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当超前
icon
搜索文档
贾康:以“两重”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对应场景和投融资机制创新
搜狐财经· 2025-07-01 09:03
政府有效投资与"两重"建设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作为政府有效投资的核心抓手,旨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扩大内需的有机结合[1][4] - 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2024年一季度增长5.3%,二、三季度分别增长4.7%和4.6%,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投资的重要性[5][6][7] - "两重"投资具有"综合绩效"(考虑正外部性和长远发展后劲)和"适当超前"(公共基础设施长期效益)两大特征,超越传统成本-效益分析框架[1][12][13] 投资场景与项目选择 -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重点投资方向,需配套水系治理、地下综合管廊(30-50年运营期可产生弱现金流)、轨道交通网等系统性工程[2][26][27] - 老旧小区改造和停车位建设(全国短缺约5000万个)被列为普惠性投资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也纳入长期投资规划[2][28] - 历史案例显示公共基建超前布局的必要性:北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启用4年即需扩建,沈大高速建成12年后被迫全线封闭改造[18][19] 投融资机制创新 - 特别国债(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50年期)和地方专项债构成核心融资工具,形成"不体现赤字"的闭环资金循环[29][30] - 2024年推行"6+4+2"以债化债方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公债规模需控制在拉弗曲线所示的"净正效应"区间[31][33] - PPP模式向法治化、专业化发展,从融资创新转向宏观治理创新,与政府投资形成互补[35] 投资绩效与政策配套 - 政府投资30-40%转化为工资性支出可直接提振消费,相比"补短型"投资更侧重"升级型"投资对经济高级化的拉动[30] - 建议建立"双清单"考核机制(企业负面清单+政府正面清单),完善公债健康指标体系和偿债基金方案[14][34] - 需配套数字监管("金财""金税"工程)和阳光化操作,防范低效投资风险[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