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搜索文档
【金融论衡】 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证券时报· 2025-06-06 02:02
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 八部门联合制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从8个方面提出23项工作措施,重点包括增加融资供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等 [1] -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由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联合建立,已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其中约三分之一为信用贷款 [1]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2]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挑战 - 尽管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实质性改观,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仅占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252.53万亿元的13% [2] - 小微企业面临"信用缺口",自身条件与信贷融资所需条件不匹配,被视为信贷风险高危群体 [2] - 资金无效"沉淀"在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上,因大型企业账款拖欠导致普惠金融政策效果打折 [3]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 -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旨在通过"看得见的手"助力收敛"信用缺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瓶颈 [2] - 该机制嵌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如"江苏银行版"模式协同解决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难题,将无效资产转化为金融"活水" [3] - 机制有助于疏畅货币政策传导,解决银行"有钱难用"和企业融资难的双向问题 [4] 政策协同与创新 -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需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投贷联动、"股贷债保"等政策协同,统筹推进小微企业融资 [4] - 嵌入"政银保"信贷协同支持模式,通过健全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匹配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 [4] - 强化央地联动和部门协同,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通信贷投放堵点卡点 [4]
多地成立外贸工作组精准纾困银保协同创新推进“敢贷愿贷会贷”
证券时报· 2025-05-20 01:58
政策支持外贸发展 - 二季度以来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 中国推出系列增量政策稳就业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多地部署支持企业抢抓外贸窗口期 明确提升服务保障质效 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1] - 金融支持是落实服务保障的关键环节 银行机构通过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精准对接外贸企业 提供信贷支持 [1] 地方外贸金融政策 - 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云南重庆等地部署支持企业抢抓外贸窗口期 政策发力三条主线 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强化银保联动共担风险 专项资金予以贷款贴息支持 [2] - 浙江省慈溪市关注企业流动资金安全 优化信贷出口信保服务 减轻企业负担 [2] - 福建省设立900亿元外贸专项信贷额度 对年出口700万美元以下小微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给予保费全额补助 [2]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 金融监管总局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 推动银行落实稳外贸政策 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 [3] - 多地金融监管局在现有机制下单列外贸板块 部分地区组建市级外贸工作组 成员包括发展改革商务金融海关等部门及金融机构 专项推动小微外贸企业融资投保工作 [3] - 外贸工作组根据走访企业情况摸排资金需求 形成推荐清单给银行 便利银行拓展业务 [3] 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 出口信用保险是强化外贸企业金融支持的重要抓手 深圳市商务局制定2024年出口额800万美元以下外贸中小微企业统保政策 保障期限2025年7月至2026年6月 拟统保企业38457家 [5] - 出口信用保险在市场开拓信用管控融资增信方面发挥作用 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通过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模式 为百余家小微外贸企业提供3700万元信贷支持 [5] 财税政策期待 - 各方期待财税政策支持 建议对出口依赖型企业阶段性减免增值税或加计出口退税 [6]
促进信贷资金畅达小微企业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6
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推出一揽子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并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 [1] - 2024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专班、走访、对接等措施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1] -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区县为抓手,要求区县成立工作专班,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6700万户,发放贷款12.6万亿元 [1] 金融服务优化措施 - 金融机构需完善尽职免责制度,解决一线人员"不敢贷"问题,纳入机制的企业原则上1个月内决定是否授信 [2] - 银行需为可授信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速度,提高服务效率 [2] - 通过该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的贷款平均利率为3.66%,旨在压减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 [2] 外贸企业支持扩展 -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将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金融机构需加强前瞻性预判,坚持"一业一策" [3] - 服务需立足行业特点,统筹分析企业短期困难与长期前景,让合规经营且有真实需求的企业获得高效资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