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

搜索文档
专家共话多学科合作推动边疆考古工作发展
新华社· 2025-09-12 20:01
本届研讨会共推出40场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8大主题,遗址分布区域覆盖新疆、内蒙古、辽 宁、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等多个边疆省区。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 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 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自2019年创办起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完)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0日电(记者 张瑜)第七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9日在新 疆伊宁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边疆考古是构建中国考古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 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强多学科对话与交流,实现田野发掘与研究 阐释的同频共振。 近年来,中国边疆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绩显著。2025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持续推进,边疆文物遗产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新疆乌拉泊古城等纳入国家考古遗 址公园立项单位,龟兹故城等遗址专题博物馆建成开放。 ...
从边疆考古看多元一体(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核心观点 - 考古新发现持续为学术发展提供动力 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涵盖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 夏商周考古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等多领域 [1]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成果 - 2021年以来在河泊所村东南约1公里处揭露出建筑基址 道路 水井 河道等遗迹 出土陶器 铜器 铁器 玉石器 漆木器等遗物 [2] - 发现数以万计的简牍和逾千枚封泥 其中"滇池以亭行"简牍表明建有亭 邮的治安信息系统 文字格式与四川 湖南等地所见东汉户籍简相同 [2] - 1956年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现2.4厘米见方的"滇王之印"金印 首次揭开古滇国面纱 但缺少村落遗址 [1] 西南地区考古发现与价值 - 在河泊所遗址启示下实现考古重心转移 陆续发现汉代城址或官署建筑遗址 多与郡 县治所有关 [2] - 云南昭通诸葛营城址为汉代朱提县治所 四川西昌高枧古城遗址为汉代越巂郡(邛都县)治所 [2] - 西南考古对研究秦汉之际的边疆治理及国家化进程具有重大价值 [2] 边疆考古发现与文明特征 -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揭示佛教在古代新疆地区的传播过程 实证新疆是多民族聚居 多元文化荟萃 多种宗教并存之地 [3] - 新疆通天洞遗址填补新疆史前旧石器考古空白 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炭化黍和人工栽培炭化小麦 体现"东方的黍与西方的麦5000多年前相遇" [3] - 宁夏苏峪口窑址虽规模不大 但具备完整瓷器烧制链条 其釉色 器形与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景德镇湖田窑相似 审美趣向与南宋官窑接近 [3] - 考古发现不断印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体现多元一体 兼容并蓄的文明特征 [3] 边疆考古意义与展望 - 新发现层出不穷 研究成果日新月异 不断刷新认知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提供实物和理论支撑 [4] - 1995年尼雅遗址出土东汉末至魏晋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等珍贵文物 [4] - "何以中国 因有边疆"逐渐成为考古学界共识 期待持续带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 [4]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生动注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网· 2025-04-24 18:59
考古发现与文字实证 -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出土近300字西周甲骨文 包含西周中期甲骨文 月相和国族名等首次发现 丰富西周史料和完善西周甲骨学[1] -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太保墉燕"铭文 证实召公亲自主持燕都营建 成为北京城市建设史最早出土文献 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1][3] -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发现数千字椁木墨书 内容涵盖方位 分室 木材性质与编号 为迄今等级最高和信息最系统的先秦墨书文献 提供楚国职官制度与营造流程研究关键资料[1] 边疆考古与多民族国家形成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1900余枚封泥和5万多枚简牍 实证《史记》《汉书》记载的"西汉置益州郡"史实 揭示中央王朝通过赐滇王王印和推行郡县制对云南实施有效行政管辖[3] - 简牍中发现"郡 县 乡 里"行政体系 为深入研究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及基层组织提供考古实证[3] - 吉林和龙大洞遗址 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等边疆考古发现证明边疆文明与中原文明存在密切关系 在中原文化吸引力和自身向心力共同作用下演进为统一多民族国家[6] 多学科技术应用突破 -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采用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首次在商周考古领域复原古代家族树 辨识出一组四代家族树 判断家族关系以父系遗传为纽带并存在近亲结婚现象 实现古代家族关系和社会结构研究的重大突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