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RAN技术

搜索文档
英伟达GPU,在这个市场吃瘪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1 09:37
英伟达在电信行业的战略调整 - 英伟达从高端AI芯片转向低端市场,推出ARC-Compact服务器,针对分布式RAN(D-RAN)场景,而非集中式RAN(C-RAN)[1] - ARC-Compact采用Grace CPU和L4 Tensor Core GPU,性能较弱,适合边缘视频处理和推理,但不适合大型语言模型训练[2] - 公司将其定位为"经济高效、节能"的选择,适用于低延迟AI工作负载和RAN加速[2] 主要RAN供应商的态度 - 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是潜在采用英伟达技术的三大RAN供应商,但均未表现出对CUDA架构的强烈兴趣[4] - 爱立信和三星倾向于"lookaside"虚拟RAN模式,主要将软件保留在CPU上,仅使用硬件加速器进行前向纠错(FEC)[4] - 诺基亚采用"inline"模式,但当前使用Marvell Technology的加速器而非英伟达产品[5] 技术迁移与行业趋势 - 爱立信已实现在Grace CPU上运行为英特尔x86编写的软件,仅需极小改动[5] - 三星认为随着CPU技术进步,可能不再需要内联加速器[5] - 诺基亚表示除非电信运营商广泛采用GPU进行AI推理,否则不会大规模重写代码[6] 边缘计算与AI处理前景 - 电信公司对在基站提供AI推理服务持怀疑态度,Omdia调查显示仅17%受访者认为AI处理将在基站进行[8] - 43%受访者认为AI处理将主要在终端用户设备进行[8] - 行业分析师指出超大规模运营商对边缘计算的兴趣减弱,商业模式回报有限[9] 硬件发展趋势 - Grace CPU的出现为虚拟RAN提供了除英特尔外的替代选择[9] - 行业趋势可能从GPU转向更强大的CPU,同时AI模型规模正在缩小[10] -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表示CPU无法跟上ASIC的工作负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