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运行风险防范

搜索文档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委员会关于四川省2024年省级决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2025年7月28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四川日报· 2025-08-07 08:48
财政收支情况 - 2024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5.7亿元,为预算的96.3%,同比下降1.8%,收入总量9903.7亿元 [2] -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1.9亿元,完成预算的85.5%,较上年增长8.3%,支出总量9522.5亿元 [2] - 省级结转资金381.2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2] - 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1.9亿元,为预算的115.4%,收入总量4692.3亿元 [2] - 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0.8亿元,完成预算的70%,支出总量4623.4亿元 [2] -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3亿元,为预算的125.3%,收入总量38.7亿元 [3] -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4亿元,完成预算的70.6%,支出总量31.9亿元 [3] - 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227.2亿元,为预算的101.1%,收入总量13639.9亿元 [3] - 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607.1亿元,完成预算的99.2%,支出总量5728.9亿元 [3] 地方政府债务 - 2024年末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4028.9亿元,其中省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06.5亿元 [3] - 债务余额控制在核定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 [3] 预算执行情况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0.6亿元,支出增加816万元 [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加199万元,支出未发生变化 [4]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增加105万元,支出未发生变化 [4] -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减少0.9亿元,支出增加0.8亿元 [4] 财政管理建议 - 持续强化预算决算管理,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快谋划2026年预算编制工作 [5]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5] - 加大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力度,加强资产综合管理和合理利用 [5] - 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地方立法,深化预算与绩效管理全链条融合 [5] - 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 重大战略部署 - 加强各类财政性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6] - 持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6] - 统筹文旅、体育、商贸等领域资金政策,支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6] - 强化"两重"建设资金常态化监管和跟踪问效 [6] 民生保障 - 持续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生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 [7] - 加大促创业、稳就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贫困家庭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7] - 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要加力支持文旅体育、教育医疗、"一老一小"普惠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 [7] - 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继续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7] 财政风险防范 - 持续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享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 [8] - 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规模 [8] - 完善全口径债务监测体系,加大违规举债查处问责力度 [8] - 建立健全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多渠道统筹化债资源 [8] - 加强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贯通协同,严肃财经纪律 [8]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政府关于辽宁省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辽宁日报· 2025-08-05 09:06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1] - 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不稳且收入结构需改善 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导致紧平衡状态加剧 [1] 财政政策实施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推动存量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以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2] - 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有效发挥预算内投资和政府债券资金带动作用 [2] 财政收入优化 - 着力稳住工业税源并培育新增税源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2] - 规范国有资源资产盘活工作 增强财政收入可持续性 [2] 专项债券管理 - 加强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 加快债券发行进度并保证正确使用方向 [2] - 管好用好债券资金 推动专项债券使用加力提效 [2] 财政风险防控 - 坚持"三保"优先原则 用足用好隐性债务置换等化债政策资源 [2] - 从严管理财政暂付款 增强国库运行监测和库款保障能力 [2] - 统筹处理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改革化险 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2] 财经纪律监督 - 坚决查处违法违规问题 持续健全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 [2] - 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 确保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和使用安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