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转型

搜索文档
海通证券晨报-20250708
海通证券· 2025-07-08 10:43
报告核心观点 - 煤机电价上涨空间或大于煤价,今年下半年电力板块或终结过去两年下半年下跌现象;资本转型势在必行,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正在建立;美国债务上限提高 5 万亿美元,短期美债利率有上行压力;2025 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成交价强于量,结构分化加剧,央国企为拿地主力 [2] 各报告总结 公用事业 - 上周电力、银行、煤炭上涨,高股息回归强势,电力上涨为主因;极端天气使火电需求增加,电厂煤炭库存加速上涨,下周全国偏热,电价煤价有上涨可能,煤机电价上涨空间或更大;7 月 4 日全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多省级电网负荷多次创新高;美国通过法案,计划 2027 年前取消风能和太阳能项目联邦税收抵免等;宁夏 - 湖南特高压投运,湖南优化分时电价政策,广西绿电交易电量增长、价格下降 [3][26][27] 资本转型 - 经济增长动能向创新切换,资本需从类债思维转型为类股思维;政府引导基金和耐心资本丰富投资者结构,匹配资产全生命周期;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各取海外经验所长正在建立;一级市场规模达 10 万亿元且快速发展,为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 5 大类机会 [7][51][53] 美债影响 - 美国通过“大而美”法案,债务上限提高 5 万亿美元,美债供给端受冲击;美债危机本质是政治博弈,违约概率极低;债务上限提高缓解短期违约风险,但带来供给端冲击和利率上行压力;美债危机中长期风险或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10][12][54] 房地产 - 维持“增持”评级,推荐多类房企;2025 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成交价强于量,一二线城市更优;一二线城市溢价率维持高位,部分城市土拍火热;央国企和头部房企投资积极,新增货值集中度提升 [15][16][17] 策略观察 - 市场交易热度小幅回落,赚钱效应和交易集中度下降;本期外资与融资资金流入,ETF 资金流出规模上升;全球外资回流中美股市 [22][23] 有色金属 - 美国就业数据显示经济韧性,市场下调美联储降息预期,有色金属价格承压震荡;美对等关税暂停期将结束,金价或震荡;工业金属淡季供需格局偏弱,价格受宏观因素影响或震荡,中长期有望改善 [30][31][32] 农业 - 多个食品巨头宣布逐步禁用化学合成色素,植物提取替代趋势明确,国内领先公司有望受益;618 购物节宠物赛道增长快,国产品牌崛起;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粮价景气有望提升种植效益 [37][38][39] 机械行业 - 广汽复合翼飞行汽车首飞,倍飞智航获采购订单,民航局成立领导小组,低空经济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低空经济指数周度微涨 [40][41] 钢铁 - 上周钢材需求环比上升,总库存维持低位,盈利率环比持平;需求有望逐步企稳,供给维持收缩预期;维持“增持”评级,推荐多类钢企 [43][44][45] 中天科技 - 维持盈利预测、目标价和增持评级;公司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合计 17.22 亿元,2025 年以来中标超 40 亿元;中央会议提及海洋经济,公司创新实力获多项荣誉 [47][48][49] 海外策略 - 上周发达市场表现略优,美股情绪升至历史较高水平,港股盈利预期明显上修,全球经济预期整体改善,宏观流动性边际转紧 [59][60] 基础化工 - 固态电池应用领域多方向延伸,长期看好其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国家标准获批立项,预计市场规模将达 50 - 500 亿元;新兴科技带动高性能覆铜板需求;小米发布 AI 眼镜,国内新材料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61][62] 煤炭 - 新能源高速发展冲击火电需求,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430、531”政策出台;新能源步入下半场,电煤压力最大时刻已过,2027 年有望迎来向上拐点;推荐多家煤炭企业 [63][64][65] 燕京啤酒 -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 EPS 预测和目标价;2025H1 预计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景气度或维持,U8 全国化进程有望推进;净利率仍有改善空间 [66][67] 策略团队观点 - 股市短期或横盘整固,聚焦结构;经济治理思路关注反内卷,打开新投资空间;行业比较短期高低切换,推荐多类行业;主题推荐限产稳价、低空经济、AI 新基建、海洋经济 [69][70][71]
资本引擎驱动科创裂变:武汉基金解码城市产业升级密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08:05
武汉基金的战略定位与核心作用 - 武汉基金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聚焦科创、赋能产业"为原则,通过国有资本早期投资生态链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成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和"重塑者"[1] - 构建三级助推体系(种子基金探路、专业机构护航、产业资本接力)破解初创企业"死亡之谷",首只科创种子基金规模达2亿元,存续期超10年[3] - 通过"资本+政策+生态"综合赋能,精准投资产业核心环节与"卡脖子"技术,成功引回涵拓科技等具备全球领先技术的企业[2][9] 投资布局与基金运作 - 2023年以来新设母、子基金近30支,累计设立111支基金,直投项目32个,累计出资204.4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834.7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超4倍[5][11] - 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14.5亿元(含4.5亿元湖北省首单科创债),票面利率低至1.8%,预计实现4-5倍资金放大效应[6] - 专项基金合作覆盖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例如联合中国信科、华工科技等产业方设立天使基金,与中金资本、君联资本等设立早期基金[4][5] 重点产业项目与成果 -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资黑芝麻智能(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和芯擎科技(10.51亿元支持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量产)[10] - 集成电路领域:设立武创芯辰基金(16.32亿元)推动中高端图像传感器国产化,投资武汉新芯4.3亿元支持IPO[10] - 培育本地标杆企业:包括IVF头部互创联合、PPEC技术领先的森木磊石、硅光封测装备企业驿天诺等[4] 创新合作模式与资源整合 - 央地协同案例:联合中国兵装设立15亿元国兵向新发展基金,联合建信股权设立15亿元绿新领航基金引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7] - 跨区域联动:武创江岸科创基金整合北京清华、北大等科研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汉转化[9][10] - 外资引入:通过10亿元QFLP基金推动领星等企业落地武汉全球运营中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