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社会性演化

搜索文档
破译蚂蚁社会“文明”的基因密码
科技日报· 2025-07-09 10:42
而在社会性复杂度较高的正蚁类的共同祖先中,研究团队监测到许多与蚁后—工蚁品级分化关联的基因 存在正选择信号。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与蚂蚁社会分工相关的关键通路在白垩纪时期经历了强烈的选 择压力,这些关键通路在蚂蚁品级制度建立中具有关键作用。 ◎本报记者 罗云鹏 翟玉梅 不依靠语言沟通,却能默契协作建造出令人惊叹的巢穴;没有组织意识,却拥有严密精细的分工体 系……蚂蚁究竟是如何演化成为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社会群体之一的呢? 日前,由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参与组织的"全球蚂蚁基因组联盟"(GAGA)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发表一项研究,揭示了蚂蚁适应性辐射与社会性演化的遗传基础。 "我们通过对具有不同社会组织结构的蚂蚁物种展开比较研究,寻找到了与蚂蚁生殖分工和社会性特征 相关的关键调控基因,进而揭示了其基因网络与社会性特征网络协同演化的机制。"浙江大学生命演化 研究中心教授张国捷介绍,"在基因网络模块重塑的过程中,不同的表型性状相互关联、协同演化,最 终推动了蚂蚁物种及其社会性状的多样化发展。" 重构蚁科"生命之树" 为了揭示蚂蚁适应性辐射与社会性演化的遗传基础,研究团队整合了全球163种不同蚂蚁的全基因组数 据,成 ...
蚂蚁社会性演化之谜被揭示
环球网资讯· 2025-06-17 10:35
蚂蚁演化与社会性研究 - 中外联合研究项目揭示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为拥有1 5万多个物种的庞大生物类群的过程 并解析了推动其社会分工和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1] - 蚂蚁社会存在两个基本品级:生殖品级(具繁殖能力)和劳力品级(工蚁无繁殖能力) 生殖分工构成其社会基础并推动社会性演化 [1] - 蚂蚁在1 57亿年演化中发展出标记觅食路径、交哺行为及种植真菌、放牧蚜虫等生存策略 形成模块化动态组合系统以适应环境需求 [2] 基因与性状协同演化机制 - 基因层面选择压力变化导致部分基因被"强化"或"放松" 体现性状间共享的基因调控基础 [2] - 社会组织形式变化是蚂蚁辐射性物种爆发和环境适应力的关键推动力 关键基因重塑社会分工与复杂度 [3] - 表型性状通过基因网络模块重塑协同演化 最终促进蚂蚁物种和社会性状多样化 [3] 研究团队与成果发表 - 研究由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完成 成果发表于《细胞》期刊 [1][2][3] - 论文共同作者包括博士后丁果、客座学者冉浩及副研究员刘薇薇 项目发起人为教授张国捷 [1][2][3]
浙江大学/华大合作发表最新Cell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17 07:37
它们,就是 蚂蚁 。那么,蚂蚁是如何演化成地球上最庞大的社会系统之一?一项历时数年的全球合作研究给出了答案。 2025 年 6 月 16 日,由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参与组织的" 全球蚂蚁基因组联盟 " (GAGA)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 Adaptive radiation and social evolution of the ants 的研究论文, 揭示了蚂蚁适应性辐射与社会性演化的遗传基础。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你是否想过,这些身长不足一厘米的小家伙,是如何拥有足以令人类佩服的组织能力?它们无处不在,却无法独立生存;它们不靠语言沟通,却能协同建造惊人 巢穴;它们没有领袖意识,却有最严密的分工体系。它们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所有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总和! 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哥本哈根大学及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全球 163 种不同蚂蚁的全基因 组数据,重构了蚁科的生命之树,涵盖现生蚂蚁 16 个亚科中的 12 个 ,343 个属中的 97 个。这项成果 不仅澄清了蚁科物种复杂的亲缘关系,更是将蚂蚁的共 同祖先追溯到约 ...
科学家揭秘蚂蚁在恐龙时代的组织架构
新华社· 2025-06-17 00:44
蚂蚁社会性演化的遗传基础研究 - 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成果,揭示蚂蚁适应性辐射与社会性演化的遗传机制,整合全球163种蚂蚁的全基因组数据,重构蚁科生命之树[1] - 研究覆盖现生蚂蚁16个亚科中的12个、343个属中的97个,将蚂蚁共同祖先追溯至侏罗纪晚期约1.57亿年前[1] - 发现蚂蚁共同祖先的嗅觉感知基因家族显著扩增,表明其已具备社会通信的分子基础,不同种类蚂蚁通过差异化的信号通路调节社会分工[1] 关键分子机制发现 - 保幼激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在蚂蚁社会性演化中起核心作用,驱动社会性状相关性并塑造表型多样性[2] - 研究从基因水平、基因家族、调控网络及保守信号通路等多维度解析蚂蚁社会性演化的分子遗传基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