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绵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华控赛格: 深圳华控赛格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表审阅报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4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前身为深圳中康玻璃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1997年6月通过资产分立及社会公众股票发行方式改制为深圳华控赛格股份有限公司 [1] - 原主营业务为彩色显像管玻壳制造,曾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承接原公司资产、业务及优惠政策 [1] - 公司曾用名包括深圳市赛格中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赛格三星股份有限公司,最终于2008年更名为深圳华控赛格股份有限公司 [2]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变更 - 1998年韩国三星康宁株式会社收购股东深业腾美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股权;2004年三星康宁(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收购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14.09%股权 [2] - 2007年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向流通股股东转增103,563,697股(每10股转增4.602831股),注册资本增至896,671,464元 [2] - 2014年三星康宁及三星康宁马来西亚分别向深圳市华融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17.41%和7.41%股份,合计24.82%股权 [3] - 2015年非公开发行11,000万股予华融泰,股本增至100,667.15万股 [4] - 实际控制人于2019年变更为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通过控股华融泰间接控制公司 [4][5] - 2023年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仍为实际控制人 [5] 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属公用事业-环保工程行业,主营业务涵盖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工程、智慧水务运营、石墨及新材料、环境综合治理等 [6] - 核心服务包括水污染防治规划设计、工程咨询设计、系统化环境解决方案及大数据服务 [6] 财务报告基础 - 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证监会披露规定编制,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7] - 报告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财务报表于2025年8月27日经董事会批准报出 [6][7] -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外币交易按即期汇率折算,境外经营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18][19] 会计政策与计量方法 - 金融资产按业务模式及合同现金流特征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1][22][23] - 存货按加权平均法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跌价准备按单个项目计提 [30][31] - 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初始成本按合并类型区分计量 [35][36][37] -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 [45] - 固定资产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房屋及建筑物年折旧率3.80%-7.92%,专用设备7.92%-19.00% [46] - 租赁资产作为承租人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可选简化处理 [49][50][52] 重要交易与合并处理 - 企业合并区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合并成本包含或有对价公允价值,商誉于合并成本超过可辨认净资产份额时确认 [8][9][10] -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合并时,需判断是否属"一揽子交易"并相应调整会计处理 [11][12] -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净额孰低计量,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32][33] 附注披露标准 - 财务报表项目重要性按性质及金额判断,单项重要标准包括500万元以上的坏账准备、应收款项核销及在建工程等 [8] - 重要子公司判定标准为净资产占总额5%以上,或少数股东持股5%且财务指标占合并报表10%以上 [8]
贾康:以“两重”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对应场景和投融资机制创新
搜狐财经· 2025-07-01 09:03
政府有效投资与"两重"建设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作为政府有效投资的核心抓手,旨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扩大内需的有机结合[1][4] - 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2024年一季度增长5.3%,二、三季度分别增长4.7%和4.6%,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投资的重要性[5][6][7] - "两重"投资具有"综合绩效"(考虑正外部性和长远发展后劲)和"适当超前"(公共基础设施长期效益)两大特征,超越传统成本-效益分析框架[1][12][13] 投资场景与项目选择 -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重点投资方向,需配套水系治理、地下综合管廊(30-50年运营期可产生弱现金流)、轨道交通网等系统性工程[2][26][27] - 老旧小区改造和停车位建设(全国短缺约5000万个)被列为普惠性投资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也纳入长期投资规划[2][28] - 历史案例显示公共基建超前布局的必要性:北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启用4年即需扩建,沈大高速建成12年后被迫全线封闭改造[18][19] 投融资机制创新 - 特别国债(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50年期)和地方专项债构成核心融资工具,形成"不体现赤字"的闭环资金循环[29][30] - 2024年推行"6+4+2"以债化债方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公债规模需控制在拉弗曲线所示的"净正效应"区间[31][33] - PPP模式向法治化、专业化发展,从融资创新转向宏观治理创新,与政府投资形成互补[35] 投资绩效与政策配套 - 政府投资30-40%转化为工资性支出可直接提振消费,相比"补短型"投资更侧重"升级型"投资对经济高级化的拉动[30] - 建议建立"双清单"考核机制(企业负面清单+政府正面清单),完善公债健康指标体系和偿债基金方案[14][34] - 需配套数字监管("金财""金税"工程)和阳光化操作,防范低效投资风险[33]
换帅!郎永强接棒,出任山西建投旗下这家上市公司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6-10 09:52
人事变动 - 华控赛格董事会选举郎永强担任公司董事长 同时聘任吴彦江为公司副总经理 [1] - 郎永强此前担任深圳华融泰党委副书记 副董事长 总经理 吴彦江为山西建投云数智科技董事长 [3] - 山西建投旗下两大上市平台人事调整完成 王利民任深圳华融泰董事长 任锐接任山西安装董事长 [3] 公司背景与经营状况 - 华控赛格主营业务为水环境综合治理 海绵城市建设等 2018-2020年营收维持在2亿元左右 [4] - 山西建投2020年通过深圳华融泰间接控股华控赛格 2021年公司营收达9.36亿元 同比增长309.24% [6] - 2023年归母净利润6.54亿元 同比增长400.68% 2023-2024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为正 [6] 资本运作与改革措施 - 山西建投入主后改组董事会 推荐7名非独立董事 包括孙波与卫炳章 [6] - 出售全资子公司华控赛格置业100%股权 回笼资金4.9亿元 优化产业结构 [7] - 推进定向增发计划 拟向深圳华融泰募资不超过8.46亿元 持股比例将从26.48%提升至43.44% [7] - 解决同方投资仲裁案等历史遗留问题 恢复融资能力与资本重组能力 [7] 高管背景与战略方向 - 新任高管均来自山西建投体系 有利于加强日常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 [7] - 公司表示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项目推进将改善收益情况 [7]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陕西:城市更新这样补短板
陕西日报· 2025-06-05 06:40
城市地下管网改造 - 陕西省自2020年启动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地下管网改造建设总长度达1.06万公里 [1][2] - 兴平市城区雨污分流EPC项目将污水处理负荷降低30%以上,提升防洪能力 [1] - 陕建十一建集团采用同径转换接头技术,成功对接30年前的镀锌下水管与新型聚乙烯管 [1] - 全省城市易涝点消除率达81%,雨污分流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2] 城市道路与交通优化 - 西安市明光路改造后交叉口车流顺畅,缓解了早晚高峰长期拥堵问题 [3] - 西安市住建局通过10余次协调会和40余次市民交流,实施夜间施工和动态围挡,减少对群众影响 [3] - 榆林市通过城市体检发现道路密度仅7.01%,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32%,再生水利用率7.6% [3] 生态治理与韧性提升 - 榆林市完成279个小区雨污分流整治,根治内涝问题 [4] - 榆溪河生态长廊采用透水铺装、石笼挡墙等海绵技术,实现"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 [4] - 新建10处应急避难场所,改造老旧管网20公里,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 [4] 县城基础设施规划 - 陕西省计划2025年实施862个项目,聚焦县城排洪防涝、雨污分流等领域 [5] - 当前县城基础设施指标如供水排水管道密度、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 - 未来将持续升级燃气、供水、污水等地下管网,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实时监测系统 [5] 居民满意度与功能提升 - 榆林市通过"体检—规划—实施"措施,居民满意度跃升至92% [5] - 榆溪河生态长廊成为当地颜值最高的公园,涵盖园林、道路、给排水等多领域改造 [5]
财政部: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超过4250亿元 支持地方开展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项目
快讯· 2025-05-20 11:10
财政资金支持城市基建 - 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等资金超过4250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涝提升工程等项目 [1] - "十四五"以来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1594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1] - 2023年以来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53亿元支持推进城中村改造 [1] - "十四五"期间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600亿元支持60个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带动总投资1600亿元 [1] 税费优惠政策 - 积极落实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 [1] - 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费附加减免等优惠政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