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认知协作
icon
搜索文档
别再建孵化器了,要不试试黑客屋?
虎嗅· 2025-07-22 15:28
黑客屋现象概述 - 黑客屋是AI时代的新型认知协作单元,介于生活、工作与研究之间的混合体,可能成为智能时代的最小创新单位[2][3] - 旧金山脑谷的爆发推动黑客屋成为系统性现象,高密度技术人才供给、高房租压力与高容错文化、城市空间肌理适配是三大成因[9][10][11] - 硅谷可识别的活跃黑客屋超过35个,非正式网络中存在100+个,部分采用Airbnb式流动合住模式进行短期密集开发[18] 知名黑客屋案例 - AGI House Hillsborough:价值6000万美元的豪宅,由前谷歌大脑研究员与OpenAI早期成员创立,聚集OpenAI、Anthropic研究员及风投机构合伙人,成为资本中转器[21][22][23][27] - AGI House旧金山:由同一创始人从Hillsborough迁至双峰社区,培养谷歌云、xAI联合创始人等支持者,目标建立全球社区网络实现技术科学使命[28][29][30][31] 创新生态重塑机制 - **信任机制**:通过共居观察筛选人才,超越简历与面试,适合0→1阶段创业团队[35] - **认知同步**:厨房会议、客厅头脑风暴实现隐性知识无缝传递,尤其适合AI领域新问题建构[36][37] - **资本整合**:VC将黑客屋作为项目生成器,采用"空间即基金"模式,用社区决定投资[38][39][40] - **知识溢出**:非正式培训功能促进技术、商业、伦理交叉,帮助工程师向创始人身份转化[40][41][42] 中国市场的启示 - 黑客屋应作为城市规划的新型孵化机制,需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协作网络生成,打通从共居实验室到公司总部的成长路径[46][48][49] - 政策需转向"场景运营者",配置资源给活跃认知节点,将"认知密度"纳入创新关键词[50][51][52]
Karpathy提的“软件3.0”已过时,交互即智能才是未来 | 上交大&创智刘鹏飞
量子位· 2025-07-05 12:14
软件演进范式 - 软件3.0的核心困境源于2022年ChatGPT发布时的技术背景,主要能力集中在文本生成和简单推理,而2024年9月后AI能力实现代际跃迁,从GPT-4生成能力到深度推理,具备元认知意识[6] - 软件3.5提出认知协作范式,AI成为透明思维伙伴,支持细粒度交互和自适应学习,实现"交互即智能"理念[7][8][24] - 软件发展沿开发方式(代码程序→网络参数→自然语言)和交互方式(操作型→对话型→认知型)两个正交维度立体化演进[11][12][13] 各代软件特征对比 - **软件1.0**:操作型×编程,手工编写代码(如C++/Java),逻辑透明但开发效率低,代表传统软件开发黄金时代[16][17] - **软件2.0**:操作型×参数,数据驱动神经网络训练(如LSTM),突破人工规则限制但需ML专业知识和大量标注数据[18][19] - **软件3.0**:对话型×自然语言,通过Prompt工程实现意图理解,降低开发门槛但交互仍为线性且缺乏透明度[20][21] - **软件3.5**:认知型×自然语言,支持实时思维干预和异步协作,界面需支持多模态认知输入和上下文感知[23][26][27]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大模型通过Inference-time scaling训练获得深度思考能力,实现人机思维层面交流,标志大模型进入"第二幕"(从生成能力到认知对齐)[25] - 开发者需掌握认知建模、意图工程、上下文工程等新技能,设计支持认知状态可视化和实时干预的动态界面[28][29][30] - 行业将进入人机智能融合时代,软件开发从代码编写→模型训练→Prompt工程→认知协作演进,人人可成为认知架构师[31][32][34] 历史背景与未来规划 - 上海交通大学刘鹏飞团队三年前已预见软件3.0趋势,与Karpathy观点高度一致(如情感分类示例),反映技术演进必然性[35] - 即将发布完整技术框架白皮书和产品实例,构建认知协作生态系统,包含工具链和基础设施(如GitHub项目Promptware)[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