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解读(32页附下载)
搜狐财经· 2025-10-28 20:07
这份报告是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立足绿色船舶视角》,旨在探讨航 运业向绿色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绿色船舶领域,金融支持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对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的解读分析: 一、报告背景与目的 - 背景:全球航运业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增加,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成为 必然趋势。国际海事组织(IMO)等机构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航运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目的: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和国际金融支持绿色船舶发展的现状,探讨金融支持绿色船舶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识别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 促进航运业的绿色转型。 二、绿色船舶产业全景图 1. 船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 中国绿色船舶产业主要分布在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上海等地,各地区基于自身优势,形成了差异化的绿色船舶发展路径。 2. 国际金融支持绿色船舶的路径: 3. 国内外金融支持绿色船舶的对比分析: - 国际上,IMO等机构提出了明确的减排目标,如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 ...
2025年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汇丰&IIGF
搜狐财经· 2025-10-26 17:0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航运业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预计需要1至1.9万亿美元的投资,绿色船舶作为转型核心,亟需多元化金融支持 [1][17] 绿色船舶产业发展现状 - 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框架》将于2028年生效,引入强制性减排与碳定价机制,欧盟已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2][20] - 中国出台《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设定了2025年与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2][24] - 绿色船舶技术形成清洁能源、能效提升、碳捕集三大方向,其中LNG和甲醇燃料船舶已规模化应用,氢、氨燃料技术处于示范阶段 [2][25][26] - 产业链呈现“上游集中、中游领跑、下游分散”特征,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形成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各有侧重 [2][51] 金融支持路径与国内外对比 - 中国金融支持涵盖债权、权益、保险三大领域:债权端以中长期贷款、供应链金融为主,交银金租等机构2024年绿色船型投放超100亿元;权益端依赖政府引导基金与国企并购;保险端探索共保模式 [3][55][57][60] - 国际层面形成以《波塞冬原则》为核心的成熟融资体系,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应用广泛,租赁模式创新迭出,如日本JOLCO模式 [3][66][75][80] - 对比显示,国际资金来源更多元、产品更丰富;中国则以政策引导为主,环境效益量化评估与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3][90][91] 上海实践与全国发展挑战 - 上海形成技术集群、市场化减排、金融创新三位一体模式:将31家航运企业纳入地方碳市场,2023年碳配额交易量达77万吨;发布国内首个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目录,推出利率与降碳目标挂钩的融资产品 [4][95] - 全国层面面临挑战:市场化激励机制不足,全国碳市场未纳入航运业;绿色船舶融资面临技术迭代、政策波动等风险;金融产品适配性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低;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回报不明晰 [4][93] 发展建议 - 强化政策与市场协同,将航运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制定自愿减排方法学 [5] - 发展组合融资,引导债权、股权资金精准匹配不同成熟度技术 [5] - 丰富金融产品,推广可持续发展挂钩工具,探索“技术流”定价机制 [5] -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清洁燃料加注网络与碳捕集示范项目建设 [5]
中国已初步建成绿色船舶和海上设施技术规范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1:30
中国已初步建成绿色船舶和海上设施技术规范体系 中新网上海10月20日电 (谢梦圆)20日,记者从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海上交通安全"论坛上获悉,在 全球航运业加快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绿色船舶和海上设施技术规范体系已初步建成,中国在推 动航运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当天,中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徐伟在论坛上表示,作为国际航运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 员,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温室气体谈判、航运碳减排政策制定,持续推动构建更 安全、环保、高效的全球航运体系;深入推进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将LNG(液化天然气)、甲醇、 氢、氨、电池等清洁能源纳入船舶检验体系,持续完善技术规范。 20日,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海上交通安全"论坛在位于上海的世界会客厅举行。上海海事局供 图 在生态保护方面,脱硫装置、VOCs净化系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碳捕集装置、压载水管理系统 构建起船上"循环—再生"的生态体系,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保障。 目前,核能、生物燃料等前沿绿色技术也被纳入规划布局,中国绿色船舶和海上设施技术规范体系的蓝 图正在持续完善。(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 ...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订单规模、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展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造船市场的主角,中国船企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9:17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概述 - 绿色船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提升资源循环利用[1] - 绿色船舶分为3个等级由能效环保清洁能源应用舒适性和有害物质控制等要素评分确定[2] - 绿色生态船舶目标包括防止对气候变化水生态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对水域陆地大气的污染[3]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 - 航运业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但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至2.406亿吨[4]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使用占比至少5%力争10%温室气体排放比2008年降低20%力争30%[4] - 欧盟自2024年1月起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公司购买缴纳碳配额[5] - 国内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如《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30年形成完整绿色船舶谱系供应能力[5] -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新能源船舶加快电池LNG甲醇氢燃料技术应用[6]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2412艘1.24亿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820艘6220万总吨2025年上半年新船订单647艘3700万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235艘2060万总吨[6] - 2024年全球新造船投资2038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价值1079亿美元同比涨67%2025年上半年投资675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价值387亿美元同比跌33%占比57.3%[7] - 2024年替代燃料订单包括LNG动力船390艘4620万总吨甲醇动力船119艘890万总吨LPG动力船72艘30万总吨电池/混合动力船206艘170万总吨[7]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在运营替代燃料船舶2453艘较2024年末增334艘包括LNG动力船1421艘甲醇动力船66艘LPG动力船141艘电池/混合动力船715艘[7] - 中国船厂2024年承接替代燃料船舶订单363艘1578.9万CGT2025年上半年85艘385.5万CGT以数量计占全球36%[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替代燃料订单包括甲醇双燃料船37艘LNG双燃料船30艘电池/混合动力船14艘LPG和氨双燃料船各2艘[10] 绿色船舶未来发展展望 - 绿色低碳是转型趋势技术围绕船舶总体优化动力燃料低碳化绿色营运和建造展开[10] - 中国在LNG应用风帆装置太阳能面板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0] -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实现生产零排放且船舶无需喷涂油漆报废后可循环利用[10] - 未来LNG甲醇氢能等替代燃料应用更广泛氢能和氨作为零碳排放燃料将成为重要方向[10] - 构建高效船舶数字化运维体系及强化绿色船舶配套供应链布局是关键趋势[10]
上半年造船企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替代燃料船已成全球新造船市场主角
第一财经· 2025-09-17 17:49
"不仅是利润创新高,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在手持船舶订单量,新船价格指数,营业收入等指标上也创 历史新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告诉记者,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化也在加速推进, LNG,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我国新接绿色船舶 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68.8%,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谭乃芬预计,2025年全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51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比上年略有下降,手持订 单量继续保持在2.3亿载重吨以上。 刑文华则认为,随着全球海事行业加速迈向2050净零排放目标,替代燃料船舶已成为全球新造船市场的 主角。根据克拉克森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到了55.5%。 据记者了解,在即将于12月举办的2025年国际海事会展期间也有专门论坛,聚焦替代能源与供应链支 持。 "未来,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仍将存在,全球经济和航运业的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和较 强不确定性,但全球海运业的绿色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这将对新造船市场产生重要支撑作用。"谭乃芬 指出。 "今年以来,各国船东新船投资观望情绪较重,全球新造船市场订单指标出 ...
我国绿色产业领跑全球
央视新闻· 2025-08-18 11:29
风电产业发展 - 风电叶片长度从40多米增至100多米 运输难度增加 [3] - 风电建设基地从2015年3个增至2022年后新增8个 覆盖山区沿海和三北地区 [3] - 近40%运输车辆出现在新疆和内蒙古等地 [3] 清洁能源建设成就 - 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十年增长25倍 2023年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5]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占全球比重从25%提升至33% [5] - 库布齐沙漠建成光伏电站 甘肃建成3万面镜子的光热发电项目 [5] 绿色矿山智能化 - 内蒙古煤矿部署3000多个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山体监测 [8] - 电动无人矿卡从0增至100辆 矿山噪声显著降低 [8] - 全国已建成近5000家绿色矿山 [10] 绿色制造体系 - 6000多家绿色工厂支撑全国超20%制造业产值 [10] 新能源基础设施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15年增长超60倍 [12] - 高速公路充电桩从2015年京沪全线覆盖扩展至2024年近乎全覆盖 [12] 绿色产业全球地位 - 中国供应全球80%绿色船舶和50%氢燃料电池 [12] - 绿色低碳产业总产值突破11万亿元 [12]
【感知生态之变】我国绿色产业领跑全球
央视网· 2025-08-16 19:58
风电产业发展 - 风电运输线路从2015年14条线路扩展到2022年新增8个制造基地覆盖山区、沿海和三北地区 [3] - 目前近40%风电运输车辆活跃于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 [3]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25倍 2024年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5] 清洁能源投资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从十年前的25%提升至目前的33% [5] - 全球海上绿色船舶近80%来自中国 氢燃料电池全球占比达50% [10] - 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规模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 [10] 绿色制造体系 - 全国建成近5000家绿色矿山 配备3000多个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山体监测 [7][8] - 6000多家绿色工厂支撑全国超过20%的制造业产值 [8] - 内蒙古矿区采用100辆电动无人矿卡使噪声显著降低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野生动物回归 [8] 新能源基础设施 - 2015年京沪高速首次全线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024年充电网络覆盖几乎所有高速公路 [10]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15年增长超过60倍 [10] - 甘肃荒漠建成3万面镜面聚光装置实现光伏全天候发电 [5] 生态修复成效 - 库布齐沙漠从2022年荒芜状态转变为集中式光伏"蓝色海洋" [5] - 矿山持续十年声音监测数据显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7] - 绿色生产力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0]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 [2]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 - 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作业效率全球领先 [2] - 国际枢纽海港港内集卡清洁能源使用率超60% [2] - 新承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2] - 广东省成立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 探索海洋能源开发创新模式 [2] - 企业部署AI模型于智能航线规划、供应链控制塔、智能仓储调度等环节 [2] 科技创新方向 - 聚焦极地能源与生物资源开发、港口清洁用能、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3] - 提高海洋科技研发项目财政支出比重 设立专项资金激励科技领军人才 [3] 产业体系构建 -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海洋油气化工、船舶工业、交通运输、渔业等传统产业 [3] - 发展海上风电、远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3] - 推动"生态+"海洋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3] 人才培养机制 - 实施跨学科定向培养计划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领军企业 [4] - 通过海外科教机构、交流访学等方式引进海洋科技创新人才 [4] - 构建覆盖高科技人才的中长期资助体系 [4]
研判2025!中国高技术船舶行业相关政策、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首艘大型LNG船交付打破垄断,智能绿色技术推动中国船舶业跃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35
行业概述 - 高技术船舶是采用高技术、特种技术和尖端技术设计制造的新型船舶,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特殊技术性能和高附加值,属于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2] - 高技术船舶融合新型材料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在性能、环保、安全及经济性方面表现优越 [2] -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运输类、工程类、科考与特殊用途类、客运类等高技术船舶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49-1960年为奠基阶段,在苏联技术援助下奠定现代化基础,1953年签订"六四协定"引进军用舰艇技术 [4] - 1961-1978年为体系完善阶段,自力更生研制出核动力潜艇等第一代战斗舰艇,1966年成为世界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4] - 1979-1999年为技术引进阶段,1980年出口船舶2.34万吨,1994年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5] - 2000-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交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2008年交付14.7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 [6] - 2010年至今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成功设计建造40万吨级矿砂船、10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 [6]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高技术船舶行业销售收入710.09亿元,同比增长14.53% [1][14]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占全球55.7%),新接订单11305万载重吨(占全球74.1%),手持订单20872万载重吨(占全球63.1%) [11] - 上海三大船企2024年交付69艘船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达98% [11] - 成功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打破韩国垄断 [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手持订单排至2028年,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承接卡塔尔18艘LNG船订单(总价400亿元) [16][18] - 江苏扬子江船业2024年营收265亿元,净利润66亿元,手持订单排至2030年,清洁能源船订单占比74% [20] - 沪东中华造船手持订单量排名第一,江南造船建造中国首艘LPG运输船,外高桥造船交付国产首制大型邮轮 [16][18]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LNG运输船氮氧化物排放减少85% [22] - 智能化发展显著,智能能效平台使超大型集装箱船单航次油耗降低15%,5G通信与AI系统实现自主避碰 [23] - 高端制造突破,2024年承接全球74.1%高技术船舶订单,长三角建立绿色燃料供应体系支持出口 [24] 产业链与政策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航运、国防军工等领域 [8] - 2025年政策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发展,支持LNG、生物柴油、绿氢等清洁能源应用 [9][10]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沪市公司合计新增74例重大资产重组
新华财经· 2025-04-28 21:46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 - 沪市公司新增74例重大资产重组(主板45例 科创板29例)及508单小规模并购 反映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需求[1] - 注册制改革推动并购重组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监管层通过明确政策与提升交易效率强化产业逻辑[1] - 近期重组案例呈现方案成熟、标的优质、产业协同突出特征 新质生产力为布局重点[1] 产业整合逻辑转变 - 市场从炒壳套利式重组转向市场化商业化逻辑 央国企案例展现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2] - 蓝科高新收购蓝亚检测100%股权及中国空分51%股权 实现石化设备检测与空分工程业务协同 提升国有资本效率[2] - 远达环保收购五凌电力100%股权及长洲水电64.93%股权 构建环保+水电+新能源立体架构 推动传统能源转型[3] 科技并购与新质生产力 - 沪市聚焦经济主战场与科技前沿的并购占比大幅上升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4] - 松发股份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 转型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 已获156艘订单(货值近千亿元) 实控人承诺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4] - 北自科技并购穗柯智能100%股权 强化智能物流系统与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协同[4] 资本市场生态优化 - 并购重组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股权/债券融资) 支持企业扩产与研发投入[5] - 优质资产注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 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6] - 引入更多优质标的丰富投资选择 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