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

搜索文档
共同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人民日报· 2025-08-22 16:2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医疗行业面临网络暴力等新型"软暴力"挑战 这种形式成本低隐蔽性强且危害显著[2] - 暴力伤医事件曾频发且医闹屡禁不止 导致医患关系持续紧张[1] - 医学专业性和复杂性导致医患分歧不可避免 纠纷处理需通过合法渠道解决[1] 政策与法律框架 - 国家出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及医师法等法律法规 推动医患纠纷处理回归正轨[1] - 多部门联合行动惩治涉医违法犯罪 并强化医疗机构安检制度[1] - 建立明确法律程序与鉴定渠道 包含自愿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诉讼等多种纠纷解决机制[1] 创新解决方案 - 利用大数据技术联合互联网平台 实现网络暴力苗头早期发现与干预[2] - 推行电子病历全程留痕制度及可视化知情同意流程 减少医疗行为随意性并提升透明度[2] - 通过VR体验系统和医患角色互换活动 构建双向理解与信任机制[3] 行业发展方向 - 医疗机构需加强人文关怀并提升服务质量 使患者充分感受医学温暖[2] - 卫生健康部门需为受害医务人员提供法律支援/情感支持/心理干预等全方位保障[2] - 全社会需营造尊医重卫氛围 保障医务工作者安心执业从而更好满足患者健康需求[3]
一场获医患同意的手术,为何仍会引发致命的纠葛
虎嗅· 2025-08-11 09:13
从官网的信息可以获知,邵医生从医30年,接生超3万名新生儿,而最近这场针对她的致命的"网暴", 主要来源于三起医疗纠纷: 首起纠纷中,产妇因羊水栓塞切除子宫,家属提出百万元赔偿,并持续在社交平台发声施压。第二起 中,产妇坚持顺产致子宫破裂、胎儿死亡,家属虽签署风险告知书,仍在社交平台指责是医院失职。第 三起则是新生儿出生两天后突发缺氧,后被诊断为脑瘫,家属将责任归咎于医院,质疑病历造假。 三起事件的家属在抖音通过互推作品吸引网络水军,发布"切子宫卖钱""故意害死胎儿"等谣言,"围 剿"邵医生,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百万次。 邵医生医生离世后,"一个口碑好的医生为何也受困于医疗纠纷?医院为何没有早早保护一个好大 夫?"这些问题在人们心中打下问号。 医生群体的困境,新型医闹,失灵的系统,背后的种种重新登上舆论风口。 情急下的羊水栓塞手术? 57岁临近退休的妇产科邵医生,经历长达7个月的网络暴力后,8月1日在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坠楼身 亡。 事发后4天,河南省周口市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随着邵医生遗书的曝光以及事实的调查进展,公众得 以窥见事件的一角。 "羊水栓塞"手术成这场网暴的导火索。 2024年5月18日当天,一名 ...
托举那个被网暴的医生
经济观察报· 2025-08-07 21:36
医疗纠纷与网络暴力事件 - 河南周口六院妇产科57岁邵医生因连续7个月被3个抖音账号网暴而坠亡 网暴由3起医疗纠纷引发 其中第一起为产妇羊水栓塞需切除子宫保命 家属签署同意书后反悔索赔[2] - 舆论对邵医生评价正面 接诊患者自发悼念 回忆其诊疗过程中的温暖善意 坠亡当日留下遗书并与孙辈视频 八十多岁母亲悲痛欲绝[2] - 网暴具有群体性特点 司法常陷入法不责众困境 刘学洲案一审宣判为因果关系认定提供示范 需加快司法完善步伐[3] - 医疗纠纷易因求解无门或沟通不当激化 需法律公正厘清是非 避免和稀泥式处理助长"以闹取胜"风气 形成网暴温床[3] - 周口市卫健委和公安局已成立调查组进驻医院 对网暴账号展开调查 但邵医生生前两次报警均未获有效解决[3] 社会支持系统缺失 - 个体遭遇网暴时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托举 邵医生所在医院若认定其诊疗无过错应成为员工后盾 避免医生单薄面对矛盾[4] - 报案派出所若重视民众诉求并在态度行动上释放积极信号 或可阻止悲剧 社会支持是被网暴者抗衡痛苦的关键力量[4] - 文明社会应通过良善协作抵御恶意 让被网暴者感知非孤立对抗 邵医生事件凸显支持环节全面失效的遗憾[4] (注:文档中关于盒马会员店、经观APP推广等内容与医疗事件无关 已跳过[7][8][9][10][11][12])
托举那个被网暴的医生
经济观察报· 2025-08-07 19:24
(原标题:托举那个被网暴的医生) 言咏/文 8月1日,河南周口六院妇产科57岁的邵医生坠亡。家属称她生前连续7个月被3个账号网暴,求 助无果,以死明志。网暴由3起医疗纠纷引发,当事的3个家庭在抖音平台合力"控诉",掀起网络口诛笔 伐的狂澜。三起医疗纠纷中的第一起,产妇发生羊水栓塞,需切除子宫保命,家属签署了同意书,但事 后又反悔索赔。羊水栓塞是产科中罕见但致死率极高的并发症。 舆论对邵医生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许多她接诊过的患者自发悼念,回忆孕产阶段从医生这里感受过的温 暖和善意。 坠亡当天,她留下遗书,和孙辈最后一次视频连线;她去世后,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哭得撕心裂肺——她 是一名医生,也是再普通不过的母亲、祖母和女儿。 司法也要跟上,让网暴者有责可追。由于网暴群体性的特点,司法容易陷入法不责众的困境。不久前一 审宣判的刘学洲案,其意义就在于,对单条评论和悲剧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做出了示范。我们期待 司法完善的步伐更快一点,避免更多悲剧。 邵医生遭遇的网暴还叠加了医疗纠纷。在中国,医疗纠纷往往容易由于求解无门或者沟通不当而矛盾激 化。这时尤其需要法律站出来,公正地厘清是非、定分止争,当患者确遭不公对待时为其撑腰, ...
上海和睦家“医患事件”进展:不构成医疗事故,院方称将积极推动协商处理
新浪科技· 2025-06-26 18:44
医疗纠纷事件概述 - 上海和睦家医院与患者潘某因手术效果产生医疗纠纷,患者通过豪车围堵医院、网络发声等方式维权 [1] - 上海市长宁区医学会鉴定报告显示医院诊疗不构成医疗事故 [1][3][5] - 患者拒绝接受鉴定结果并表示将继续维权 [6] 患者主张与院方回应 - 患者潘某称在和睦家医院接受9次手术,前八次顺利但第九次手术切口达22厘米导致肛门功能障碍 [2] - 院方表示患者转院时处于危重状态,前八次手术恢复良好,第九次手术为修复疤痕且符合规范 [2][5] - 院方指出患者拒绝早期建议的必要手术,术后功能障碍系车祸损伤所致 [2][5] 事件发展细节 - 患者潘某在医疗鉴定前通过抖音发布44条视频、30场直播,粉丝增长超1万,并质疑医院使用国产钢板 [9] - 患者驾驶奔驰房车、保时捷等豪车围堵医院,悬挂标语冲击医疗秩序 [4][7] - 院方表示患者行为影响其他患者就医,呼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1][4] 行业与法律视角 - 律师指出医疗维权应合法合规,避免冲击医疗秩序或散布不实信息 [11][12] - 医疗从业者认为过度维权会破坏医患互信,属于"医疗事故之外的二次事故" [12] - 院方强调医学专业性,呼吁通过专业机构在法律框架内协商解决争议 [12]
上海和睦家医院卷入“冒牌专家”风波
中国经营报· 2025-05-21 05:07
医疗纠纷事件 - 患者潘某在上海和睦家医院进行多次手术和治疗后,对整形手术效果不满,并发现主刀医生周某并非院方声称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专家"[1] - 上海和睦家医院承认病历记录错误,将周某误记为"第九人民医院"医生,并表示已对内部管理流程进行整改[1] - 周某为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具备20多年临床经验,专业擅长瘢痕整复、眼整形、会阴部整形等[1] 行政处罚情况 - 上海市长宁区卫健委对上海和睦家医院作出警告并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2] - 调查发现周某从未执业注册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且手术记录存在主刀医师姓名错误等问题[2]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诊申请流程存在违规操作[2] 公司历史违规记录 - 2024年1月上海和睦家医院因使用未取得精神科执业医师资质的医生出具诊断,被罚款5.5万元[3] - 公司曾多次受到行政处罚[3] 公司背景信息 - 上海和睦家医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注册资本412万美元[3] - 由美中互利公司持股约97.09%,上海市同仁医院持股约2.91%[3] - 隶属于新风天域集团旗下的和睦家医疗,已在全国多地布局,拥有超过600名全职医生及超1000人的兼职专家团队[3]
多次宴请公职人员,南通爱尔眼科医院CEO被撤销政协委员身份
经济观察网· 2025-05-15 21:19
公司动态 - 南通爱尔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CEO于文娟被南通市崇川区纪委给予党纪处分,同时被撤销政协委员身份 [1] - 于文娟被举报违规宴请南通市多名公职人员,南通市纪委监委已对涉事人员进行严格处理 [1] - 南通爱尔眼科医院内部员工向举报人艾芬提供了多份招待明细表,显示招待原因为"业务拜访"和"业务拓展" [1] 公司背景 - 南通爱尔眼科医院是爱尔眼科(300015 SZ)旗下医院,爱尔眼科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眼科行业龙头企业 [2] - 截至2024年底,爱尔眼科在全球拥有974家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其中811家位于中国内地 [2] - 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曾于2022年初发内部信,表示将全面拥抱社会监督 [2] 医疗纠纷事件 - 艾芬2020年5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出现右眼视网膜脱落并申诉右眼几乎失明 [2] - 艾芬质疑医院存在违规操作,但爱尔眼科称视网膜脱离与手术无直接关联 [2] - 有关部门曾成立调查组,但爱尔眼科表示艾芬不同意进行医疗鉴定且不走法律程序 [2] 法律诉讼情况 - 2022年4月至2025年4月期间,爱尔眼科多位职工及下属医院起诉艾芬侵犯名誉权 [3] - 艾芬的主刀医生王勇起诉艾芬侵犯名誉权案于2023年终审宣判,艾芬败诉 [3] - 2024年12月,兰州中院终审裁定爱尔眼科医生柯某某诉艾芬诽谤案不予受理 [3] - 艾芬也曾起诉爱尔眼科职工段赛民、刘语菲、刘峰等侵犯名誉权,2025年4月一审判决艾芬胜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