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补贴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杨志勇:积极财政要综合考虑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
经济观察报· 2025-11-10 22:41
宏观税负水平 - 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一个中性概念,需根据财政职能和国家治理需要来平衡“需要”与“可能”[4] - 宏观税负水平持续下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20.36%降至2024年的16.29%,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降至12.97%[4] - 实现合理宏观税负需从四方面发力:公平税负中找增量、新税源中挖掘税收增量、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快税制建设和税收征管[2][5] 财政政策与可持续性 - 财政政策有实施扩张的空间但需谨慎使用,避免因过度减税降费导致财政资金不足而依赖借债[2][11] -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需综合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优化支出结构并保障重点领域[11][12] - 全国财政支出七成用于民生,部分地方基层“三保”加民生支出占比超80%,需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以优先保障民生[11] 税制改革方向 - 税制改革关键方向包括完善地方税和直接税体系,健全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2] - 需加快税制建设以适应新经济成长为新税源,避免因税制滞后导致税收收入筹集面临挑战[3][7] -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对到期或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策应停止,对与改革一致的则可制度化[6][7] 地方政府财政行为 - 需规范地方政府不规范的财政补贴行为,如“财政奖励”等财政返还措施,这些会冲击税法统一[8] - 应引导地方政府以更好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抓手,而非唯GDP[8] - 财政补贴政策需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适应,符合国际经贸规则,并对经营主体一视同仁[9] 个人所得税与资本税收 - 当前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例偏低,纳税群体较小,存在免征额较高、专项附加扣除较多等情况[9] - 未来需对个税制度进行优化,解决收入来源多元化人群的税负问题,如劳务所得、特许权使用费等扣除和税率设置[9] - 资本所得税和遗产税的调整需谨慎,需综合考虑税收的财政收入功能、公平性和征管成本等因素[10]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 需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并通过增加地方收入、减少地方支出来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13][14] - “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近50万亿元,最近连续三年每年超过10万亿元[14] - 消费税等税种改革被视为增加地方财力的途径,但面临征管难度大和中央财力减少等挑战[14] 财政科学管理 - “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具有统领作用和改革内涵,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其一部分,已在多地和多部门试点[3][12][15] - 零基预算改革可促进预算资金统筹,提高财政资金效率,依据绩效评估来调整支出项目[15] - 编制全口径政府投资计划旨在将政府投资账目算清,便于统筹管理所有财政投资资金,解决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16] 经济增长与市场活力 - “十五五”期间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做大经济蛋糕来解决税收总量问题,而非在现有蛋糕内争夺[17] - 市场活力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财政问题的关键,政策需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环境[17][18] - 需创造更好条件让经济大省更好地挑大梁,以应对房地产市场税收薄弱、新兴产业未成主要税源等挑战[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