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模式
搜索文档
所有棘手冲突的破局点,都藏在“第3选择”里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5-10-24 08:04
文章核心观点 - 介绍史蒂芬·柯维提出的"第3选择"原则,旨在通过寻求协同来化解冲突,实现共赢,而非陷入"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的二选一僵局 [3][6] - "第3选择"是一种超越传统对立思维的更先进方法,能够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和严重分歧 [6] - 实现"第3选择"的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和具体的四步协同法 [5][10] "第3选择"的概念与挑战 - 大多数冲突呈现为"我的团队"与"你的团队"的对立思维,每种选择都根植于特定的思维定式,并与个人身份认同紧密相连 [6] - 思维定式的差异导致各方均自认高尚理性,而视对方缺乏道德与常识,攻击一方即攻击其自我形象 [6] - 超越二选一思维的挑战在于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通常导致持续斗争或脆弱妥协 [6] 认知模式的力量 - 认知模式指影响行为的思维形式,如同地图决定行为方向,转换认知将改变行为和结果 [7] - 以番茄在欧洲的认知变迁为例,最初因错误认知被视为毒物,后因新知识出现转变为健康食品,展示了认知模式转换的力量 [7] - 没有认知地图是真正全面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说服对方转变认知模式 [8] 四步协同法实操指南 - 第一步是通过主动提问"你愿意试试'第3选择'吗?"来提出邀请,打破对抗僵局,传递合作信号 [11] - 第二步是界定双方都认可的成功标准,通过共同回答四个问题来明确共赢目标 [12] - 第三步是创造"第3选择",遵循不设限、保持游戏心态、不急于下结论等七项原则来激发创意 [12] - 第四步是达成协同,当方案符合成功标准且双方均感觉优于最初方案时,即可确认并行动 [19] 支撑协同的三种核心思维 - "我看到自己"思维要求跳出自我防御,客观审视陷入对抗的动机,避免被情绪绑架 [15] - "我看到你"思维要求尊重对方价值,将对方视为潜在合作者,通过倾听和理解其视角来建立合作 [16] - "我找到你"思维要求拥抱分歧,将其视为协同的起点,探寻分歧背后的深层原因 [16] 阻碍协同的GET本能 - 工作场合中无价值的争论多源自傲慢,其根源是阻碍合作的GET本能:执着于个人收获、被不安全感情绪绑架、死守自己的势力范围 [16] - 破解GET陷阱的关键是相信协同的收获大于独自所得,以谦逊心态寻求人际关系改变,主动倾听他人想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