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健身
icon
搜索文档
运动消费“热”引领市场新增长点 体育“流量”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增量”
央视网· 2025-07-28 12:08
攀岩运动热潮 - 室内攀岩馆人气旺盛 热门线路需排队 登顶成功会获得周围人群欢呼 [1] - 新人体验课价格约200元 包含基础教学及装备租赁 老岩友年均花费约10000元 主要用于年卡及装备购置 [1] - 室外攀岩馆同样火爆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攀岩园夜间吸引大量爱好者 [3] - 儿童青少年培训需求显著增长 9岁学员从4岁开始保持每周2-3次专业训练 [4] - 攀岩装备销量快速攀升 北京户外装备门店客流络绎不绝 [5] 骑行运动发展 - 北京门头沟檀谷商圈至戒台寺骑行线路日均超4000人次 8公里路程含90%山路弯道 普通骑友1小时内可完成 [8] - 专业装备需求旺盛 包括头盔 运动眼镜 防滑手套及公路自行车 [6] - 催生骑行拍照 骑友餐厅等新业态 商圈配套增设骑行友好餐厅及自行车存放区 [10] 瑜伽市场扩张 - 单节瑜伽课价格约100元 年均消费8000-12000元 客群从年轻女性拓展至中老年人及男性 [11] - 瑜伽器材热销 包括瑜伽垫 瑜伽柱 瑜伽滚轴等产品 [13] - 浙江瑜伽服工厂订单排至8月底 年内销量超100万件 加大内销市场研发投入 [16] 体育消费整体趋势 - 上半年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22.2% 攀岩 骑行 瑜伽等小众运动带动零售及服务业增长 [15] - 体验式消费占比提升 运动相关装备工厂订单流转加速 [15]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又苦又虐的攀岩馆,为何“挂满了人”?
央广网· 2025-07-28 01:19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攀岩正从小众运动转变为城市新宠 大城市攀岩馆营业至深夜仍有人流 [1] - 行业呈现"又火又稳"特点 岩馆回本周期3-5年 教练培养需4-5年 线路更新频率1-3个月/次 [1] - 岩馆数量处于爆发期 一线城市最大成本为租金 支点岩壁等建设成本可灵活控制 [8] 用户行为与心理驱动 - 攀岩带来心流状态 基因本能促使攀爬时高度专注 产生解压效果 [2] - 运动具备多重吸引力:向上攀登寓意 单人可玩+强社交属性 明确的V0-V5等级进步体系 [2] - 岩友通过"抱石"领域实现知行合一 结合脑力路线选择与体力执行带来强烈成就感 [2] - 攀岩社群消除社会标签 提供新身份认同 满足掌握动机(反复挑战技能的内在驱动力) [3] 运营核心要素 - 线路设计是岩馆"灵魂" 需兼顾美观(利于传播)与教育功能(让用户认知不足) [7] - 线路等级分布呈纺锤形:入门级占15-20% 硬核线路少 进阶型(含创意动作设计)为核心 [7] - 优质支点投入仅次于房租 直接影响用户吸引力 不同岩馆教学体系侧重(保护/基本功/动作)存在差异 [8] 行业发展瓶颈与突破 - 教练培养周期长且缺乏统一体系 顶尖教练稀缺 基层业余教练群体正在壮大 [8][10] - 可借鉴法国双轨制:国家认证专业教练+俱乐部认证业余教练 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10] - 行业尝试"攀岩+品牌/赛事"跨界合作 装备领域呈现专业化与时尚化并行趋势 [10] 长期发展前景 - 用户年龄跨度显著(4-78岁) 资本入局有助于抢占健身房市场份额而非同业竞争 [11] - 行业需警惕同质化风险 但本质是提供差异化线路风格的服务 与飞盘等短期热潮存在本质区别 [11] - 未来可能形成稳定用户群体 包括中老年长期爱好者 产业具备持续发展基础 [11]
今天的小孩爱玩啥?(关注青少年体育)
人民日报· 2025-07-01 06:43
新兴青少年运动趋势 - 跑酷、街舞、攀岩、滑板等新潮运动正成为青少年"心头好",展现出自信与活力 [6] - 跑酷被孩子们视为"闯关游戏",5岁学员马行知已学习两年并获内部比赛第一名 [7][8] - 街舞兼具运动健身与舞台表现双重属性,14岁熊希怡已获5枚省级赛事金牌 [9][10] - 攀岩分为难度、速度、攀石三类,10岁文俊皓每周训练6小时并获三项全国第一 [12][13][14] - 滑板运动培养勇气,9岁李柏纬每周练习20小时并获市级比赛冠军 [16][17] 运动培训行业发展 - 跑酷教练周锦玉观察到学员从自主报名转变为家长主动送学,其场馆已有200多名小学员 [8] - 街舞正逐步获得主流认可,2024年霹雳舞将首度亮相巴黎奥运会赛场 [9] - 攀岩家长文宵为儿子在阳台自制训练岩壁,显示家庭对专项训练的支持 [13] - 滑板俱乐部通过设置挑战目标(如豚跳动作)筛选学员,激发训练动力 [16] 运动教育成效 - 跑酷显著提升5岁学员的爆发力、耐力和专注力,体重从瘦弱变得壮实 [8] - 街舞帮助14岁学员释放压力培养阳光心态,并通过"即兴斗舞"拓展社交圈 [9][10] - 攀岩培养10岁学员的坚持精神,即使比赛超时仍坚持完成12米岩壁挑战 [13] - 滑板使9岁学员克服恐惧心理,形成"摔10次也要第11次冲上去"的韧性 [16]
轻工制造轻工AI+专题():AI风口到来,轻工领域有哪些投资机遇?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轻工板块会成为AI产业链重要节点,眼镜、床垫、体育、玩具是目前AI受益细分子板块,端侧AI应用待成熟后有望快速爆发,推荐轻工板块端侧AI投资机会 [3][9][9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眼镜 - AI眼镜集成AI技术,有拍照、语音控制等功能,适配多场景,分无摄像头、带摄像头、带显示屏三类,带摄像头的为当前主流,有望率先在C端渗透,AI+AR眼镜是最终形态但完成度待突破 [10][12] -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152万副,同比+533%,预计2025年达350万副;出货以海外为主,2024年国内销量约5万副,占比3%,2025年后国内有望放量;带摄像头的AI眼镜销量占比94%,长期看AR+AI眼镜是终极形态 [17][21] - Ray Ban Meta爆火因在性能、舒适度和价格间达平衡,定位大众消费;科技厂商与传统眼镜厂商抱团合作成趋势,可协同供应链、设计和推广产品 [22][25] - 传统眼镜厂商位于AI眼镜产业上下游,镜片+镜架在Ray Ban Meta中成本占比约8%,发展电致变色、可调屈光等技术可提升镜片价值;AI+AR眼镜阶段,光学显示模组成本占比将大幅提升 [26][28][33] AI床垫 - AI床垫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监测睡眠数据、智能调节参数,提供定制化方案,或颠覆传统床垫市场;现代社会睡眠问题凸显,为其切入提供契机 [36][38][40] - 2023年全球AI床垫市场规模17亿美元,预计2024 - 2030年CAGR约5.6%,我国市场规模小,消费群体以欧美为主,市场竞争激烈,CR5约10 - 15% [44] - 国内多家公司推出AI床垫,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强化竞争力;产品价格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中高端强调定制化与高端材质,入门市场主打基础监测功能 [47][48][49] - 我国AI床垫市场发展初期面临价格高、认知不足问题,未来应加强消费者教育、推广医疗级/酒店级应用、拓展下沉市场 [49][50] AI体育健身 - AI体育健身商业模式分面向C端消费者和B端健身房两种,收取会员费模式可行,国内KEEP等健身类APP付费用户数量提升 [52][56] - AI体育健身器材提升体质健康有显著效应,能解决健身私教痛点;我国健身人群数量增长、渗透率提升,但与欧美比仍有空间;AI智能健身市场规模有望爆发式增长 [58][63][65] - AI健身能快速推广因解决私教痛点、更便捷,且AI模型迭代可解决运动指导等问题;产品形态多元,行业参与者包括传统健身器材制造商、健身平台和初创公司 [66][71][78] - AI体育健身器材应用存在主打内容成本高、未真正做到AI、缺乏差异化、价格竞争激烈且偏贵等问题,中长期AI模型迭代有望解决 [73][76][75] AI玩具 - AI玩具凭大模型支持,有多模态交互、情感理解与反馈、智能学习等优势,价格便宜,推广普及容易,需求火爆,部分产品成爆品 [77][78][80] - 2023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127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401亿美元,CAGR约13.8%;北美市场份额领先,亚太增速最快;受众群体以儿童为主,未来有望扩大至全年龄段 [80][82] - AI玩具产品形态分AI与毛绒玩具结合、机器人形态两类,未来AI+潮玩或是新方向 [86] - AI玩具应用门槛低,有望成为端侧AI最佳&最快落地场景,功能端要求低,外观设计端对硬件外形限制小 [88][89]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AI眼镜领域的明月镜片、博士眼镜、英派斯等,AI床垫领域的慕思股份、趣睡科技等,AI体育健身器材领域的舒华体育等,AI玩具领域的实丰文化等 [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