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材料

搜索文档
甬金股份(603995):新建项目持续推进,公司经营平稳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21 13:1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报告给予甬金股份"增持"评级,目标价22.7元(当前股价18.3元)[5][6][12] - 基于2025年10倍PE估值(低于行业平均12.53倍PE),反映公司业绩增速低于可比公司久立特材[14][15] 核心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01.25亿元(同比-0.85%),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29.14%),扣非净利润2.94亿元(同比-4.67%)[12] - 2025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28/9.29/10.48亿元,对应EPS 2.27/2.54/2.87元,CAGR 12.4%[4][12] - 2025E营收45.7亿元(同比+9.2%),毛利率5.6%,ROE 13.2%[4][13] 行业与经营分析 - 不锈钢行业需求平稳:2025年1-6月国内不锈钢表观消费量1716.41万吨(同比+2.83%),宽幅冷轧产量858万吨(同比+2.72%)[12] - 行业集中度提升:韩国浦项出售中国基地给青山集团,供给端格局优化[12] - 公司产销量增长:2025年上半年销量167.34万吨(同比+4.29%),300/400系产品均价分别为13422.66元/吨和6999.5元/吨[12] 新建项目进展 - 越南新越项目(年加工26万吨精密不锈钢带一期)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江苏靖江项目进入爬坡阶段[12] - 钛材与电池材料项目投产:河南中源钛业1.5万吨钛合金项目已投产,浙江镨赛7.5万吨电池外壳材料项目完成调试[12] - 吨钢盈利改善:2025Q2吨产品净利润241.72元/吨,较Q1的142.74元/吨显著提升[12] 可比公司估值 - 可比公司2025E平均PE为12.53倍(中信特钢12.06倍,久立特材13.01倍)[15]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5E PE 8.08倍,P/B 1.06倍,P/S 0.15倍[4][13]
单一公司产业链贡献超七成营收,康瑞新材闯关主板IPO
北京商报· 2025-08-04 21:09
成立逾24年,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瑞新材")今年开始向A股发起冲击。深交所官网显示,康瑞新材主板IPO目前处于问询阶 段,公司拟首发募资11.05亿元。 闯关IPO背后,康瑞新材业绩表现亮眼。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53亿元、24.86亿元、29.98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 4755.6万元、2.29亿元、4.11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3585.45万元、2.27亿元、4.15亿元。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业务稳定性的层面审视,IPO公司过度依赖单一公司产业链会削弱公司业务的抗风险 能力。一旦单一公司产业链自身经营出现波动,无论是受到行业周期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份额下滑,还是内部管理不善、战略调整失误等,都可能直接 导致对IPO公司的采购需求大幅减少。 本次冲击上市,康瑞新材拟募集资金约为11.0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顺序分别投资于年产5000吨钛合金材料项目、年产4000吨金属层状复 合材料零部件及复合材料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分别投入募资约5.98亿元、2. ...
培育更多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8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重要性 -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技术升级的使命[1] - 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和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1] - 能够凝练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需求,突破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壁垒[2]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现状 - 2024年7月由10家海洋工程央企联合24家高校院所和12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2] - 宝钛股份为"奋斗者"号等深海装备提供钛合金材料技术支持[2] - 中科海讯将军工声呐技术延伸至深海经济领域[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建设 - 《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强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3] - 政策支持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3] - 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联合高校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创新中心[4] -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降低技术转化风险[4] - 培育兼具海洋工程知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政府组织领军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4] - 鼓励领军企业发挥"链主"作用,构建创新联合体[4] - 形成"大企业搭台、小企业创新"的产业生态[4]
钛合金核心供应商,这家是如何进入苹果供应链的?
搜狐财经· 2025-06-27 05:51
公司突破 - 宝钛股份首次入选苹果供应链 成为钛合金材料核心供应商 标志着中国高端材料技术获国际认可 [1] - 公司为iPhone 15 Pro系列提供钛合金机身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工艺实现高强度与轻量化平衡 显著提升产品耐用性与设计美感 [1] - 凭借"超薄钛合金轧制技术"解决传统加工成本与良率难题 成为吸引苹果关注的关键技术优势 [1] 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钛合金材料具备高强度(比铝合金高60%) 轻量化(密度仅为钢的60%)及耐腐蚀性 完美契合苹果高端机型需求 [2] - 数字化生产线实现规模化量产 单月产能达百万级 良率稳定在95%以上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 独创"真空等离子焊接工艺"降低加工损耗30% 成为苹果供应链降本增效重要推手 [2] 市场前景 - 随着iPhone 17钛合金应用比例提升及AR设备量产 公司有望三年内实现营收翻倍 [1] - 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用钛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8% [2] - 合作范围有望从手机机身延伸至Vision Pro头显 MacBook结构件等产品线 [2] 供应链价值 - 进入苹果供应链需经历18-24个月严苛认证流程 包括技术测试 小批量试产和量产爬坡 [3] - 直接带动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增长200% 毛利率提升至35% [3] - 品牌溢价效应显著 客户群扩展至特斯拉 三星等全球巨头 估值逻辑向高增长科技企业切换 [3] 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65年 是中国钛行业领军企业 业务覆盖航空航天 海洋工程 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 [1] -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多项核心专利 绿色制造体系与苹果"清洁能源供应链"计划形成深度协同 [2] - 国产高端材料自主创新的代表 成为全球产业链重要参与者 [4]
深海科技专题报告(一):深蓝之钥:解锁海洋未来,布局深海科技核心资产
招商证券· 2025-06-09 23: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政策扶持下国产替代提速,未来有望形成成熟产业链,细分海洋经济领域投资机遇凸显 [1][4] - 全球深海科技领域高速发展,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15%,部分新兴领域增速显著,多国提出发展战略抢占先机 [1][4] - 中国市场在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下成为全球增长极,但存在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高、高端材料和关键传感器依赖进口等短板,未来需持续发力 [4][51] - 投资策略上,当前关注极端环境装备、资源开发、智能化监测等领域;短期关注深海装备制造龙头与信息化领域企业;长期关注前沿技术突破的材料与核心部件企业及资源开发进度相关企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深海与深海科技 1、深海定义、资源与国际管理 - 深海指透光层以下、一般200米以下尤其是1000米以下的海,具备高压、低温等特点,拥有丰富独特资源,如油气、矿产、生物资源等 [11] - 国际海底管理局难以有效规范各国深海资源开采活动,各国纷纷立法抢占资源,挪威成为首个批准深海商业采矿的国家,我国于2016年颁布相关法律 [15][18][19] 2、我国发展深海科技兼具战略、经济意义 - 战略意义包括维护国家安全、拓展战略空间、开发深海资源等,如增强海基核威慑与防御能力、减少资源对外依赖等 [21][25] - 经济意义为带来新契机,推动新兴产业落地,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7.8%,深海蕴含多种资源,有巨大碳汇作用,或催生气候调节产业等 [26] 3、科技赋能海洋经济 - 各类载人潜水器、全海深无人深潜器及海洋观测网络等为认知深海提供新视角和手段,我国“奋斗者”号国产化率达96.5%,“蛟龙”号完成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 [27] 4、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30][32] -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沿海省份率先布局,海南、福建等地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基金 [33] 5、深海科技核心技术 - 核心技术关键在于“三深”,即深潜、深钻、深网,深潜技术包括载人和无人深潜器,深钻技术用于获取深海底层数据与样本,深网技术用于监测海洋环境与生态变化 [36] 二、行业现状 1、全球格局 - 全球深海科技领域高速发展,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15%,深海油气和工程装备是支柱板块,部分新兴领域增速显著 [37] - 多国提出发展战略,欧美在核心领域形成垄断优势,美国在深海探测和作业技术领先,欧盟在深海工程和海工装备领域实力雄厚 [37][39][41] 2、中国市场 - 中国市场在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下成为全球增长极,2024年海洋经济规模超10万亿元,2025年预计深海产业规模达3.25万亿元,占海洋经济总量25%,年增长率超20% [43] - 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从“跟跑”到部分领域“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但仍存在短板,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成熟,与美欧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48][51] 三、产业链及代表企业梳理 1、上游:材料与技术 - 关键材料包括外部结构与密封、浮力材料,外部结构材料需满足高抗压性、耐腐蚀性与功能集成要求,密封材料和浮力材料是关键保障系统 [52][57] - 基础技术包括动力、传感、通信与能源技术等,新型能源在深海环境逐渐应用,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声学通信向自适应调制等方向发展 [60][61] - 相关标的有西部材料、宝钛股份、西部超导、中密控股、海兰信、中科星图、科思科技等 [4][62] 2、中游:精密零部件与整套装备 - 水听器是声呐系统重要部件,通过压电效应或光的干涉实现声电换能,最早用于军事领域,后拓展至民用领域 [67][68] - 深海传感器是探测和监测深海环境参数的关键设备,具备高灵敏度等特点,呈现微型化与集成化等发展趋势 [69] - 声呐系统利用声波进行目标探测、定位和通信,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系统包含多种换能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75][81] - 深潜载人/无人潜水器包括HOV、ROV、AUV,三者技术与目标领域各有侧重,无人深潜器优势明显,载人深潜器聚焦高价值任务 [84][89] - 固定观测平台包括浮标、潜标与海床基,浮标实时通信能力强,潜标长期隐蔽,海床基为水下传感器提供支撑平台 [92][95][97] - 相关标的有中国海防、中科海讯、中海达、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集集团、神开股份、海默科技、亚星锚链、杰瑞股份、佛山照明、巨力索具等 [4][103]
天工股份今日上市,超低价的消费电子钛件厂商
北证三板研习社· 2025-05-12 20:10
公司上市概况 - 公司发行价为3.94元/股,对应市盈率(TTM)14.99倍,上市后总市值预计达25.48亿元,流通市值2.82亿元 [1] - 公司为钛合金材料生产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1] 估值与市场定位 - 发行估值15倍,显著低于沪深同行宝钛股份(26倍)和西部超导(38倍) [1] - 二级市场对行业的定价通常在30-40倍PE,对应股价潜在区间为8-12元 [1] - 首日炒作亮点在于超低单价和小流通市值,建议打新投资者首日冲高落袋 [1] 题材与市场催化因素 - 公司钛材应用于3C电子产品,关联题材包括消费电子、苹果概念、3D打印及出海概念 [1] - 5月/9月是3C厂商新品发布会集中窗口,易带动概念炒作 [1] - 发布会后1个月左右市场会讨论下一代产品技术配置,可能发酵产业链业绩预期 [1] - 在上述时间窗口公司股票股性有望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