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博弈

搜索文档
同样的药,在美国的售价为何是欧洲的5-10倍?
虎嗅APP· 2025-07-24 17:42
核心观点 - 美国药品价格远高于欧洲市场5-10倍,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方博弈[3][13] - 政府无法直接干预药价源于2003年立法限制,体现美国保护商业独立运作的哲学[8][9] - 药企高定价包含研发成本补偿逻辑,行业平均回报率约20%但存在存活者偏差[45][49] - PBM作为中间商收取30-50%差价,三大机构控制80%处方药市场但透明度低[77][81] - 全球药价差异显著,欧洲采用政府谈判机制,中国通过带量采购实现仿制药降价[40][42] 药品定价机制 政府渠道 - Medicare分为B部分(诊所注射)和D部分(家用处方药),B部分价格保护更强接近挂牌价,D部分通过商业保险公司谈判折扣较大[13][24] - 政府医保B部分药企利润较高,如肿瘤静脉注射药物Keytruda等几乎不给折扣[26] - D部分实际支付价可能低至挂牌价50%,如GLP-1类减肥药[17][21] 商业渠道 - 采用产品包谈判模式(bundle pricing),药企通过优势产品换取新药折扣空间[23] - 竞争产品上市会迫使折扣加大,如GLP-1市场出现礼来替尔泊肽后诺和诺德让步[23][29] - 罕见病药物议价权极高,如Reata口服药定价40-50万美元/年[26] 自费渠道 - 患者支付全额挂牌价,理论利润最高但实际销量有限[25] - 极端案例如诺华基因疗法Zolgensma定价212万美元/针[27] 全球药价差异 欧洲市场 - GLP-1在丹麦本土售价仅50-100欧元,相当于美国5-10%[35] - 重症药物价差较小,如肿瘤药和SMA基因治疗药物[36] - 采用QALY质量调整生命年定价标准,约3-4万美元/年[51] 中国市场 - 仿制药通过带量采购实现价格突破,如部分品种降价超90%[40] - 创新药定价趋向15-20万人民币/年水平,通过医保谈判扩大可及性[42] - 特殊案例如吉利德丙肝药医保谈判后降至2000美元(美国3%)[54] 行业生态与创新 研发投入 - 平均单个药物研发成本约10亿美元(含失败成本)[27] - 临床开发策略受政策影响,如小分子药9年谈判期限改变肿瘤药开发路径[46][48] - 美国NIH年拨款400亿美元支持基础研究,形成产学研闭环[58] 定价策略 - 参照系定价普遍,如替尔泊肽参照司美格鲁肽1000美元/月基准[16][29] - 医疗经济学定价应用于突破性药物,如吉利德丙肝药定价8万美元/疗程[52] - 生命周期管理关键,专利过期后仿制药冲击价格[40] PBM体系 运作机制 - 三大PBM(CVS/Cigna/UnitedHealth)控制80%处方药流通[81] - 通过需求整合获取议价权,但实际差价分配不透明[77] - 存在上下游整合导致的利益冲突,如CVS拥有药店网络[82] 改革方向 - 直采模式探索者包括沃尔玛、亚马逊等零售巨头[88] - 加州等地立法要求披露回扣信息提高透明度[88] - 行业认为砍掉PBM可能导致议价效率下降[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