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外部性

搜索文档
“城市骑士”查收新制服,新就业群体收获新前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9:02
行业背景与宏观趋势 - 中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达2.87亿,其职业保障成为社会重要议题 [1] - 城镇化率已达约66.7%(每3人中有2人居住城市),新市民群体规模约3亿 [5] - 服务消费成为拉动内需新增长点,具备显著就业吸纳能力(如海底捞年营收427亿元雇佣13.7万人) [9] 平台战略升级举措 - 饿了么将骑手职业称谓升级为"城市骑士",重塑职业定位与发展路径 [2][3] - 阿里联合蚂蚁集团23个品牌推出"橙意计划",提供专项奖励与学历提升资助 [2][4] - 平台投入500亿消费券,据测算每1元券带动6.76元额外消费 [10] 职业保障体系优化 - 为全国骑手提供多样化养老医疗保障方案,扩大新职伤保障覆盖省份 [4] - 免费发放全套专业装备(3L复合面料制服、智能头盔、餐箱),集成腰包与反光防护功能 [2][3][7] - 推行超时免责机制与疲劳提醒系统,优化配送时长弹性 [6] 城市协同与社会责任 - 联合物业推出"碰一下开门"系统及智能取餐柜,提升末端配送效率 [6] - 设立骑士善举重奖机制,鼓励参与见义勇为、食品安全监督等城市服务 [6] - 制服配备医疗安全包(消毒棉片/创可贴)及紧急信息卡(血型/过敏原/联系人) [7] 供给侧改革与消费驱动 - 通过职业化建设提升配送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消费供给能力 [9][10] - 稳定职业预期促进骑手消费能力释放,减少预防性储蓄 [9] - 借鉴暑期档电影票房破110亿元经验,以优质供给激活消费需求 [10]
让人“爱恨交织”的经济学
经济日报· 2025-08-16 09:01
经济学思维的双重性 - 经济学思维提供清晰决策框架但缺乏人文关怀 可能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1] - 经济学注重逻辑效率 需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进行平衡 [1] - 经济学既实用又引发争议 形成让人又爱又恨的特性 [1][5] 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 - 交通拥堵属于负外部性现象 个体同时扮演受害者与加害者双重角色 [3] - 每辆车造成4秒交通延迟 300辆车累计产生1200秒社会时间成本 [4] - 假设人均时间产值300元/小时 单辆车可造成100元社会经济损失 [5] 外部性问题的治理机制 - 政府通过强制成本承担方式应对负外部性 如排放权交易和污染罚金 [3] - 限制措施作为成本承担多元表现形式 不以资金损失为唯一形式 [3] - 个体认知自身行为的外部性可产生正外部性 降低社会冲突成本 [5]
贾康:从消费联系有效投资的“系统集成”认识
搜狐财经· 2025-07-30 21:34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扩大内需政策需平衡"大力提振消费"与"提高投资效益" 但社会注意力过度聚焦消费而忽视投融资效益问题[1] - 消费与投资需通过"系统集成"思维打通理解 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收入是就业的函数 就业是有效投资的函数[2][3] - 政府应主导"两重"领域(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有效投资 通过专项债及特别国债资金带动就业和产业链订单 最终实现提振消费与增强经济后劲的目标[4][6][7] 消费与投融资逻辑关系 - 消费作为因变量随收入变化 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需政府干预扩大需求[2] - 收入主要依赖就业支撑 就业又主要依赖有效投资 形成消费-收入-就业-投资的逻辑链条[3] - 政府投资需注重"正外部性" 如青藏铁路虽经济回报不足但具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综合绩效[8] 政府投资方向与机制 - 投资重点为"两重"领域及配套项目 包括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地铁轨道交通网、水系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项目等[4][6] - 资金来源于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及超长期特别国债 可带动钢材、水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6][7] - 投资周期可能持续8年、10年甚至20年 当前为利用充裕生产要素推动历史遗留项目的机遇期[6] 投资有效性体现 - 短期通过项目启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和产业链订单 再现"以工代赈"模式 为经济升温[7] - 中长期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并保障国家安全 如贵州县县通高速后带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9] - 政府投资在企业信心不足时产生"带入效应"而非"挤出效应" 促进非政府投资主体跟进[11] 系统工程实施要求 - 政府投资需系统化组合政策方向、项目规划、资金管理、建设质量及运营维护等环节[11] - 需配套"制度反腐"机制建设 避免短期无效或低效投资 但不应因此否定政府投资必要性[9][11]
常州队和皇马队 已有“共同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7-16 13:20
收入结构 - 商业化程度较高的足球队收入主要包括比赛日收入、转播收入和商业收入三部分 [1] - "苏超"球队已具备这三部分收入条件 [1] - 皇马所在的西甲联赛俱乐部平均收入1.88亿欧元,比赛日、转播、商业收入占比分别为18%、48%、34% [5] - 皇马2023-24赛季收入10.46亿欧元,比赛日、转播、商业收入占比分别为24%、30%、46% [5] 比赛日收入 - "苏超"门票价格较低,通常在5元到20元之间 [3] - "苏超"第5轮场均观众突破3万人,第6轮超过3.3万人 [3] - 部分"苏超"球队提供免费饮水或当地特色美食 [3] 转播收入 - "苏超"第6轮每场比赛至少有10多家媒体转播 [3] - 西甲转播收入占比48% [5] - 皇马转播收入占比30% [5] 商业收入 - "苏超"赞助商数量达27家 [3] - "苏超"官方赞助席位价格飙升至300万元 [3] - 皇马与27个品牌签订赞助协议 [5] - "苏超"球队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官方周边 [3] 经济效益 - "苏超"开赛1个月徐州文旅消费达30.79亿元,同比增长48.55% [7] - 南京队主场对阵苏州队当天全市文旅消费9.8亿元,环比增长17.5% [7] -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7] 社会效益 - "苏超"带动文旅消费,成为休闲新选择 [6] - 江苏各城市设置"苏超第二现场"吸引大量市民 [6] - 凭"苏超"门票可享景区、住宿、餐饮优惠 [6] - "苏超"显著提升江苏城市知名度 [7] - "苏超"具备社交属性,成为大众话题 [7]
特稿|彭文生:以科技金融促进创新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28
科技金融与规模经济 - 科技金融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加速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本身也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强调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1] - 规模经济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供给侧人力资本规模(中国超2亿高等教育人口)和需求侧大市场回报激励创新 [2] 创新模式与挑战 - 全球创新G2模式中,美国主导前沿科技,中国通过大市场降低商业化成本,但当前面临供给侧"卡脖子"和需求侧"去中心化"挑战 [3] - 追赶式创新需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如半导体),引领式创新需实现技术/商业模式颠覆性变革 [3] -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动态促进技术进步,分内部规模经济(单个企业)和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链协同)两类 [4] 金融支持创新机制 - 政策性金融通过信贷期限/利率优惠支持大企业追赶式创新,新版《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将服务国家战略列为首要目标 [7][8] - 资本市场通过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创业板)促进引领式创新,需完善信息披露和集体诉讼制度防范逆向选择 [9][10][11] - 风险投资期限差异显著(中国平均3.3年 vs 美国8.2年),导致突破性技术研发(如新药/清洁能源)投入不足 [12] 金融结构优化 - "产融分离、分业经营"监管框架阻断政府信用担保延伸,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14][15] - 分业经营虽限制金融机构内部规模经济,但通过多市场协同促进外部规模经济 [16] - 混业经营可能削弱资本市场功能,培育一流投行应聚焦专业化而非牌照扩张 [16]
当多日游只需一张票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8
行业趋势分析 - 5A级景区如广西南宁青秀山公园、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正推行"一票游多日"制度,将单日门票改为多日有效[1] - 该模式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文旅多要素联动[1] -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可激发周边消费(住宿、餐饮、文创、深度体验等),形成正外部性效应[1] 商业模式创新 - "一票游多日"边际成本极低(景区维护成本不随停留天数显著增加),但能带来更高边际收益[2] - 杭州西湖免费开放(20年前)和桂林象鼻山免费开放(3年前)已验证转型产业经济的可行性[2] - 部分城市发展"票根经济",通过票务凭证联动后续消费场景(折扣、积分等)延伸消费链[2]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新模式使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沉浸",有更充分时间体验景区魅力[1] - 延长门票时效实质是延长消费链长度,降低游客综合成本及城市产业协同发展门槛[2] - 需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丰富消费业态以避免短期行为("一日看尽长安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