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定价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现在不认但未来不得不认”的生物医药资产
投资策略与风格 - 青侨基金属于偏左侧逆向的长线成长风格,主要投资尚未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非主流标的或非共识标的 [1] - 核心投资策略是寻找"现在市场不认但未来不得不认"的生物医药资产 [1] - 逆向投资的核心思路是寻找潜在低风险但预期高收益的被错误定价标的 [2] - 港股医药市场拥有更多"现在市场不认但未来不得不认"的医药资产,相比A股和美股更具投资价值 [6] 估值与定价逻辑 - 资产估值可能偏离合理定价,出现"低风险+高收益"或"高风险+低收益"的情况 [2] - 创新药产品价值随研发阶段推进呈阶梯式增长:临床前1-2亿元→1期5-6亿→2期10-15亿→3期30-50亿→国内获批80-100亿→全球授权150亿→海外放量200-300亿 [4] - 2024年港股医药标的出现极端低估现象,许多优质成长标的估值跌至折现估值通道下轨之下甚至破产清算价 [4] - 创新高耗企业案例:年增长13%-15%,股价跌至合理公允值的0.3-0.4倍 [4] 行业分析与展望 - 创新高耗具备科技、消费和制造三重属性,带来强劲成长动力和优秀远端预期 [7] - 高耗集采政策自2021年关节集采后趋于优化,龙头企业净利率降幅有限而竞争格局改善 [7] - 港股高耗企业整体亏损压力2022年最大,随后在营收高增和成本控制推动下快速改善 [7] - 创新高耗行业预计未来10年增速显著超出医药行业平均水平 [7] - 创新药对外授权大BD交易在2023-2024年有特殊性,未来可能回调放缓 [7] 投资案例与经验 - 港股骨科龙头企业案例:2021年关节集采后2024年核心产品涨价续标,预计全年净利超50%增长,净利率将回到20%以上 [7] - 港股某双抗药企案例:2021年因临床数据优异加仓,年底受市场趋势拖累破位下跌,2022年2-3月股价跌近2/3 [12] - 美股生科投资案例:2020-2021年放弃确定性标的转向技术故事标的导致亏损,确定性标的后来逆势大涨 [16] - 错失生科标的案例:2022-2023年因市场恐惧放弃投资决策,该标的随后1年多大涨5-6倍 [13] 投资方法论 - 需要从多角度研究以确保对未来图景判断的清晰和正确 [9] - 投资中需平衡产业长逻辑、业绩中逻辑和催化短逻辑 [12] - 常见错误包括"左倾冒进"(过早重仓对抗趋势)和"右倾投降"(研究不深导致随波逐流) [10][13] - 解决错误的方法:建立全局战略认知、深入研究形成清晰判断、简化投资决策底座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