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韧性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首台大直径初雨调蓄竖井掘进机始发
科技日报· 2025-07-02 17:06
工程进展 - 上海虹莘排水泵站初雨调蓄管廊工程取得关键进展 全国首台大直径初雨调蓄竖井掘进机平稳始发 标志着我国首个机械法竖井初雨调蓄管廊步入重要施工阶段 [1] - 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 最大开挖直径达16.3米 深度达44.6米的圆形竖井是该项目土建主体工程 [1] 施工技术 - 面对竖井开挖断面大 管片拼装精度要求高 井筒垂直度控制难三重挑战 [1] - 中铁十一局和铁建重工联合研制定制化竖井掘进机 可实现超大断面与极深环境施工作业 [1] - 竖井掘进机总重约522吨 最大功率达1400千瓦 搭载多项智慧掘进技术 [1] - 创新应用预埋钢板动态定位技术 通过支撑臂精密校准与整体吊装工艺严控初始姿态 [1] - 运用"数据反馈+机械调整"双控机制方法 确保深井垂直度偏差小于千分之二 [2] - 利用掘进机搭载的主机系统提升顶推油缸功率 辅助井筒下沉 提升竖井掘进工效 [2] 工程意义 - 上海虹莘排水泵站初雨调蓄管廊工程是国内机械法竖井施工的里程碑项目 [2] - 建成后每次可拦截4700立方米初期雨水 显著减轻城市管网压力 改善下游河道水质 [2] - 助力上海构建安全 高效 绿色的现代化排水系统 为全国雨洪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2]
极端天气频发,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7-02 07:15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 2023年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导致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1] - 2024年入汛后南方多省遭遇多轮强降雨,贵州榕江县出现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华北部分地区气温超40℃[1] - 中国城镇化率达67%(约9.4亿城镇人口),城市面临的气候风险影响范围广、损失严重[1]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 2017年启动28个城市试点,2023年扩大至39个试点城市,覆盖七大地理分区和不同规模城市[2] - 试点城市在政策创新、生态修复、风险防控、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效[2] - 北京将气候适应纳入城市规划,深圳开展韧性社区试点,丽水打造海绵城市和绿色风廊[2] 城市建设系统性改造 - 需要重构城市空间、生态和社会系统,而非简单工程叠加[3] -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管理,采用通风廊道、海绵城市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3] -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智慧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风险点位监控[3]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 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4] - 重点提升市民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4] -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4]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11:31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 - 活动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联合主办,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支持,于5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举行 [1] - 来自上海、重庆、成都、宁波、宜昌等20多个国内外城市的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代表出席,包括法国巴黎、哥伦比亚波哥大、菲律宾碧瑶、蒙古乌兰巴托等国际城市 [1] - 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本国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案例和经验 [1] 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议与实践 -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强建议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城市绿色、韧性、智慧协同发展,深化务实合作 [1] - 广州市委常委陈杰介绍了广州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气候适应性等方面的成效,表示将积极分享实践经验并学习先进理念 [1]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提出城市韧性建设应从空间规划着手,优化功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1]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建设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小黎指出国土空间规划需从划定安全绿色发展底线、引导有序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数字化治理等方面支撑城市发展 [2]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蔡永立分享了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通过嵌套式治理机构、双层决策体系、市场化参与机制、数字化平台等创新举措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2]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项目 - 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负责人王雪漫表示这是该平台在亚洲首次开展的区域城市学院项目,重点关注亚洲城市独特需求,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2] -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由世界银行牵头、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为城市应对城市化与气候变化挑战提供技术支持、创新工具及协同合作 [2] - 区域城市学院通过模块化教学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管理工具,促进国际经验交流,搭建专家网络,协助制定城市诊断报告和实施计划 [2]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在穗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2 23:21
活动概况 -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GPSC)亚洲城市学院活动在广州开幕 国内外20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 学术机构 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出席 [1][3] - 活动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联合主办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办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支持 [3] - 世界银行副行长陈广哲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强 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3] 活动内容 - 研讨主题包括城市韧性规划 蓝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韧性 探讨城市低碳韧性发展的前沿技术方案和创新成果 [1] - 国内外嘉宾聚焦规划引领城市绿色发展主题 通过主题演讲和案例分析 探讨综合规划对城市韧性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 [5] - 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负责人王雪漫表示 活动将重点关注亚洲城市独特需求 分享经验并共同制定韧性 低碳和包容性发展规划战略 [5] 平台背景 -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由世界银行牵头 全球环境基金资助 是致力于为城市应对快速城市化与气候变化挑战的全球跨学科知识平台 [5] - 区域城市学院是其核心常规项目 通过模块化教学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管理工具 促进国际经验交流 搭建全球专家网络 [5] - 此次亚洲城市学院活动是该平台在亚洲地区首次开展的区域城市学院项目 [5] 后续安排 - 活动为期三天 参会代表将实地考察广州在城市韧性规划 蓝绿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