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资协调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打通普惠金融最末梢 农业小微企业贷来“及时雨”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03:37
农业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 农业小微企业面临周期性、分散性、时效性强的资金需求,如花椒采摘季需短期大量收购资金[5] - 企业因规模小、缺报表、缺乏传统抵押物(如应收账款多、利润薄)难以获得银行贷款[4][5][6] - 部分企业因不了解金融政策或产品而望而却步,或虽主动申请但因资质问题受挫[5][6] - 融资需求贯穿农业生产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单笔金额不大但要求速度快[6] 协调机制运作模式 - 协调机制通过网格化走访和"联合会诊"机制深入调研企业需求,针对性匹配信贷产品[7] - 线上数据挖掘与精准匹配:依托区域产业图谱创新纯信用、免抵押线上信贷产品[8] - 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如花椒产业链)优化金融服务,累计发放贷款2.98亿元[8] 信贷支持案例 - 重庆江津丰源花椒获重庆农商行400万元授信,匹配额度大、利率低、弱担保产品[7] - 山东淄博博信农业通过"二次推荐"获齐商银行500万元纯信用贷款[7] - 重庆勐马初心公司凭借经营记录获农业银行200万元贷款[8] - 青州国丰食品获5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优惠130个基点,担保费率优惠0.5个百分点[9] 政策协同与成本优化 - 协调机制整合科技、财政、金融等惠农政策,通过数据库资源开发科融信贷产品[9] - 利率和担保费率优惠显著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如青州案例节约30余万元[9] - 企业融资成本压力缓解后,更愿意利用银行贷款支持稳健发展[9] 产业与经营韧性提升 - 协调机制以融资为切入口,全面摸排企业经营困难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10] - 金融服务覆盖全产业链(如花椒产业配套10余款信贷产品及4类保险)[8] - 保险机构提供2.97亿元风险保障,累计赔付2701.05万元,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8]
避免无序竞争,金融监管总局新规明确2025小微金融服务目标
第一财经· 2025-05-11 19:02
政策目标调整 - 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总体目标新增"提质",支持重点领域从"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转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领域小微企业" [1] - 不再强调"两增两控"考核指标,淡化数量目标要求,推动小微金融服务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能提升 [2] -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保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需实现同等目标,改革化险任务较重地区可差异化安排 [2] 信贷定价与竞争规范 -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LPR、资金成本及风险状况科学定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4] - 强调避免无序竞争,形成差异化良性供给格局,大型银行需减少非市场过度下沉导致的"掐尖现象" [4][6] - 中小银行应发挥贴近客户优势,通过差别化政策支持实现精准服务 [6] 融资协调机制深化 - 线下融资协调机制已向小微主体新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平均利率3.66%,线上信用信息平台支持信用贷款余额达18.1万亿元(同比+15.4%) [7] - 要求各级派出机构深化央地协同,提升企业摸排质量,银行业金融机构需健全内部配套机制实现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7] 行业影响与方向 - 政策调整将稳定小微信贷价格,更充分体现信用风险溢价,改善融资环境 [6][8] - 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有望提升,差异化供给格局将优化小微金融生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