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调节能力

搜索文档
用电量连续破万亿千瓦时 怎么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09 08:40
全社会用电量规模与增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为全球首次单月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 [1] - 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连续两个月维持在万亿千瓦时以上水平 [1] - 与2015年7月用电量超5000亿千瓦时相比,月度用电量数据在10年间翻了1倍 [2] 分产业用电量结构分析 - 7月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在总用电量中占比最高,显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2] - 7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20.2%,增速较上月提高15.3个百分点 [2] - 7月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 [2] - 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4.2% [3] 制造业用电量细分表现 - 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5%,继此前两月负增长后转正 [3] - 8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为今年各月以来最高,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约4.6个百分点 [5] - 8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所有子行业均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产业制造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 [5] 用电量增长驱动因素 - 持续高温天气推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7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拉动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 [4][5] - 宏观经济回暖及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带动用电量增长,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服务消费政策落地显效 [5][6] - 7月江苏省健身休闲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23%,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游览景区、住宿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3%、5.3% [6] 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 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风电、光伏装机总量约达17亿千瓦 [7] - 国内能源生产加力提速,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7] - 已建成较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布局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全国范围内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8]
用电量连续破万亿千瓦时,怎么看?
人民日报· 2025-10-09 04:43
全社会用电量数据表现 -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为全球首次月度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 [1] - 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再度跨过万亿千瓦时门槛 [1] - 月度用电量破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和,且该数据在10年间翻了1倍 [1][2] 分产业用电量分析 - 7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增速较上月大幅提高15.3个百分点 [2] - 7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在总用电量中占比最高,显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2] - 7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 [2] - 8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4.2%,比上月提高3.7个百分点 [3] 制造业用电结构亮点 - 7月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5%,继此前两月负增长后转正 [3] - 8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为今年各月以来最高,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约4.6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产业制造用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所有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子行业均实现正增长 [5] 用电量增长驱动因素 - 持续高温天气推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7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拉动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 [4] -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江苏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约90%增量负荷为空调制冷用电 [4] - 宏观经济回暖带动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消费市场平稳增长,例如江苏省7月份健身休闲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23%,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 [5] 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 国内能源生产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6] - 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风电、光伏装机总量约达17亿千瓦 [6] - 陇东—山东、哈密—重庆等跨省区输电通道投产,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建成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确保高峰用电期平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