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载火箭成本下降
icon
搜索文档
微光启航获数千万融资,用碳纤维技术革新火箭,挑战2万元单公斤入轨成本|硬氪首发
36氪· 2025-08-15 09:16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北方某产业机构 资金用于组建团队和加速核心技术落地[1] - 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液氧甲烷核心技术的WG-1微光一号中型液体复用运载火箭 同时是国内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1] - 核心团队由火箭总师 发动机总师等国家级研究员领衔 累计完成50多种重点型号飞行试验 创始人高欢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装项目负责人[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2020-2024年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22.9% 预计2025年产值达2.8万亿元[1] - 全球各国加紧布局商业航天领域 太空资源遵循先到先得原则 行业预计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进入成熟期[1][2] - 运载火箭成本下降将解锁10倍应用场景 目前全球运力严重不足 存在同质化竞争 高成本低效率 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三大痛点[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华光一号发动机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液氧甲烷技术 燃料燃烧效率达99%以上 火箭运载能力提升30%[5] - 发动机比冲达323秒(海平面) 室压25MPa 技术参数对标SpaceX猛禽2代[6] - 创新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覆盖90%火箭结构 使运载能力提升10% 经济效益提升25%[6] - 已完成1.4米和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制造及低温测试 正推进3.8米直径贮箱研制[7] 成本控制目标 - 通过3D打印 自动铺丝等增材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7] - 目标将单公斤入轨成本降至2万元以下(一次性使用) 回收复用成本降至5000元以下 综合成本降低50%[7] 产品研发进展 - 微光一号火箭已完成贮箱样机制造 水压试验 密封试验 液氧试验等关键测试[8] - 发动机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及多次迭代 计划2024年底进行半系统试车[8] - 火箭首飞时间定为2028年 2030年实现回收复用目标[8] 投资机构评价 - 投资方认可大航天时代发展机会 认为团队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和革命性创新能力 技术路线符合发展趋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