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费险骗保
icon
搜索文档
男子操控百余网店骗保300余万!运费险乱象整治靠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5-21 19:58
运费险诈骗案件 - 上海警方破获网店虚构交易骗取运费险理赔款案件 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1] - 诈骗团伙通过伪造发货退货物流单据 虚假申请自行联系快递物流进行退货 [1] - 犯罪嫌疑人开设100多个网店账号 伙同12人批量下单小额商品后立即申请退款 [3] - 诈骗手法包括将发货地和收货地刻意拉长至几千公里 如西藏店铺设置广东收货地址 [3] 运费险行业现状 - 运费险推出十余年 初衷为降低消费者退换货成本 构建透明权益保障体系 [5] - 配置运费险商品能削弱消费者购买顾虑 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订单 [6] - 行业面临退货率逐年升高问题 部分商家因成本增长开始关闭运费险服务 [7] - 行业缺乏统一风控标准 需电商平台 保险公司 监管部门形成合力 [7] 诈骗行为影响 - 骗保行为导致运费险赔付率提高 长期可能推高整体保费 [7] - 商家或转嫁高保费成本至商品价格 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 [7] - 骗保频发削弱公众对保险产品信任 阻碍创新险种可持续发展 [7] 行业改进建议 - 电商平台应强化源头治理与数据共享 加强商家准入审核和异常数据监控 [8] - 保险公司可提升智能风控系统 自动识别异常订单并增加人工审核 [8] - 根据商家历史退货率和用户信用等级调整保费 降低骗保套利空间 [8] - 监管部门需加强数据共享和反欺诈合作 形成打击骗保合力 [8]
运费险“薅羊毛”300余万!揭秘网购退货背后的骗局
央视网· 2025-05-21 00:15
运费险发展现状 - 运费险最初于2010年推出,旨在降低消费者退换货成本,逐渐成为电商平台揽客的"标配" [1] - 鞋服、配饰等品类退货率居高不下,部分商家因退货量过高被迫关停店铺 [1] - 商家每单需增加5元左右保费成本,退货率过高会导致"得不偿失" [1] 运费险带来的问题 - 推高整体退货率,部分消费者冲动下单同一商品多个颜色和尺码后大量退换 [1] - 滋生"职业羊毛党",形成虚假骗保灰色产业链 [1][2] - 保险公司面临高赔付率和骗保风险,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2][3] 骗保案件细节 - 犯罪团伙利用100多个新注册网店集中下单低价商品如手机壳 [3][4] - 伪造发货退货物流信息,部分订单退货时间早于收货时间 [3] - 人为制造最长运输距离(如西藏发货至广东)以套取更高理赔金 [3] - 每笔订单支付刷手10%酬劳,单个刷手日均操作上百笔订单 [5] 行业应对措施 - 部分平台已推出简化退换步骤、判定异常账户等措施 [6] - 法律专家建议提高保费或设置免赔率/额,完善消费者信用分体系 [6] - 需打破电商平台"信息孤岛",实现不良账号跨平台识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