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重塑

搜索文档
拯救医疗独角兽
投资界· 2025-08-04 15:28
中国医疗投资市场演变 - 2015年开启医疗投资"元年",2021年融资峰值达3800余亿元 [6] - 行业催生数百家估值超十亿美元的独角兽,覆盖数字医疗、AI制药、手术机器人等领域 [6] - 资本热潮形成"堰塞湖"现象:高估值、大投入、慢转化导致持续亏损与上市困难 [6] 独角兽困境与调整 - 圆心科技五次递表未果,英矽智能三次IPO折戟,互联网医疗企业如微医、丁香园滞留一级市场 [7] - 2024年出现大额并购案例:华润三九62亿元收购天士力、阿斯利康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 [9] - 企业转向生存策略:裁员、砍产品线、聚焦盈利业务,部分公司剥离"科技故事线" [11] 资本逻辑转变 - 投资标准从技术想象力转向现金流与变现能力,LP更关注短期盈利而非长期愿景 [16] - AI制药等技术创新需通过商业可行性验证,技术优势不再是融资核心 [16] - 行业从"重构医疗"的理想主义转向"保本退出"的务实目标 [17] 退出路径分化 - 2023年上半年近40家医疗健康企业赴港交所IPO,港股板块回暖 [7] - 并购成为第二选择,但医药/器械领域交易主导(如迈瑞医疗66.5亿元收购惠泰医疗),科技类独角兽估值匹配困难 [20] - 好大夫在线被蚂蚁集团收购,价格未达投资人回本预期 [21] 行业新常态 - 政策成熟(集采、医保支付改革)与资本退潮加速洗牌,企业需适应"慢行业"特性 [21] - 穿越周期企业依赖产品、技术、市场三者共振,而非融资运气 [21] - 当前复苏迹象为行业沉寂后的反弹,非根本性转暖 [9]
2025下半年,请收好这100个低成本自愈清单
洞见· 2025-07-01 18:12
核心观点 - 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自愈能力越强越接近幸福 [7][8] - 2025下半年通过100个低成本自愈清单活成自己的依靠 [9] 修复身体 - 上半年普遍存在缺乏锻炼、饮食敷衍、熬夜加班导致健康问题 [11] - 下半年需及时修复身体,避免健康透支 [13][15] - 具体措施包括晨跑半小时、避免久坐、定期体检等10项建议 [17] 收拾房间 - 整理房间是改变生活状态的有效方式 [20] - 干净环境能改善情绪释放压力 [22][25] - 操作建议包括断舍离、定期大扫除、更换床品等10项 [27][28][29][30][31][32] 管理情绪 - 情绪问题是积压的委屈和压力所致 [35] - 需停止反复纠结负面事件 [37] - 具体方法未详细列出 [38] 提升财商 - 2024年中国年轻人负债率达86.6% [41] - 需通过理财知识学习改善财务状况 [45] - 建议包括强制储蓄40%、开展副业、消费降级等9项措施 [47] 整理关系 - 需筛选社交圈远离消耗型关系 [51][54] - 建议删除不必要联系人、设定边界、向上社交等10项 [55][56][57][58] 修炼心态 - 心理弹性不足导致上半年频繁内耗 [63] - 强大内心能治愈所有精神内耗 [66] 重视仪式感 - 仪式感能提升生活幸福感 [69][70] - 需主动为生活创造甜蜜时刻 [72] 管理形象 - 外在形象反映生活状态 [78] - 得体形象有助于渡过难关 [80][81] 亲近自然 - 每周2小时自然接触显著改善心理健康 [84] - 大自然能有效缓解压力恢复平静 [86][88] 重塑认知 - 苦难是成长必经过程 [91][93] - 认知重塑能激发改变生活的潜能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