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应型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极端天气频发,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7-02 07:15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 2023年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导致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1] - 2024年入汛后南方多省遭遇多轮强降雨,贵州榕江县出现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华北部分地区气温超40℃[1] - 中国城镇化率达67%(约9.4亿城镇人口),城市面临的气候风险影响范围广、损失严重[1]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 2017年启动28个城市试点,2023年扩大至39个试点城市,覆盖七大地理分区和不同规模城市[2] - 试点城市在政策创新、生态修复、风险防控、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效[2] - 北京将气候适应纳入城市规划,深圳开展韧性社区试点,丽水打造海绵城市和绿色风廊[2] 城市建设系统性改造 - 需要重构城市空间、生态和社会系统,而非简单工程叠加[3] -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管理,采用通风廊道、海绵城市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3] -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智慧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风险点位监控[3]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 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4] - 重点提升市民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4] -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