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
搜索文档
 系统制胜 知行合一
 期货日报网· 2025-10-29 09:08
在第十二届全球衍生品实盘交易大赛中,轻量组选手周承基凭借其成熟的波浪理论交易系统和稳定的心 态控制,荣获全球赛第三名。作为一名全品种交易者,他将宏观研判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在贵金属与农 产品板块的轮动行情中精准把握机会,展现了系统化交易者的专业素养。 回顾交易生涯,周承基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盲目跟风期、技术学习期和系统成熟期。在早期摸索阶 段,他通过大量阅读和反复复盘,将理论知识与市场实践深度结合。2008年的次贷危机让他经历了重大 考验,也促使他将风险控制作为专门课题深入研究。当交易系统趋于成熟并实现稳定盈利后,他的心态 与业绩同步进入良性循环。"每一次交易系统的升级,都是对市场认知的深化。"他总结道。 "交易是有灵魂的,你在乎它,它才会给你财富。"周承基用这句话概括他的交易哲学。在他看来,"大 道至简"是交易的最高境界,而情绪稳定是实现这一境界的前提。不做超越能力范围的交易,不让自己 处于风险失控的境地,这是他情绪管理的核心准则。通过循序渐进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他有效规避 了交易中的焦虑与风险。 提及获胜关键,周承基将其归因于"心态的稳定"与严格的交易系统执行。他在比赛中主要采用波段操作 策略,并严格执行 ...
 听听这些分享,被困住的情绪如何找到出口
 中国青年报· 2025-10-10 21:06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被困住的情绪该如何找到出口?10月10日世界精神 卫生日之际,多家公益机构参与的"共益众创计划·情绪急诊周"在知乎上线。 每个人都有与坏情绪共生的方法,但所有改变的起点,是正视各种各样的情绪。不逃避、不否定,让自 己迈出往前走的一小步。 知乎答主"Cecilia"讲述了一位母亲"想脆弱"的真实情绪。她有一次带小萌打车出门,和司机发生了口 角,11岁的小萌立刻用温暖的手按住她的手,附在耳边轻声说:"妈妈,我们还在车上呢。""他的这句 话,让我冷静下来。这些生活的小片段,会让我觉得自己被孩子允许可以脆弱。脆弱,并不是对妈妈这 个身份的否定,而是另一种亲密的桥梁。" 多位答主分享了自己可落地的实践方案。答主"喵喵喵"的方案是寻求更专业的心理咨询,"终于撑不住 了,去做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说,我们不是帮你解决问题,我们是陪着你一起走下去"。 答主"大泡泡"则通过AI探索出"拆解情绪"的方法:"以前我只说好累好烦,AI建议我说得具体点,后来 才理清,是项目沟通低效导致焦虑。'我≠焦虑',就能跳出情绪,客观观察它。" 这些公益机构连同知乎上活跃的心理专家、医生等组成的专 ...
 银发经济崛起,母婴店如何抓住机遇以布局全家营养
 搜狐财经· 2025-09-29 20:49
 市场变革背景 - 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银发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万亿元 [7] - 老年营养和保健品消费以30.1%的惊人增幅迅猛增长,是全国服务业平均增速的3倍 [7] - 随着出生率持续走低,传统母婴市场增长乏力,母婴行业奶粉与纸尿裤的利润日益摊薄 [7] - 有母婴店老板直言,仅关注婴童业务就丢掉了至少60%的健康消费市场 [8]   银发消费群体特征 - 新一代银发群体(60后及即将退休的70后)拥有稳定、独立经济来源,有可持续的消费能力 [8] - 该群体通过社交媒体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健康消费由自己决定,而非子女代买 [8] - 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9.4%,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的需求迫切 [8] - 银发群体消费需求正经历从"活着"到"活好"的结构性转变,养生保健品消费增速达30.1%,助行助听等辅助器具产品增长32.2% [8]   银发消费需求洞察 - 肠胃健康需求位居各年龄段银发人群保健品消费的首位,改善睡眠的需求占比达43.8% [9] - 37.4%的银发人群关注抗疲劳、36.8%关注缓解焦虑,形成以肠胃调理和睡眠改善为核心的差异化需求结构 [9] - 银发经济的消费驱动力可概括为"刚需筑底、健康突围、悦己升级"三大关键词,消费重心正逐渐向精神享受转移 [9]   转型策略与路径 - 专业化选品能力是母婴店切入银发经济的核心优势,可利用为婴童服务的高标准来服务成年人 [9] - 产品创新可聚焦三大方向:针对肠胃健康的"益生菌+膳食纤维"复合产品、针对睡眠改善的"食养+器械"组合方案、针对缓解焦虑的"草本养生+心理疏导"跨界服务 [9] - 场景化服务体验是线下门店的差异化优势,母婴店临近社区,有天然地理优势 [10] - 有前瞻性企业已实践"产品+服务+生态"全链路模式,从产品精准化、服务延伸营养咨询、生态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等方面发力 [10]   成功要素与注意事项 - 提升自身专业服务能力是门店未来转型方向,门店老板、导购员的专业度尤为重要,需拓宽视野,从导购转变为家庭营养调理师 [10] - 做健康调养型门店需避开认知误区、专业能力不足、产品品质不过关、合规问题、门店品相单一、没有进行效果跟踪这6个坑 [10] - 母婴店掘金银发经济切忌急功近利,有行业观察发现拓展新业务时往往3个月未见成效便轻言放弃 [11] - 可借鉴日本药妆店引入食品品类的案例,通过两年持续投入培养出消费者新习惯,真正的转型需要战略定力与长期主义 [11]
 “好孩子”的心墙:当乖巧成为负担,情绪何处安放
 中国青年报· 2025-09-06 07:17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 初一男生小赓成绩出色且遵守纪律 但心理课表现存在刻意性积极和沟通犹豫[2] - 历史课因未按规定完成任务引发情绪失控 出现无法自控的又哭又笑反应持续较长时间[2] - 情绪触发点为正常教学提醒 自我认知存在"挑衅老师"的误解与情绪压抑[3]   家庭背景影响 - 父母离婚后随母生活 父亲长期缺席直至五六年级才规律性每年探访1-2次[4] - 母亲持续灌输父亲负面形象 导致学生对父母认知产生严重矛盾[4] - 家族存在情绪管理问题:母亲情绪不稳定 姥姥情绪不稳定 姥爷确诊焦虑症[5]   情绪管理机制 - 学生采用"逃避情绪"作为主要应对策略 表面稳定实为习惯性情绪压抑[5] - 家庭成员界限感自评5分(满分10分) 存在责任归属混淆问题[6] - 母亲将情绪管理责任转嫁于学生 提出"学习更好就会更开心"的情感绑定[6]   心理干预成效 - 通过迷走神经系统训练快速平复情绪 呼吸恢复平稳[3] - 明确界限感定义: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处理自身事务而非相互拯救[6] - 学生认知转变:从讨好他人转向自我提升 认识到无需过度谨慎纠结[8]
 人民日报推荐:从摆烂到无痛自律的8张清单
 洞见· 2025-08-30 20:34
 核心观点 - 文章强调自律对个人改变的重要性 并提出通过8个维度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个人重塑 [4][5][6][7]   时间管理 - 比尔·盖茨以5分钟为单位安排行程表 确保每一分钟都不被浪费 [10][12] - 时间管理技巧包括固定时间处理固定事务 预留20%时间处理突发情况 应用四象限法则区分任务优先级 设置明确时间截点以及立即行动克服拖延 [15][16][17][18]   空间管理 - 作者通过整理房间从失业状态转变为知名作家 证明环境整洁对精神状态的积极影响 [21][24][25] - 管理方法包括分类整理物品 使用标签储物盒 建立日常清理习惯 保持简约装饰和培养整洁态度 [27][28][29][30][31]   情绪管理 - 采用ABC诱因公式说明事件本身不直接导致情绪反应 而是取决于个人看法 [34][35] - 调节方式包括中断负面情绪 转移注意力 通过运动释放情绪 写日记自我对话以及进行分析复盘 [39]   预期管理 - 哈佛研究显示3%有清晰长期目标的人成为行业引导者 而目标模糊者未能超越预期 [43][44] - 目标设定要量化可衡量(如每月读一本书) 切实可行 使用积极表述 一次专注一个目标并提高执行能力 [47][48][49][50][51]   形象管理 - 形象管理被定义为"看不见的竞争力" 直接影响社会机会获取 [57] - 技巧包括确定个人风格 控制服装颜色在三种以内 定期打理头发 保持面部修饰和选择优质材质服装 [59][60][61][62][63]   健康管理 - 指出熬夜、不运动和饮食不规律是健康三大杀手 [65] - 建议规律三餐 每日运动30分钟 保证8小时睡眠 养成早起习惯和定期体检 [74][75][76][77][78]   精力管理 - 强调单任务专注可事半功倍 不良多工导致效率低下 [81] - 管理方法包括通过体能打好基础 一次完成一项工作 减少娱乐时间 应用二八定律解决核心问题并立即行动避免拖延 [83][84][85][86][87]   心态管理 - 冯唐案例显示积极心态对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六年内成为麦肯锡合伙人 [91][93][96] - 改善方式包括转换问题视角 自我关怀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支持系统和进行正念练习 [98][99][100][101]
 AI时代,领导者请用好情绪这把利器
 36氪· 2025-08-26 08:42
 情绪在领导力中的价值 - 情绪是领导者最常低估和误解的关键资源之一 尽管数十年研究证明其重要价值[1] - 错误观念认为情绪会干扰工作执行和判断力 或使领导者显得软弱 这些观念因鼓励压抑情绪而削弱领导效能与团队表现[1] - 忽视情绪可能导致职业倦怠 损害身心健康 打击士气 妨碍团队协作 甚至影响财务业绩[1] - 在人工智能逐渐接管分析性任务的背景下 情商成为人类特有技能和应对复杂职场的关键能力[1]   情绪管理培训现状 - 大多数领导者未接受情绪管理培训 使得情绪领域显得尴尬且充满风险[2] - 现有情商课程往往操之过急 侧重于应用行为而非真正的情商基础[2] - 真正情商建立在识别 探究并策略性运用情绪信息的基础上 而非刻板行为模式[2]   情绪觉察技能 - 觉察情绪是获取情绪信息的第一步 需关注身体感觉如牙关紧咬 心跳加速或肩膀紧绷等压力焦虑的早期迹象[4] - 行为变化如比平时健谈或沉默 工作投入或拖延 都可指向潜在情绪[4] - 精力突然下降或意外充沛往往潜藏某种情绪 同时他人也不断通过面部表情 语调和肢体语言释放情绪线索[4] - 关注肢体语言不一致性 如语气平淡说"一切都好"可能传递负面信号 行为模式变化如积极参与者突然沉默值得关注[5]   情绪命名能力 - 情绪概念通过社交和教育习得 需扩充情绪词汇量来强化识别和表达能力[6] - 丰富情绪词汇能增强自我认知 减轻痛苦和情绪反应 提升决策能力和压力应对效能[6] - 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如"生气难过" 应寻找确切词汇如沮丧怨恨或被激怒 使用情绪轮和追踪应用扩展词汇范围[7] - 在对话中提出引导性问题 如询问"还好"具体指"平稳良好"还是"勉强维持" 以获得更细致情绪反馈[7]   情绪需求挖掘 - 情绪是提供宝贵洞见的数据 揭示需求价值观和底线 而非需要排斥的弱点[8] - 将情绪视为有益信号会提升幸福感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认可他人情绪能营造心理安全感和信任[8] - 反思情绪传递的信息 探究其对重要事物需求或价值观的揭示 对他人经历保持好奇心[8] - 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注意到参与度下降 对此有什么感受" 可挖掘深藏见解并传达关心[8]   情绪正常化实践 - 领导者让积极和消极情绪表达正常化 可打造更具创造力 解决问题能力和韧性的团队[10] - 以沉稳方式展现情绪坦诚 传递安全感和建立信任 但需避免过度分享损害可信度[10] - 在工作繁忙时期承认共同压力 表明"一起度过难关" 可平复情绪并强化团队凝聚力[10] - 提出反思心理状态的问题 如"当前感觉良好和困扰的事" 或分享自身挑战 表明艰难时刻的普遍性[10]   情绪领导优势 - 卓越领导者通过觉察命名探究和正常化情绪来提升健康韧性和效能[11] - 情绪处理能力在人工智能承担技术任务时使领导者脱颖而出 成为最强大的领导优势[11]
 听见你心里的声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07:28
 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统一化建设 -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开通 由国家卫健委主导 实现统一号段、统一管理、统一规范 标志着中国首个面向全国公众的心理热线系统全面上线 [4] - 热线整合原分散号码和服务标准 公众通过短号即可获得专业心理支持 形成面向全民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4] - 统一号段提升服务辨识度和记忆度 方便海内外传播 例如海外华人因文化隔阂拨打热线获得归属感 [13]   热线运营与服务模式 - 北京市安定医院为12356核心站点之一 早在2024年12月启动试点 目前北京市已开通9条热线通道 [4][13] - 接线员需接受系统培训 涵盖情绪识别、危机干预、应对技巧等专业内容 每月召开案例讨论会提升服务质量 [10] - 热线采用工单系统实现来电可记录、可追溯、可评估 后台数据为服务优化提供依据 例如发现产后抑郁来电占比高后推进科普宣传与医疗机构转介机制探索 [13]   用户需求与服务效果 - 热线主要服务无明确心理诊断或重大事故的普通人群 例如大学生程英通过热线缓解情绪压力并改善生活习惯 [5][6][7] - 热线核心功能为提供安全表达空间而非直接解决问题 21岁用户程英称其为"情绪缓冲带" 通过倾诉获得理解与支持 [5][6] - 单次通话时长可达45分钟 接线员通过引导激活来电者自身抗逆力量 而非被动给予答案 [9][10]   全国推广与技术整合 - 河南省实现17个省辖市全覆盖 部分城市结合AI提升响应效率 [14] - 上海市计划推动与公安、急救等热线的"一键转接"机制 破解异地报警和个案转介难题 [14] - 江西省抚州市整合三家医院精神科室接入热线 提供常态化咨询服务 [14]   行业发展与社会协同 - 国家卫健委持续推进热线建设 未来拟吸纳高校心理学人才和社会职业心理咨询师共建公益心理支持网 [14][15] - 通过统一管理、培训和督导避免地区服务差异 提升整体专业能力 [14] - 热线作为医疗体系"前置哨点" 从个体支持延伸至群体趋势洞察 为公共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13][14]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财运
 洞见· 2025-08-12 20:35
 核心观点   - 真正能赚到钱的人往往具备情绪管理能力,不被情绪左右决策和行动 [2][7][50]   - 情绪稳定是职场和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 [10][14][30]   - 情绪化行为会导致机会丧失,如李强因迁怒面试官错失数十万年薪机会 [8][10]     职场表现分析   - 互联网大厂程序员通过隐忍态度实现职场生存,体现"方圆之人"特质 [3][4][7]   - 营销员小赵面对老板侮辱性批评仍保持专业态度,专注任务完成 [17][20][21]   - 出版行业案例显示,情绪化反应会导致职业发展受阻和薪资受限 [10]     投资行为研究   - 巴菲特投资失误案例证明情绪波动会导致决策错误,强调"戒掉情绪"原则 [13][14]   - 情绪稳定者更易做出正确投资决策,形成良性财富积累循环 [15][33]     企业管理案例   - 民营企业家通过"痛苦即利润"理念保持情绪稳定,实现业务扩张 [36][37][38]   - 暴躁CEO因情绪管理失败导致职位降级和收入锐减 [39][40][41]     行为经济学实验   - 列纳德社会实验显示情绪管理组(B组)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和社交资源 [33]   - 情绪稳定者具有更强资源整合能力,易建立商业合作关系 [33][34]     职业发展理论   - 职场顾问崔璀案例证明情绪反应与职业信任度呈负相关 [10]   - "认知分离"理论强调区分事实与感受对商业决策的重要性 [42][43]     收入影响因素   - 作家许可提出情绪因素占收入影响权重达90% [10]   - 布拉德通过情绪管理实现从失业到百万身价的职业蜕变 [23][28][29]
 作为情绪出口,这个按钮藏着城市温度(民生观)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新 - 湖南长沙地铁站设置"情绪转换站"和"长沙心情日记墙",为市民提供情绪表达和释放的公共空间 [1] - 该设计打破传统公共空间功能局限,使地铁站成为承载市民喜怒哀乐的心灵驿站 [1] - 不同身份和心情的市民通过点击"开心"或"不开心"按钮进行情绪表达,形成城市情绪多元图景 [1]   城市人文关怀体现 - "情绪转换站"彰显城市温度和人文关怀,传递"所有情绪都值得被看见、被记录、被接纳"的信号 [1] - 该设施特别关注劳动者群体如保洁工人的情绪需求,为其提供情绪出口 [1] - 设计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市民情感需求的重视,让城市成为更具人情味的家园 [1]   情绪管理的社会价值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更多融入情感关怀元素,为市民创造情绪释放场景 [2] - 社会需要改变对负面情绪的偏见,认识到情绪管理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个体以更轻松姿态应对生活挑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