - 品牌溢价效应显著 客户群扩展至特斯拉 三星等全球巨头 估值逻辑向高增长科技企业切换 [3] 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65年 是中国钛行业领军企业 业务覆盖航空航天 海洋工程 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 [1] -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多项核心专利 绿色制造体系与苹果"清洁能源供应链"计划形成深度协同 [2] - 国产高端材料自主创新的代表 成为全球产业链重要参与者 [4]
华泰:印度或成苹果供应链“新支点” 但关键环节仍依赖中国
环球网· 2025-04-30 09:57
文章核心观点 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下苹果供应链向印度转移 印度虽有产能基础但高端机型量产及零部件本地化有挑战 建议关注相关印度本地代工和中国超跌企业 [1][3][4] 苹果供应链向印度转移原因 - 中美贸易摩擦及印度相关政策推动 美国对印度进口智能手机零关税 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 为印度承接iPhone产能提供成本优势 [1] 印度产能情况 - 从产能规划看 印度理论上已具备向美国市场年供6600万台iPhone的能力 [1] - 鸿海精密与塔塔电子加速布局 印度苹果相关厂区总面积已突破400万平方米 超越鸿海中国深圳龙华厂 初步具备覆盖美国市场年需求的产能基础 [3] - 鸿海位于钦奈和班加罗尔的工厂总建筑面积达250万平方英尺 班加罗尔新厂投资额达26亿美元 计划2025年实现年产2500万至3000万部iPhone [3] 印度生产面临的挑战 - 高端机型在印度仍面临工程技术协同不足、良率波动、供应链响应滞后等挑战 新机上市初期印度工厂在自动化水平、产线调试周期等方面与中国存在代际差距 [3] - 未来1至2年内iPhone首发阶段主力供应仍将由中国完成 印度工厂或在新机上市后3至6个月逐步承接增量订单 [3] - 印度关键零部件仍高度依赖进口 2024年推出SPEC 2.0计划扶持零部件本地化 但当前零部件本土化率仅35% 远低于2027年60%的目标 [4] 投资建议 - 关注直接受益于苹果印度供应链扩张的本地代工企业 如塔塔电子、Dixon Technologies及配套零部件厂商 [4] - 关注因产业链转移传闻导致股价超跌 但短期转产可能性较低的中国企业 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