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icon
搜索文档
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
新华社· 2025-11-04 15:37
本届论坛由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联合 主办。(完) 丁仲礼 在致辞中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 项工作的主线。希望广西各族人民不断强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不断夯实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 体。 新华社南宁11月4日电(记者邹雨沁)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暨费 孝通田野调查90周年纪念活动4日在广西南宁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丁仲礼 出 席。 ...
“以族定葬”的困局与出路:论公墓管理的公共性回归
证券日报· 2025-11-03 07:34
"以族定葬" 的困局与出路: 公共性回归。 我呼吁,逐步调整回民公墓管理模式,取消单一民族的公墓,将其纳入民政部门的公共管理框架。具体而言,取消以民族身份作为使用回民公墓的唯一准 入条件,改为以逝者的宗教信仰或丧葬意愿为依据;允许宗教团体在政府监管下提供宗教仪式服务,但不能主导墓地管理权。唯有如此,才能在保障少数 民族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真正践行"宗教信仰自由""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宪法精神,推动构建共居共葬、平等包容的丧葬制度。 近日,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发布《松柏岭回族墓地征收登记公告》,引发社会对回民公墓管理模式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将"以族定葬"这一传统做法推至 舆论前沿,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民族、宗教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 当前由伊斯兰教协会直接管理回民公墓的做法,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策安排,旨在尊重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法治 进步,这种将民族身份与宗教归属自动绑定的管理模式已显现出诸多问题。 | 事项 | 要求 | | --- | --- | | 1.登记时间 | 2025年7月24日至2025年8月31日 | | | (周一至周五 9:00-12:00, 14: ...
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
大众日报· 2025-11-01 09:29
会议概况 - 会议于10月31日在济南召开 主题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2] - 省委书记林武出席并讲话 省长周乃翔主持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东奇出席[2] - 会议宣读了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决定 省领导为受表彰代表颁奖[2] 工作成果与方向 - 全省上下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 - 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2] - 目标是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为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山东力量[2] 重点工作部署 - 持续深入实施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 擦亮"花开齐鲁石榴红"工作品牌[3] - 聚焦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 - 聚焦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3] - 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3] - 聚焦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3] - 聚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3] 组织保障 - 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队伍建设 坚持示范引领[3] - 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 政府依法管理 统战部门牵头协调 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 各部门通力合作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3]
陈刚向全区老干部代表作形势报告
广西日报· 2025-10-29 10:10
广西发展战略核心方向 - 核心发展主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2][3] - 统筹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加快高质量发展 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三件大事 [2]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树牢实干为要 创新为魂 用业绩说话 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 [3] 广西产业发展重点 - 推动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现实课题 [2] - 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以人工智能小切口深化与东盟合作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 [2][3]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 广西发展机遇与优势 - 百年变局凸显广西比较优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赋能 [3] -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前景广阔 广西独特资源禀赋更加凸显 [3] -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3] 会议背景与反馈 - 会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举行 [1][3] - 与会老干部一致认为广西迎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 其势渐成 其兴可待 [4] - 老干部表示将积极发挥自身经验优势 为广西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4]
聊城|聊城市全力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
大众日报· 2025-10-28 09:37
品牌建设与理论研究 - 全力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系统梳理出孔繁森精神的四大核心特质:忠诚于党、奉献为民、清正廉洁、担当实干 [3] - 成立孔繁森精神研究院,组建“孔繁森精神研究专班”,深化精神研究 [3] - 依托科研教学机构形成一批重要理论成果,连续4年在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设立“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立项相关课题21项 [3] - 通过高端学术活动深化精神阐释,如举办首届“榜样文化与楷模的力量”学术研讨会,吸引全国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4] 教育功能与基地建设 -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宣传孔繁森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年均接待全国各族观众超100万人次 [5] - 以纪念馆为载体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体系,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5] - 创新教育形式,如在纪念馆内为学生上特殊思政课,通过家书视频等细节吸引学生 [5] - 建设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创新“展陈+实践”教育模式,设置工作场景复原区、廉政承诺签名墙等互动环节 [5] 精神传承与实践影响 - 聊城市一批批党员干部循着孔繁森脚步,先后选派五批干部人才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并与重庆市彭水县开展东西部协作 [6] - 干部人才在产业帮扶、教育支援、医疗救助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以实际行动诠释孔繁森精神 [6] - 榜样的力量激励高校学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以来,聊城大学已有2300名优秀毕业生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占山东省总派出人数的1/8 [7] - 其中417名服务期满的毕业生选择扎根西部,孔繁森精神成为激励聊城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 [7]
“2025石榴籽文化季”开幕暨石榴籽法治宣讲团成立仪式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7:12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2025石榴籽文化季"开幕暨石榴籽法治宣讲团成立仪式 [1][3] - 活动于10月25日在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举行 [1][3] - 活动主题为"籽籽同心、共谱华章" [1] - 现场有中国法学会、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央民族歌舞团等相关负责人与各族民众共1000余人参加 [1] 主办与指导单位 - 本次活动由北京石榴籽民族法律服务中心主办 [4] - 活动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国法学会、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市法学会、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指导 [4] -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石景山区委统战部、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协办 [4] 活动内容与计划 - 石榴籽法治宣讲团将开展至少100场法治宣讲活动 [3] - 活动包含文艺演出,分为"籽籽相守,筑团结根基"、"籽籽相拥,绘团结画卷"、"籽籽相融,聚团结伟力"三个篇章 [4] - 演出通过大合唱、舞蹈、独唱、快板等形式展现各民族文化交融 [4] 活动目标与意义 - 活动旨在传承"石榴籽"精神,搭建民族交流互动平台,创新法治宣传方式 [1] - 目标是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 - 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3]
大型音舞诗剧《根脉相连》首演,穿越时空的文化寻根引发共鸣
内蒙古日报· 2025-10-23 21:12
演出概况 - 大型原创音舞诗剧《根脉相连》于10月22日晚在包头大剧院首演 [1] - 该剧由包头市达茂旗委统战部牵头打造,以达茂旗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为题材 [1] 内容与主题 - 演出通过主人公“京华”和“道尔吉”老人的讲述,呈现了敖伦苏木古城、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戍边卫士阿迪雅等故事 [3] - 剧目成功熔铸了具有达茂特色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如古长城、敖伦苏木古城以及“国家的孩子” [3] - 创作目的在于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以传承民族大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 演出效果与反响 - 演出引发观众强烈共情,有观众表示观看时眼含热泪,倍感骄傲和自豪 [5] - 总导演赛兴嘎对演出成功和观众热烈反响表示感动 [5] - 首演结束时观众席掌声雷动,艺术打破了舞台的界限 [10] 团队构成 - 演职人员全部由达茂旗本土人士担任,共计70余名表演者 [8] - 表演者来自达茂旗乌兰牧骑、达音合唱团,也包括退休党员干部及基层群众,年龄跨度从二十几岁到七十多岁 [8] - 团队在党建引领下凝聚成富有创造力的艺术集体,未来计划将该剧推向更大舞台 [8]
“金陵城”吹来“墨竹风”
南京日报· 2025-10-23 10:17
活动概况 - 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拟于10月31日至11月6日在南京举办 [1] - 活动包含四大类共19项具体内容 [1][2] - 活动主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展示、展现、展望”三重维度展开 [1] 活动核心维度 - “展示”维度聚焦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墨竹工卡县在经济建设、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成就 [2] - “展现”维度回顾自1995年以来南京与墨竹工卡县跨越3600公里的30年协作历史,涵盖智力援藏、产业援藏、民生援藏 [2] - “展望”维度旨在推动南京墨竹协作从政府主导深化为全民参与,从单向帮扶转向双向共赢 [2] 活动具体类别与内容 - 文化交融类活动包括万人锅庄晚会、非遗藏医义诊、塔巴陶瓷体验、电影展播 [2] - 产业协作类活动包括净土产品展销会、招商引资会、旅游推介会以及发放可全年免费畅游墨竹12景的“探亲游”年卡 [2] - 民生赋能类活动包括“墨竹农牧民看南京”记录传播、“格桑花开”特训营升级为“2+2+N”模式、医疗直通车常态化开展及先心病患儿康复 [2] - 党政共建类活动包括党政代表团交流学习、乡村振兴培训班,旨在为墨竹培养骨干队伍 [2] 特色回馈活动 - 延续“万人墨竹探亲游”活动,免费向南京市民发放一万张“探亲证”,持证可享墨竹工卡县所有景区门票全免 [3]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入选国家级试点项目
内蒙古日报· 2025-10-22 09:21
项目入选与资质 -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成功入选国家“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2025年度试点项目” [1] - 项目占地9.5平方公里,位于晋、蒙黄河大峡谷核心地段及黄河“几字弯”腹地 [1] - 景区于2015年创建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并于2024年底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旅游业绩与品牌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旅游人数达110余万人次 [1] - 景区享有“天下黄河第一湾”和“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等美誉 [1] - 未来计划持续擦亮“天下黄河第一湾”与“黄河长城握手地”等中华文化标识以提升品牌形象 [3] 发展战略与举措 - 景区发展依托“生态+文旅”融合理念,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行动 [1] - 通过编排沉浸式情景剧、融入非遗项目、组建专业讲解团队及运用AR技术等方式,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体验 [2] - 开发了26种文创产品,并升级传统文化体验区,以“文旅新经济”激活区域动能 [2] 项目定位与目标 - 项目旨在打造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升级版,建设成为旅游促“三交”的核心窗口 [3] - 目标是使景区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价值内涵得到充分彰显,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3] - 景区被定位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地与核心窗口 [1]
山东“十四五”以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3个
大众日报· 2025-10-22 08:53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 -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3个,威海市成为东部省份首批示范市,8个县(市、区)创建全国示范区 [1] - 连续25年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擦亮"花开齐鲁石榴红"工作品牌 [1] - 打造18处省级、157处市级"铸牢"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红石榴"社区632个、学校577所、企业196个、主题公园和广场354处 [1] 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路径 - 建设20个各民族互嵌发展乡村振兴片区、35个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投入发展任务资金1.74亿元 [2] - 实施产业项目403个,培育建设产业化品牌集聚地16个 [2] - 实施民品产业提升行动,落实民品贷款贴息资金4亿元,指导试点地区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21个 [2] 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现代化 - 修订《山东省民族工作条例》,稳步调整完善民族政策法规 [3] - 建立6.1万名民族工作联络员和26.9万名社区网格员队伍 [3] - 设置近万名基层公益岗,提升基层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 [3]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大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等,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 [2] - 擦亮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解决来鲁各族群众就业落户、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