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导航
icon
搜索文档
信号弱?量子导航来帮忙(科技大观)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13
文章核心观点 科学家提出将量子传感器应用于导航以实现卫星信号拒止条件下的定位、导航、授时功能 量子导航系统优势明显但发展面临困难 突破挑战后融合传统卫星导航和量子导航的全球导航系统将带来更多便利并助力人类探索宇宙 [1][3] 量子导航系统发展现状 - 澳大利亚Q - CTRL公司研制出首个商业上可行的量子惯性导航系统 精度可达传统惯性导航系统的46倍 [1] - 量子导航领域已成为国际科研前沿热点之一 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等都提出了各自的发展计划和时间表 [1] 量子传感器原理及特点 - 量子传感器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探测微观世界的新型工具 利用量子相干效应或量子纠缠等特性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精确测量 [1] - 具备超高精度、超高灵敏度、超快响应速度等特点 有望带来颠覆性改变 突破传统传感器瓶颈 [1] 卫星信号拒止条件下量子传感器导航替代方案 量子惯性导航系统 - 结构与传统惯性导航系统基本类似 由原子陀螺仪、原子加速度计、原子钟和信号采集处理单元等4个部分构成 [2] - 通过对原子的量子调控 原子陀螺仪可实现超高灵敏度的惯性测量 实时计算运动物体位置和姿态 [2] - 相比传统惯性导航系统误差大幅减小 未来在深空探测中大有可为 [2] 量子磁力导航和量子重力导航 - 利用地球各区域磁场和重力加速度不同 绘制地图 测量变化并与地图比对确定自身位置 [2] - 英国已利用无人机搭载量子磁强计实现10厘米精度的卫星信号拒止环境定位 [2] - 可应用于地下勘探、海底潜航等卫星导航盲区 [2] 量子导航系统优势与困难 优势 - 具备比传统卫星导航更高的精度 不依赖外部信号 卫星信号受限或受干扰环境中仍能正常工作 [3] - 量子传感器信号不向外发射 不易被外部探测和截获 具有较好的隐蔽性 [3] 困难 - 系统设备较为复杂 成本高 [3] - 量子传感器对外界环境因素极为敏感 需要研发先进的屏蔽技术和抗干扰算法 [3] - 产生的数据量庞大 需要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并消除累计偏差 [3]
研判2025!中国北斗接收机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分析:北斗接收机性能不断提升,高精度产品需求潜力较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2 09:29
北斗接收机行业概述 - 北斗接收机是连接卫星和用户的桥梁,其性能直接影响北斗系统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1][3] - 主要分为导航型(±25m精度)、测地型(高精度)、授时型(时间同步)和短报文型(应急通信)四类 [4] - 行业发展伴随北斗系统建设进程,从1994年工程化研究到2023年实现全球服务,产品从消费级扩展到高精度专业领域 [5] 市场规模与结构 - 2024年行业总规模300.6亿元,其中高精度接收机100亿元,低精度接收机200.6亿元 [1][17] -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362亿元(2023年),39个城市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 [15] - 芯片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片,国产芯片实现单频到多频、单模到多模全覆盖 [10] 产业链分析 - 上游:芯片/天线等核心部件,国产芯片产量从2015年1087.2亿块增至2024年4514.2亿块(CAGR 17.14%) [10][12] - 中游:终端集成(车载/国防设备等),天线市场规模从2019年339亿元增至2024年701亿元(CAGR 16.19%) [9][12] - 下游:交通/测绘/农业等应用,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报文服务 [9] 竞争格局 - 军用领域:海格通信占高精度市场30%份额,振芯科技主导SBAS接收机市场 [18] - 民用领域:北斗星通/华测导航主攻高精度测绘,南方测绘/中海达深耕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18][20] - 代表企业:海格通信2024年北斗营收4.53亿元,北斗星通导航产品营收6.9亿元(+8.32%) [21][23] 技术发展趋势 - 定位精度:RTK达厘米级,AI算法使城市环境稳定性提升50% [26] - 功能集成:融合5G/INS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模块化设计提升设备利用率3倍 [27] - 小型化:第三代半导体使体积缩小70%,功耗降至毫瓦级,SoC芯片成本降40% [28] 政策与创新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推动下一代系统建设,促进北斗三号设备升级 [15] - 芯片级原子钟、量子导航等前沿技术储备加速产业化 [26][28] - 39个城市试点推动北斗渗透率提升,拓展交通/测绘/应急等应用场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