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消费

搜索文档
“凉”机释放消费新热潮 皮划艇、桨板、电动冲浪板轻量便捷装备订单攀升
央视网· 2025-07-03 17:01
水上运动市场热度 - 长三角地区暑期水上运动持续升温,包括皮划艇、桨板、帆船、电动冲浪板等多种项目 [1] - 电动冲浪板凭借自身推进力可在无风无浪条件下使用,并可自由调节速度 [3] - 浙江金华水上训练基地学员正体验电动冲浪板,在水库障碍物中穿梭 [4] - 江苏太仓天镜湖水上运动基地接待大学生体验皮划艇运动 [6] 消费趋势与赛事活动 - 水上运动基地暑期客流量显著增加,节假日日均超过300人,家庭和亲子体验型消费群体明显增多 [9] - 长三角地区7-8月举办大型水上赛事8场、大众赛事超20场,同比增长50% [11] - 多地通过举办水上运动赛事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 [11] 装备制造行业发展 - 消费者自行购买皮划艇等水上运动装备趋势增强,带动相关订单增长 [11] - 浙江慈溪皮划艇生产企业推出家庭款、少儿款等新产品,重量减轻且操作更简单 [13] - 碳纤维船桨因轻量高强度特性成为运动爱好者必备装备,生产企业订单充足 [14] - 浙江金华电动冲浪板企业推出青少年专用产品,采用碳纤维工艺使体积重量更小,2025年订单增长明显 [14]
夏日高温催热亲水运动 京东桨板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
中金在线· 2025-07-01 18:21
与此同时,防晒衣成为人手必备的"防晒神器"。高倍防晒指数、透气速干的面料颇受欢迎,"山系风"的 款式尤其热销。近一个月来,京东防晒衣成交额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浪莎冰丝款超薄户外皮肤衣舒爽 不粘汗,伯希和山系防晒衣超轻透气又百搭,迪卡侬男士防晒衣采用高弹力面料不易变形,这些都是夏 日清爽出行的"好搭子"。 从河滨湖畔到海边山野,运动爱好者"跋山涉水"式玩法呼吁一双"水陆双栖"的鞋子,满足这一需求的溯 溪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人气单品。京东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溯溪鞋成交额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HOKA ONE ONE男款夏季霍帕拉户外溯溪鞋穿脱便捷、吸湿排汗,迪卡侬户外溯溪鞋防滑抓地、轻便 舒适,迈乐毒液洞洞鞋防滑耐磨、贴肤护脚,满足户外探险安全防护和舒适好穿的需求。 进入暑假,人们参与亲水运动的热情逐渐高涨,桨板、冲浪板及潜水装备等成为今夏运动消费市场的主 角。京东数据显示,入夏以来三亚等地冲浪板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浙江、重庆等地的潜水装备热销, 迎来环比超2倍增长。户外"涉水"必备的防晒衣、溯溪鞋也成为消费热门,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正值 京东清凉季,大家可以打开京东APP,搜索"时尚一夏"进入会场,桨板、冲浪板 ...
运动品牌,扎堆赞助高校比赛
36氪· 2025-06-27 09:24
高校体育赛事热度提升 - 高校体育赛事从校内关注发展为全网热点,如北体大校运会抖音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清华"马约翰杯"成为校园内外热议话题 [2] - 跑步类赛事规模显著扩大:ASICS亚瑟士×北大高校接力赛参赛人数从500人增至近1000人,阿迪达斯大学生路跑联赛吸引40所学校参与,开展活动9565场,累计42万人次参与 [4] - 高校赛事通过社媒传播实现线上线下"破圈",形成体育文化狂欢 [2] 运动品牌校企合作布局 - 国际品牌如耐克与清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阿迪达斯与清华围绕体育/科技/人才/文化四领域合作 [8] - 国产品牌安踏与北体大成立运动科技研发中心,特步与北京化工大学在新材料/环保领域合作,李宁与多所体育院校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8] - 高校成立专门对接部门如北大体育合作与发展中心,优化校企合作机制 [8] 品牌合作模式创新 - ASICS亚瑟士与北大基于"健全精神寓于强健体魄"理念共创接力赛IP,强调团队协作与身心发展 [10] - 阿迪达斯为清华多支运动队提供装备支持,并推出联名服饰引发抢购热潮 [12] - 品牌从单一赛事赞助转向深度融入校园生态,包括训练营/社群互动/装备研发等多维度合作 [14] 年轻消费市场战略价值 - 2025年中国大学生人数达2080万,是未来10-20年核心消费群体,品牌通过高校合作提前建立认知与情感联结 [15] - 顶尖学府合作可塑造品牌"精英/活力"形象,如ASICS认为高校赛事是触达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关键场景 [15][16] - 高校成为产品测试场,阿迪达斯通过赛事收集年轻用户反馈以优化装备研发 [18] 行业生态发展影响 - 校企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获得专业装备/服务,高校提升赛事水平,品牌实现精准渗透 [20] - 长期可能产生"长尾效应",促进体育消费/人才培养/行业发展,但需警惕资源向顶尖高校过度倾斜的问题 [20]
始祖鸟和lululemon的后辈老乡,戴着一顶帽子从跑圈突围
创业邦· 2025-05-26 18:35
以下文章来源于懒熊体育 ,作者王闪 懒熊体育 . 懒熊体育专注从商业视角和产业格局来解读体育,还原一个好故事。体育不单是比赛,背后涉及公司、 版权、品牌、赛事、营销等,我们致力于让体育产业高效连接。 作者丨王闪 图源丨 Ciele官网 让 一 个创业20年无所成的中年设计师爱上跑步,会发生什么? Jeremy Bresnen的答案是——Ciele Athletics。这个由他和好友Mike Giles一起成立的加拿大跑步品 牌,如今在北美跑圈跑出了名堂。 来源丨 懒熊体育(ID:lanxiongports) 2014年,同是跑步爱好者的Bresnen和Giles在多次吐槽市面上跑步帽设计单调、功能性不足之后, 由此Ciele诞生。 梅根Mike Giles(左)和Jeremy Bresnen(右),图片源自Ciele Athletics官网 从一顶能抗住加拿大寒冬的透气跑步帽子开始,铺到43个国家、1300多家零售点,Ciele的十年历程 既是小众品牌逆袭的范本,也带着加拿大户外品牌"技术+社群+会讲故事"的典型基因。 从冷门到冒头,失败者的翻身仗 Ciele的诞生,像极了连续创业失败者的最后一搏。 不同于耐 ...
入驻机场商圈 高端运动品牌又“显贵”了?
齐鲁晚报· 2025-05-15 11:23
高端运动品牌加速布局机场渠道 - 露露乐蒙、始祖鸟、迪桑特等高端运动品牌正加速入驻国内主要机场,包括上海虹桥、北京大兴、深圳宝安、成都双流等,通过全品类商品和场景化陈列吸引旅客 [1][4] - 露露乐蒙2021年在上海虹桥开设机场首店,2024年升级为直营店并扩张至深圳、成都、北京等机场,2025年进一步覆盖北京首都机场和昆明长水机场 [4] - 安踏集团旗下品牌始祖鸟、迪桑特、可隆也积极布局机场渠道,始祖鸟入驻上海虹桥和深圳宝安机场,迪桑特进驻上海虹桥和成都双流机场,可隆虹桥机场首店预计年内开业 [5] 机场商圈的独特优势 - 2024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4.6亿人次,同比增长15.9%,其中4个机场年旅客量超6000万人次,客群消费能力强且价格敏感度低,与高端运动品牌目标受众高度契合 [7] - 机场功能从交通枢纽转变为融合购物、餐饮、文化体验的商业核心地带,为品牌提供高曝光场景 [7] - 机场商圈曾由爱马仕、Prada等奢侈品牌主导,现高端运动品牌通过正品保障和全品类陈列逐步占据市场份额 [4][5] 高端运动品牌的消费趋势 - 户外运动消费显著增长: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户外运动用户数较2019年增长90%,消费次数涨超100%,户外穿搭日常化推动"山系穿搭""都市户外风"成为新风尚 [7] - 高端运动产品兼具功能性与社交属性,如始祖鸟硬壳外套定价约8000元,超60%新青年以"取悦自我"为消费动机,50%以上因社交需求购买 [8] - 行业分析师指出,高端运动品牌应避免过度对标奢侈品牌,需聚焦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协调的价值主张 [9] 品牌战略与行业定位 - 高端运动品牌通过机场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利用高客流场景强化高端化、稀缺性定位 [5][7] - 行业趋势显示户外运动从专业领域向日常生活渗透,推动运动品牌成为都市精英的新"标配" [7][8] - 品牌需平衡商业化与核心价值,避免因过度追求"运动界爱马仕"标签而偏离健康、自由的产品理念 [9]
一周销量激增51%,3万亿市场赛道火了
格隆汇APP· 2025-05-10 18:36
户外运动行业趋势 - 户外运动成为年轻人时尚符号,细分场景包括桨板、飞盘、露营、登山等,社交媒体推动热度攀升[1][2] - 疫情后出行需求拉动消费,唯品会数据显示户外健身服饰销量环比激增51%,抖音电商防晒服、运动背包成交额同比增428%和108%[4][5][6] - 徒步运动因低门槛和社交属性快速普及,小红书笔记量近700万篇,转化率达47%,美团搜索量同比增幅近100%[7][8][10] 市场数据与政策支持 - 2021年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4亿,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3万亿元[10] - 徒步装备销售规模较2021年复合增长超60%,迪卡侬山地徒步鞋类营收增长50%,装备类增20%[11][16] - 国家政策推动下,健身步道数量达10.59万个,但专业化水平与国外仍有差距[21] 户外服饰赛道格局 - 高性能户外服饰2024年市场规模1027亿元,预计未来五年CAGR16%,冲锋衣裤占比近30%[22][23] - 行业竞争分散,前十品牌市占率仅27.2%,骆驼以5.5%居首,冲锋衣品类市占率达16%[20] - 安踏通过收购Jack Wolfskin(2.9亿美元)布局专业户外,亚玛芬集团功能性服饰业务营收增36%[17][18] 品牌战略与细分竞争 - 国产品牌如探路者、凯乐石早期布局,但上市难度较大;美邦、波司登等跨界进入市场[18][19] - 高端市场以始祖鸟为标杆,中端由北面、狼爪主导,平价市场骆驼主打性价比[26] - 非专业品牌推出轻型冲锋衣(200-300元)争夺入门用户,同质化竞争加剧[27] 消费行为与需求升级 - 徒步人均消费2110元,低于滑雪/骑行,但轻徒步需求推动装备分层(如城市周边vs高原徒步)[6][21] - 功能性服饰需求从专业场景延伸至日常,兼具防护性能与时尚属性[17][25] - 户外消费呈现功能性、社交属性、品牌认同三重驱动[25]
暴涨60%!6000亿元大“风口”,彻底爆单!
新华网财经· 2025-05-05 13:13
运动消费市场热度攀升 - 赛事带动激发大众体育热情,运动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1] - 运动装备和户外装备的生产和销售出现明显增长 [1] 户外装备销售情况 - 四川成都某运动用品门店消费者络绎不绝,选购登山背包、登山杖等专业装备 [2][4] - 登山和徒步装备占户外用品销售超40%,其中登山背包和登山杖增长超30% [6] 生产端需求激增 - 浙江宁波某运动杖生产企业排产已至7月,销量同比增长60% [8][10] - 浙江三门某户外冲锋衣企业小批量订单(100-200件)占比达30%,可实现1-3天内快速发货 [12][14] 体育消费市场数据 -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体育消费支出达539.7亿元 [14] - 预计2025年全国运动装备市场规模将达6021亿元,同比增长14.2% [14]
“五一”假期我省运动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新华日报· 2025-05-05 07:26
运动装备销售 - 京东自营大店运动手环、手表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50%,1500-2000元价位的智能手表最受欢迎 [2] - 华为GT5系列的心率、血氧监测功能及OPPO、vivo的多地形运动模式受登山客青睐,参与"国补"政策后销量持续提升 [2] - 运动相机、云台相机、小型无人机等辅助装备受年轻消费者欢迎,销售增长明显 [2] - 迪卡侬夫子庙店运动防晒类产品(皮肤衣、眼镜、帽子)及运动凉鞋销量领先,反映高热天气即时消费和旅游消费需求突出 [2] 运动装备租赁新业态 - 迪卡侬夫子庙店推出自行车、帐篷、桨板等装备租赁业务,开业不到一小时即有顾客以99元日租金租赁原价1799元的公路自行车 [3] 运动场地消费 - 壹城·悦活里运动业态预订率突破90%,核心时段场馆需提前三天锁定,洛克公园篮球场、健姿普拉提器械私教等热门项目上线即告罄 [4] - 铂金健身定位高端游泳健身会所,配备国际标准泳池及智能健身设备;健姿普拉提与悦心塑形中心针对女性客群提供定制化课程服务 [4] - 涤动皮划艇趣玩营地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0%,与猫头鹰音乐节、溧水半程马拉松赛合作带来流量 [4][5] 体育赛事与文旅融合 - 涟水县篮球联赛假期前三天举办比赛18场次,吸引观众近万人次,游客人数与消费额同比分别增长12.3%、9.5% [6] - 涟水县保滩街道周集村"村跑"活动吸引2000多名跑友参与,带来旅游收入约20万元 [6] - 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2025无锡网球公开赛、全国跆拳道俱乐部联赛等赛事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 [6] 行业趋势 - 运动人群基数增长、新兴项目增多、参与者水平提高推动运动用品需求爆发式增长及体育赛事商业价值攀升 [7]
体重管理“个性化” 体育消费新趋势——2025中国体博会聚焦体育产业热点
新华社· 2025-04-03 01:32
文章核心观点 第32届中国体博会5月22日将在江西南昌开幕 以“探索‘新’与‘质’转型升级路径”为主题 聚焦体重管理、数智赋能、体育消费等产业热点 助力中国体育用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1] 展会概况 - 展会将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展览面积超16万平方米 1700余家参展企业再创新高 [1] - 展会设置健身、体育场馆及器材、体育消费及服务三大核心展区 举办50余场同期活动 [1] - 预计吸引超10万人次观展 其中境外预登记观众约3千人 覆盖近60个国家和地区 [4] 体重管理 - 商用健身展区聚焦科学减脂 推出“全人群适配”解决方案 AI智能设备生成个性化训练计划 “长者健身”器材强化防护与适老化设计 青少年设备结合趣味化交互功能 [2] - 家用健身展区推出智能健身镜等解决方案 满足家庭碎片化健身需求 女性友好型器材占比显著提升 挖掘“她经济”潜能 [2] 数智赋能 - 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亮点包括数字技术赋能弹性运动地面等 沿袭绿色可持续理念 展示低碳环保材料等 [3] - 商用健身展区探讨“一体化健身房运营” 引入智慧管理系统降本增效 [3] 体育消费 - 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参展商和产品变化呼应“运动消费进阶”主题 有专业新产品、新兴运动装备、国潮新品和“定制化”产品 [4] - 政府体育事业专区汇聚多地主管部门 带来政策解读和项目信息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与市场需求对接 [4] - 配套活动如中国体育产业交流大会等从不同角度关注体育消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