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可持续性
icon
搜索文档
中央首提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怎么看?
第一财经· 2025-10-31 09:25
中国宏观税负定调从求"稳定"转向了需"保持合理水平"。 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 全文对外公开,其中在部署财政工作时提出,"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 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宏观税负止跌回升,2013年中央首次提出"稳定 宏观税负",此后宏观税负趋稳。为了激发市场活力,2016年中央提出"降低宏观税负",此后大规模减 税降费政策陆续落地,中国宏观税负明显下降。2021年之后,中央层面再次提出"稳定宏观税负",而此 次则提出"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 所谓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GDP),它体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 及政府与企业、居民个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宏观税负有不同口径,其中小口径宏观税负 是指全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也是近年官方多次公开提及的口径。 为何此时中央对宏观税负有新的部署?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目前税收收入占GDP口径的宏观税负已经低于13%,与 政府需要承担的公共服务相比,明显偏低。全球宏观税负轻重不一,得和国情结合起来看,要综合财 ...
21社论丨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08:09
围绕金融体系功能深化,我国正着力推动资本市场从融资为主导向投融资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 转型。通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股东回报机制、完善市场基础制度等系统性改革,不断增 强资本市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既能高效满足新经济企业 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又能为居民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从而将助力内需主导型增长模式的形 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其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不仅体现在财政支出规模扩大,更体现在支出效能与财政可持 续性上。 通过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建立以政策绩效和项目必要性为核心的预算分配机制,确 保财政资源精准投向国家战略目标和公共价值领域。重点保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保障 等关键环节,从源头上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精准高效的财力保障 体系。 在税制改革方面,则将以结构优化为核心,着力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通过培育地方主体税 种、健全资本所得和财产所得税收征管机制,将为地方政府构建更加可持续的财力基础,同时 为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内需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近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简称《建议 ...
“十五五”规划学习体会:“十五五”规划建议的10个关键细节
开源证券· 2025-10-30 14:11
经济增长目标与路径 - “十五五”期间隐含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7] - 为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2025-2035年需人均GNI增速超过6.3%,实际GDP增速需超过4.6%[7][22] - 学术研究测算“十五五”期间潜在经济增速约在4.8%-5.0%之间[7][2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将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8][36] -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预计将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8][31] -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低空经济)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32][35] - 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目前约11万亿元,未来5年有翻一番的增长空间[38] 内需提振与消费结构 - 截至2023年居民消费率约为39.6%,较发达国家有15-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9][41] - 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6.1%,较发达经济体有10%-20个点的提升空间[9][46] - 新型城镇化建设预计将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57] 财政与改革 -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拓展政策空间,国有资源使用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逐渐提升[68][69] - 财税改革重点包括完善地方税体系及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67] 国家安全与对外开放 - 安全战略地位提升,新增“国防实力”作为2035年发展目标[71] - 对外开放更注重制度型开放和自主开放,战略任务顺序大幅提前[62][77]
专访袁海霞:“十五五”时期财政继续“积极”,注重可持续
第一财经· 2025-10-30 10:44
中央部署"十五五"时期财政政策,有何看点?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而本次建议强调"我国发展处于战 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显然对未来环境的研判更加突出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发力力度,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等多重作用,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以增强内部稳定性来有效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须高度重视保障财政的可持续性,既注重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财政风险,又为未来应对可能 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足够的空间。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其中跟老百姓利益关联密切的财政政策在"十 五五"时期有何变化,也备受关注。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长期关注财政政策,也是财政部政府债务咨询专家。她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十五五"时期中 国更加注重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以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对冲更加突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也被摆上 ...
未来五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第一财经· 2025-10-29 18:59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十五五"规划建议在部署财政工作中也有不少财税改革 内容。在宏观经济治理这一视角下,此次"十五五"规划建议突出了积极财政政策和财政可持续性,是在"十五 五"时期如何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的内在要求。积极财政政策强调财政政策的积极作 用。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作相应优化。同是扩张性政策,也有重点如何突出 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财政正常运行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也是为党和国 家事业提供充分财力保障的内在要求。 本文字数:229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在复杂的内外形势之下,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已然清晰,其中备受关注的财政政策和重点任务也 逐步明了。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对外 公开,61条举措对"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其中,第20条在部署提升宏观经 济治理效能时,在涉及财政方面的第一句话是"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这不同寻常。因 ...
未来五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解读“十五五”
第一财经· 2025-10-29 17:57
在复杂的内外形势之下,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已然清晰,其中备受关注的财政政策和重 点任务也逐步明了。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 全文对外公开,61条举措对"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其中,第20条在 部署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时,在涉及财政方面的第一句话是"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 续性"。 这不同寻常。因为过往的几份中央五年规划建议中,对财政方面的第一句表述基本都是关系到财税体制 层面。比如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这一表述变化背后释放什么信号? 扩张性财政政策延续 中央要求"十五五"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蓉告诉第一财经,"十五五"规划建议对财政工作的表述转向"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 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是应对国内外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反映当前逆周期调节需求迫切,需要通 过扩大财政支出、补贴消费等来稳住经济基本盘,培育新动能,并规范债务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以保障财政可持续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十 ...
“十五五”规划建议7大要点与10个新举措
搜狐财经· 2025-10-29 14:55
◆ 延伸阅读:"十五五"规划建议 关注这些新提法新举措 10月28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以下简称《建议》)。 面对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建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建议》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了7大看点,连线10余位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1 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其中首要提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十五五"期间会继续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提出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王青分析,未来五年,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不设定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 利于更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宏观政策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引导各地方、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 《建议》还提出 "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漆云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与国际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相 ...
十五五规划建议,十大要点
华西证券· 2025-10-29 08:58
经济发展与质量 - 经济发展目标从“量”转向“质”,要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 - 高质量发展目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突破[1] 消费促进 - 规划明确要求“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并通过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等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 - 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以促进消费[2] 财政政策 -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2025年赤字率为4%,并批准了6万亿元置换债额度,同时强调财政可持续性[3] - 完善地方税和直接税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并适当加强中央事权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3] 货币金融与资本市场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并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大金融领域[4]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跨境支付体系建设[5] 产业与科技发展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矿业、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并培育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6] - 强调科技自立自强,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实施“人工智能+”行动[7] 投资与人口政策 - 强调投资有效性,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并提高收益,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并注重“投资于人”[10] - 人口政策转向促进高质量发展,健全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务体系,并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12] 国家安全 - 国家安全重点领域扩围,确保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等安全,并加强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等安全能力建设[13]
权威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七大要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8:2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0月28日公布。《建议》明确 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建议》约2万字,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了7大看点,连线18位专家进 行权威解读。 要点1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首要提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十五五"期间会继续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着重推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建议》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对此,王青分析称,未来五年,在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 定性的背景下,不设定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宏观政策的灵活 性,也有利于引导各地方、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 《建议》还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漆云兰对记者表示,与国际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相比,我国消 费率长期偏低,上述新提法意味着未来五年将通过政策协同、制度优化和产业升级形成长效机制,进一 ...
权威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七大要点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4:06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1] - 通过政策协同、制度优化和产业升级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提升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升消费意愿 [2] - 以自主创新、科技自立为战略主轴,推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2] - 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政策的重中之重 [2]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3][4] - 通过数智、低碳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加快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布局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4] - 传统产业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强链补链、集群升级筑牢基本盘,新兴及未来产业以创新态度突破前沿,形成稳根基与拓前沿的合力 [4]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强化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 [7] - 聚焦关键环节,持续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同步推进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发展,强化融合创新 [7]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前沿领域的跨越和传统行业的赶超 [7]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8] - 促进消费和投资联动发展,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8]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法,落实带薪错峰休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9] - 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9]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0] - 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对减税降费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与优化,追求政策的精准性和效率效果 [10] - 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地方政府预算硬约束,遏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0][11] -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盘活用好低效用地、闲置房产、存量基础设施 [11]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3] - 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大型金融机构强化综合服务能力,中小金融机构深耕本地市场与细分领域 [14] - 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4]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14]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15] - 资本市场从融资主导转向投融资均衡,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现代资本市场体系 [15]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业态 [17] - 稳步推出更多大宗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探索金融期货衍生品创新,拓宽基础资产范围,支持绿色资产、知识产权、基础设施REITs等创新型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