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保险
搜索文档
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 功能充分发挥
金融时报· 2025-10-31 10:03
民生保障网络越织越密。保险公司参与经办的大病保险已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9亿 人;创新开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投资建设养老社区项目百余个,在全国多地推出居家养老服务,满足 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商业健康险近5年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成为多层次保障体 系的重要支撑。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服务汽车产业方面,保险业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2024年搭建了 新能源车"车险好投保"平台,推动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截至目前,已有超110万辆新能源车顺 利通过平台投保,提供风险保障超1.1万亿元,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投保服务。出口信用保险覆 盖面持续扩大,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为稳外贸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两年 来,我国保险业紧扣会议部署,在保障民生福祉、强化防灾减损、服务实体经济等领域主动作为,以扎 实成效彰显出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的关键作用。 守牢风险保障主责主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两年来,保险业坚守风险底线, 保障主 ...
共探跨境金融创新路径 这场大会在临港新片区召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5:29
在资源对接环节,大会创新设置"闪电路演"与"金融集市"。多家头部金融机构集中发力,限时发布跨境 融资、涉外保险、跨境租赁、支付结算等一系列出海金融爆款服务产品。大会洽谈区的"金融集市",则 集结银行、保险、租赁、证券、支付等不同领域金融机构,全方位覆盖出海全周期金融服务场景。 针对企业海外本地化发展需求,大会依托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的海外资源,精选阿联酋、 阿根廷两大出海热门目的地搭建专属"国别馆",汇聚精通当地政策、业务的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 区域介绍、备案咨询、法律仲裁、人力资源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快速适配海外市场环境。 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出口平台企业,现已在亚洲、非洲多国设置海外合作网点。该 公司总经理刘鹏表示:"这次大会核心是对接资源,既能和同行交流区域经验,也能直接对接金融机 构。我们目前最关注三类金融服务:出口信用保险、供应链金融、新能源汽车出口专项融资,未来希望 金融支持更贴合场景,也希望平台更多组织这类对接会,让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牵手'"。 临港新片区依托制度创新优势,始终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多层次的出海服务保障。举办此次大 会,旨在搭建生态 ...
人保、国寿、太平、信保、中再、新华集体表态!
金融时报· 2025-10-29 13:45
新闻核心观点 - 多家主要保险机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部署具体落实举措 [2] - 各公司均强调将服务国家战略、发挥保险业核心功能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2][3][4][6][7][8][9] - 保险行业聚焦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3][6][9] 各公司战略部署与业务重点 中国人保 - 坚持聚焦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核心功能 [3] - 服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保险耐心资本作用 [3] - 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强化医疗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民生服务保障 [3] 中国人寿 - 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4] - “十五五”时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关键五年 [4] - 持续巩固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增长极,全面加快推进数智变革 [4][5] 中国太平 - 持之以恒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七大保险” [6] - 落实中央关于稳定资本市场有关部署,发挥保险资金“压舱石”作用 [6] -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6] 中国信保 - 强化政治担当,高质量履行政策性职能 [7] - 持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7] - 扎实推动业务发展,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7] 中国再保 - 聚焦发挥再保险功能作用,科学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8] - 加强改革创新,激发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8] - 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质效,增强经营发展韧性 [8] 新华保险 - 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聚焦寿险主责主业 [9] -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行动主线,资源注入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 [9] - 不断完善“保险+投资+服务”的三端协同发展模式 [9][10] 行业共同关注点 - 各公司均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核心任务 [3][6][7][8][9] - 普遍强调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优势,服务实体经济 [3][6][9] - 多家公司提及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5][6][8][10]
2025金融街论坛|李云泽重磅发声!“十五五”时期保险领域锚定点公布
北京商报· 2025-10-27 22:44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永新)金融街论坛年会如期而至。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开幕式上为"十五 五"时期保险领域的发展方向锚定了坐标。李云泽提出,优化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从去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强调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助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到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出口信用保险"纳入稳外贸支 持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的外经贸促进工具,既承保战争、暴乱、汇兑限制等政治风险,也保障买方破产、拖欠、拒收等商业风险,最 终保护的是本国出口商、承包商的收汇安全或本国投资者的海外投资权益。 对于优化出口信用保险这一跨境服务将带来的积极影响,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可以降低企业海外风险成本,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通过融资增信与 规则输出,可以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高水平开放。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能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助力小微企业通过保单融资缓解资金压 力,还能推动银行与保险机构协同升 ...
2025金融街论坛|李云泽: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
北京商报· 2025-10-27 19:10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秀梅)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优化贸 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
云南:稳步拓宽大宗农产品保险等覆盖面
北京商报· 2025-10-22 15:43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秀梅)10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云 南省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提到,针对涉农民营企业特点和需求,推动农业保险"扩 面、增品、提标",稳步拓宽大宗农产品保险等覆盖面,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和养殖业保 险,提升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精准性。稳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帮助民营企业降低出口风险,拓展 国际市场。深化银保合作,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服务,发挥保单风险缓释作用,持 续培育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业务。发展适合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从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和定期寿险等。 ...
减震器稳定器功能凸显 “十四五”保险业 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8:08
本报记者 陈露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创新保险服务和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保险保障网。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 万亿元。 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保险业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满足不同年龄及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保 险保障需求。比如,多家保险公司通过发展商业保险年金、建设养老服务生态圈,更好满足各年龄段人 群的养老保障需求;针对新业态、新市民群体,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专属保险产品、参与国家新业态职业 伤害保险试点,解决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难题。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 障超过10万亿元,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 固……这一组数据生动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保险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从资负两端发力,加大对社会民生和实体经济的保障力度,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 定器功能日益凸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
“十四五”保险业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4:17
行业规模与资产增长 - 原保险保费收入2024年达5.70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6% [1]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截至2025年6月末达36.23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67% [1] - 保险业总资产截至2025年8月末突破40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2% [1] 风险保障与服务实体经济 - 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 [3]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1][3] - 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 [1] 资金运用与资本市场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 [1][4] -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试点规模合计2220亿元 [4] - 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等形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投向国家战略领域 [4][5] 民生保障与专项业务 -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1][4]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4] - 行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4] 监管与行业发展质量 - 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7.8%,较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首年末提升 [2] - 监管推动车险综合改革、"报行合一"、个人营销体制等多项改革 [2] - 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深化转型,增强长周期、跨周期经营管理能力 [5]
中国保险业“十四五”收官:保费收入稳居世界第二 5年赔付9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07:0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十四五”期间原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44900亿元增至2024年的56963亿元,同比增速从4.0%提升至11.15% [2]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收入达37350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04% [2] - 2025年8月保险业总资产达401139亿元,较2020年12月增长72%,净资产达38378亿元,较2020年12月增长39% [2] - 2025年6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43亿元,较2020年12月增长67% [2] 行业稳健性与监管 - 2025年6月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7.8%,分别较2022年四季度末提高8.5和19.4个百分点 [3] - 2024年四季度末风险综合评级A类公司占比36.0%,A+B类公司占比90.0%,分别较2022年四季度末提高8.9和4.9个百分点 [3] - “十四五”期间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12] 全球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保费收入占全球比重10.2%,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领先第三名英国4个百分点 [4] - “十四五”期间中国与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的份额之差扩大了0.2个百分点 [4] 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累计赔付金额达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1][4]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三大主粮保险亩均保额在“十四五”期间提升72% [5] - 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 [6]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7] - 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 [7] 资金运用与投资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余额突破5.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85% [1][8] - 截至2024年8月末,保险业通过债权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8] - 保险资金向科技类企业投资超过6000亿元,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机构“四项试点”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 [8] 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器作用 - 截至2024年6月商业养老保险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 [9]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9] - 5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9]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巨灾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11] 重点领域创新与发展 - 新能源车险正式上线销售,通过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车险好投保”平台,目前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 [7] - 巨灾保险制度实现突破,保障范围从单灾因扩展为多灾因,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 [10]
中国保险业“十四五”收官:稳居世界第二,5年赔付9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9:5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十四五”期间原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44900亿元增至2024年的56963亿元,同比增速从4.0%提升至11.15% [2]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收入达37350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04% [2] - 2025年8月保险业总资产达401139亿元,较2020年12月增长72%,净资产达38378亿元,较2020年12月增长39% [4] - 2025年6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43亿元,较2020年12月增长67% [4] 行业健康度与监管 - 2025年6月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7.8%,分别较2022年四季度末提高8.5和19.4个百分点 [4] - 2024年四季度末风险综合评级A类公司占比36.0%,A+B类公司占比90.0%,分别较2022年四季度末提高8.9和4.9个百分点 [4] - “十四五”期间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14] 全球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保费收入占全球比重10.2%,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领先第三名英国4个百分点 [5] - “十四五”期间中国与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的份额之差扩大了0.2个百分点,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5] 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累计赔付金额达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1][6]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三大主粮保险扩大到全国,亩均保额提升72% [6] - 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新能源车险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 [7]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7] - 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 [7] 资金运用与投资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余额突破5.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85% [1][8] - 截至2024年8月末,保险业通过债权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8] - 保险资金向科技类企业投资超过6000亿元,金融监管机构“四项试点”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 [8][9] - 保险资管产品和私募基金支持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登记规模分别超过1.7万亿元、近7500亿元和超过4300亿元 [8] 社会保障功能 - 商业养老保险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 [10] - 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10]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服务12.2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10] - 巨灾保险制度取得突破,保障范围扩展至多灾因,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 [11] - “十四五”期间针对洪涝、台风等巨灾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