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韧性
icon
搜索文档
加码中国“确定性”
国际金融报· 2025-10-18 12:49
近日,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市咨会)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行,来自全球17个国家 的40多位跨国企业掌舵人齐聚于此,围绕"开放、创新、包容——迈向2030的上海发展战略"这一主题, 为上海乃至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届上海市咨会全球代表性与行业代表性进一步提升:在成员企业中,24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总市 值超3.5万亿美元,在国际商界举足轻重,覆盖制造业、消费品、医药、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6家企 业新近加入,为近年来新成员数量最多的一届。 "为出席会议,我提前一周来到上海,就是为了充分感受发展的强劲脉动。"今年新加入的淡水河谷董事 会主席石定华直言,跨国企业的集体选择,诠释了中国市场的全球价值,是外资企业对中国发展前景、 上海"确定性"的信心投票,也反映了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前沿窗口的期待。 开放:构建全球资源"超链接" 开放是上海与生俱来的品格,新时代的上海开放正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 度型开放深化,为全球资源高效配置提供更强大的"超级链接"。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日本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今井诚司激动地对记者表示。9月30日,瑞穗证券 ( ...
我住的城市更宜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4 08:12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 - 通化市通过改造闲置地块建设口袋公园 新增花海景观和状元栈道 提升市民休闲体验 [10] - 通化市新建免费停车场 增加停车泊位 解决学校旁和商场边的停车难题 [10] - 通化市进行道路提升改造 铺设平整沥青路面 更换防滑地砖 清晰划分非机动车道 [11] 产业政策与创新环境 - 杭州市钱塘区义蓬街道提供务实产业政策和生产研发一体化空间 支持驿公里智能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发展 [12] - 义蓬街道将企业智能洗车系统纳入民生实事工程 为新技术落地提供真实场景支持 [13] - 义蓬街道城市配套快速提升 道路和商业项目陆续投用 教育和医疗资源加速布局 [13] 城市应急管理与韧性建设 - 三亚市在台风剑鱼期间有序暂停景区、航运和商铺运营 展现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15] - 台风过后 三亚市快速恢复供水供电 环卫、园林、消防及跨区域支援队伍高效开展道路清障工作 [15] - 三亚市大型商场和超市在台风后第二天恢复营业 政府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 [16]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 腾冲市森林覆盖率高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 夏季温度20多摄氏度 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17] - 腾冲市新建多个城市公园和绿化带 丰富植物种类 东湖公园新建步道和海棠大道提升市民休闲体验 [17][18] - 腾冲市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强 践行垃圾不落地和候鸟不打扰的护绿向善理念 [18] 智慧城市与科技应用 - 雄安新区推出雄安缴费通小程序 实现水、电、燃气和采暖费一键绑定和缴纳 并提供80元采暖费减免优惠 [19] - 雄安新区建设覆盖数百公里的数字道路 通过全域感知设备和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绿波路段 优化交通流量 [19] - 雄安新区推广机器人应用 包括咖大师咖啡制作机器人和无人快递车 提升生活便利性 [20] 文化旅游与遗产传承 - 临洮县岳麓山拥有400余副名联和160多通碑刻 包括明代杨继盛所写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千古名联 [22] - 临洮县在景区、学校、街道等场所悬挂1500多副应景楹联 如万纪小学和椒山小学门口对联 引导崇德向善 [22] - 临洮县谈联论对和品书赏字成为市民休闲方式 吸引全国游客 提升陇上文化名城知名度 [23]
国家砸下城市发展“新规矩”!房地产不扛旗了,你家门口要变样?
搜狐财经· 2025-09-02 09:45
政策转向 - 城市发展从以物为核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重点从房地产和土地财政转向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 [5] - 房地产行业不再作为经济主引擎 功能定位转变为民生保障工具而非资本逐利战场 [7] - 城市评价指标从GDP总量地铁里程招商额土地出让金转变为居民幸福感生活便利度社区服务质量通勤舒适度人口净流入能力 [25] 城市更新措施 - 推行15分钟生活圈模式 步行15分钟内需配备菜市场幼儿园社区医院养老服务站 [15] - 实施原拆原建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更新 白名单贷款支持在多地进行试点 [19] - 限制超高层建筑以提升居住安全与火灾救援效率 全面改造地下排水系统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19][21] - 十四五期间市政管网改造总长度达50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12圈 [21] 民生保障建设 - 发展保障性住房和工薪阶层刚需住房 建立新型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机制 [9] - 推动普惠托育儿补贴幼儿免费入托 实现生得起养得起教得起 [23] - 推进医疗资源下沉 通过社区医生基础检查老人护理强化基层医疗体系 [23] - 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住房条件 增加社区早餐店和便民超市覆盖 [35] 发展模式调整 - 叫停盲目扩张模式 不再热衷造新区拉地铁 郑州地铁8号线暂停是典型例证 [12][14] - 对比西方资本驱动型和香港高周转地产模式 警示1%精英对30%贫民窟极端结构和囤地炒楼造成房价虚高问题 [27] - 投资重点从物(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地铁机场)转向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 [31] - 目标到2030年形成现代化人民城市骨架 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40]
对话王凯:不能再泛泛而谈“以人为本”,当前应重点关注四个“2亿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5:46
城市发展新阶段 - 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7% 预计未来将缓慢提升至75%后进入稳定平台期 [6] - 城市发展重心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住房人均面积达40平方米标志着建设环节基本完成 [5][6] - 城市更新涵盖八类内容 包括老旧街区改造 老旧厂区转型 文化设施提升等多元化领域 [11] 人口结构挑战 - 城镇现有9.4亿人口 未来将服务近10亿人口 需重点关注四个"2亿人"群体:2亿儿童需儿童友好型城市 2亿老年人需适老化改造 2亿新市民及青年人(70%租房居住)需解决住房品质 2亿老旧小区居民需环境提升 [3][6] - 2035年后部分县城人口可能出现断崖式下降 因90后00后更倾向选择大城市 [9] - 2800多个县级单元需差异化发展 都市圈县(如昆山)定位现代化城市 农业县侧重公共服务 边境县强化战略安全 [10] 空间规划转型 - 城市体系向组团式 网络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演变 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密度持续提升 [9] - 规划方法从"定性定量定形"转向"变性变量变形" 允许用地性质调整(如工业园改创业园) 建筑形态创新(打破方盒子模式) [11][12] - 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替代单一性质规划 促进功能混合(如园区内融合咖啡馆与篮球场) [12][16] 治理体系升级 - 城市安全韧性需系统化建设 参考东京分层应对机制:30毫米降雨靠管网 50-60毫米靠绿地蓄水 超量降雨靠地下河道与应急疏散 [17] - 推行"平急两用"设施 平时用于旅游康养 急时转为安置场所并提供卫星通讯与饮用水保障 [17] - 更新行动强调三精原则:精准资源评估 精心空间设计 精细运营维护 避免重建轻管 [16]
“安全冗余”不多余(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8-14 05:50
核心观点 - 极端天气被列为全球五大风险之一 需要加强"安全冗余"建设来提升城市韧性 [1][2] 极端天气风险特征 - 江苏等地区近期同时遭遇干旱和暴雨两种极端天气现象 [1] -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将极端天气列为全球五大风险之一 [1] 安全冗余概念与价值 - 安全冗余指当主防线失效时备份系统能及时补位 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1] - 冗余不是"多余"而是应对极端状况的"必需"措施 [1] - 安全冗余缺失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1] 实施障碍因素 - 成本与收益存在时空错位:建设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但收益体现在"未发生的事故"中 [1] - 侥幸心理与麻痹思想导致制度执行不严 巡检流于形式 演练走过场 [1] - 人力有限与时间紧急等现实因素使工作难以面面俱到 [2] 解决方案与投资方向 - 需要平时深耕细节 强化过程管控 前置风险预判 [2] - 规划层面不仅要着眼当下需求 更要为未来极端情况未雨绸缪 [2] - 通过科普手段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 [2]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2] 行业影响领域 - 行道树根系修复和老旧管道改造等基础设施维护领域 [1] - 城市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相关行业 [2] - 公共安全科普教育产业 [2]
如何建设一座有韧性的城市?
36氪· 2025-07-11 16:03
极端天气下的脆弱小城 - 榕江县遭遇30年一遇洪水,洪峰水位达253.5米,超出保证水位2米,流量8360立方米/秒,近4.2万人紧急转移 [5] - 洪水导致县城大多数街道被淤泥覆盖,道路交通中断,救援车辆难以通行,抽水机连续运作数日仍无法清空积水 [5] - 商户损失惨重,一家服装店损失高达150万元货物和装修成本,早餐店、小卖部等个体户面临重新开业的不确定性 [7] - 农户因洪水冲走蔬菜瓜果和粮食,可能面临全年无收入的困境 [7] 教育与医疗体系崩溃 - 极端气候导致学校被迫停课,受灾家庭进入收容场所避灾,慢性病患者因交通与通信中断无法及时购药或就诊 [12] - 自然灾害对心理健康造成打击,郑州"7·20"特大暴雨后居民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概率明显增加 [12] - 社会组织网络在灾难中力不从心,临时救助机制难以维持超过数日 [12] 城市韧性建设不足 - 榕江县防洪堤最高标准为20年一遇,而此次洪峰流量已达11360立方米,接近100年一遇的11740立方米标准 [13] - 小县城防洪排涝能力远低于大城市,榕江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亿元,支出却高达30.34亿元,财政自给率不足 [13] - 全国1867个县域平均财政自给率仅为33%,气候韧性相关设施建设往往被"排在后面" [13] 国际韧性城市建设案例 - 纽约市在2012年"桑迪"飓风后投入200亿美元实施257个气候适应项目,私营部门追加投资使总额接近300亿美元 [14] - 纽约推出"桑迪飓风中小企业贷款与赠款计划",为250家受灾企业提供金融援助 [15] - 卢旺达基加利成立"城市韧性工作组",由市长牵头协调资源投入重点领域,并出台《绿色增长和气候韧性战略》 [15] 国内韧性城市发展历程 - 2015年前为理念引进阶段,通过"安全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项目取得进展 [17] - 2015至2020年为实践探索阶段,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总体规划开始涵盖韧性城市建设内容 [17] - 2020年后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8] 国内韧性城市建设成果 - UNDP与同济大学打造中国RISE Lab平台,在上海推动城市生命周期抗灾基础设施规划与技术共享 [18] - 中新天津生态城推动65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累计投资近18亿元 [18] - 韧性城市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多主体协同参与,强调城市系统的综合响应能力 [18]
极端天气频发,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7-02 07:15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 2023年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导致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1] - 2024年入汛后南方多省遭遇多轮强降雨,贵州榕江县出现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华北部分地区气温超40℃[1] - 中国城镇化率达67%(约9.4亿城镇人口),城市面临的气候风险影响范围广、损失严重[1]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 2017年启动28个城市试点,2023年扩大至39个试点城市,覆盖七大地理分区和不同规模城市[2] - 试点城市在政策创新、生态修复、风险防控、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效[2] - 北京将气候适应纳入城市规划,深圳开展韧性社区试点,丽水打造海绵城市和绿色风廊[2] 城市建设系统性改造 - 需要重构城市空间、生态和社会系统,而非简单工程叠加[3] -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管理,采用通风廊道、海绵城市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3] -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智慧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风险点位监控[3]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 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4] - 重点提升市民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4] -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