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绿色船舶
搜索文档
中财大绿金院IIGF: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立足绿色船舶视角
搜狐财经· 2025-11-01 15:13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船舶是航运业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方向,全球政策与技术创新正加速这一进程 [11] - 中国绿色船舶产业已形成全球领先的产业体系,涵盖清洁能源、能效提升和碳捕集三大技术路径,产业链各环节呈现不同竞争格局 [12] - 金融支持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已形成债权、权益、保险等多维度融资路径,上海在实践探索中成效突出 [13][14] - 未来需从政策市场协同、组合融资、产品创新及生态配套投资等方面发力,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15] 我国绿色船舶产业全景图 船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 国际海事组织设定明确减排目标:到2030年将国际航运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至少减少20%,力争30%;到2040年至少减少70%,力争80%;到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 [16] - IMO通过《IMO净零框架》,预计2028年生效,要求大型远洋船只逐步降低温室气体燃料强度,并对排放超标的船舶处以罚款,标准为100美元/吨CO₂当量或380美元/吨CO₂当量 [16][17] - 中国出台《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从绿色船舶产品供给、技术应用、企业能效等方面设定了2025年与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20] 绿色船舶的技术图谱 - 绿色船舶技术主要分为清洁能源技术、能效提升技术和碳捕集技术三大类 [21] - 清洁能源技术长期将成为主流,其减排潜力最高可达100%,具体包括LNG、甲醇、氢能、生物燃油和氨能等路径 [21][22] - 能效提升技术(如船型优化、废热回收)减排潜力在0.5%-8%之间,具有改造成本适中、短期见效的特点 [29] - 碳捕集技术尚处于示范阶段,经济性较低,需岸基设施配套支持,作为过渡阶段的临时解决方案 [32] 绿色船舶的产业链条 - 上游市场集中度较高,但低碳燃料替代引发新兴竞争格局,新兴市场集中度较低 [33] - 中游船舶设计与制造环节高度集中,头部企业如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正主导绿色技术创新 [33] - 下游船舶运营与维护市场分散,绿色转型进程相对缓慢,受船舶更换周期长(约25年)及中小企业能力限制影响 [34] - 2024年中期,中游制造龙头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21%,平均流动比率为1.34,平均长期负债占比为12.46% [36] 绿色船舶的相关生态 - 中国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显著,已评定53个绿色港口,包括5个三星级、44个四星级和4个五星级港口 [39] - 物流服务绿色化程度差异明显,货运船舶绿色化速度较快,而客运船舶新能源应用尚处探索阶段 [41] - 海事服务新增能效优化与环保监测等内容,借助数字化平台构建能源监控、船舶管理和环保审计综合服务体系 [42] 绿色船舶的区域分布 - 中国船舶制造业主要分布于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 [43] - 2024年上半年,江苏省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上全国占比最高,分别为47.1%、41.5%和44.3% [44] - 各地区发展路径各异,上海定位为全球产业高地,江苏聚焦LNG船舶,山东致力清洁能源创新应用,福建突破电动船舶,辽宁研发绿色燃料技术 [43] 金融支持绿色船舶的路径 中国金融支持绿色船舶的路径 - 债权领域以中长期贷款、供应链金融和转型贷款为核心,例如南京银行泰州分行发放1000万元转型贷款,利率可与转型成效挂钩下调20BP [49] - 绿色债券与融资租赁逐步发力,中国进出口银行2024年发行债券募集50亿元,其中5.44亿元支持绿色船舶,平均票面利率1.525% [50] - 权益领域政府引导基金活跃,如深圳市绿色航运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投资人涵盖市、区两级政府国资及其他社会资本 [54][56] - 保险领域探索联合共保体模式,产品涵盖绿色船舶自身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及气候变化下脱碳风险保障 [57] 国际金融支持绿色船舶的路径 - 《波塞冬原则》引导金融机构投资绿色航运,德国商业银行、花旗银行等大型国际银行已开展相关实践 [59][61] - 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工具广泛应用,如日本邮船2018年发行100亿日元绿色债券用于LNG燃料船等项目 [63][64] - 租赁模式更灵活,法国兴业银行通过售后回租计划帮助船东实现绿色转型 [61] - 保险体系覆盖船舶全生命周期风险,产品类型多元 [13] 上海金融支持绿色船舶发展的实践经验 - 上海形成了涵盖高端设计、核心研发的绿色船舶产业集群,并将航运企业纳入地方碳市场 [14] - 发布国内首个纳入水上运输业的转型金融目录,通过转型贷款、保险共同体等创新工具提供支持 [14] - 推动绿色甲醇全产业链建设,强化产业与金融的协同发展 [14] 金融支持绿色船舶发展的挑战与建议 - 挑战主要源于绿色船舶强制减排经济性不足、产业融资综合性风险、金融市场适配性不足及生态配套投资难度大 [15] - 建议强化政策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展组合融资以满足不同阶段需求,并推广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转型类债券等产品 [15] - 需加大对清洁燃料加注、岸电、碳捕集等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完善绿色航运生态体系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