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动力船舶

搜索文档
特朗普制裁大棒挥不动了!微妙关头,中欧日印带头,63国投下赞成票,宣告美国霸权正式过时
搜狐财经· 2025-10-21 22:00
全球航运业碳税框架概述 - 国际海事组织正推动建立全球航运业碳税框架,这是全球首个针对整个行业的强制减排及碳定价规则[1] - 框架要求航运业从2028年开始逐步减少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完全不排碳[3] - 针对超过5000吨的大船,若碳排放超标需缴纳罚款,未超标则可获得补偿单位[3] 碳税框架的投票支持情况 - 今年4月框架前期草案投票中,63个国家投赞成票,包括中国、欧盟、日本、印度等主要经济体[3] - 仅有16个国家反对,主要为沙特、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国,美国则直接退出谈判[3] 碳税框架的资金机制与规模 - 超标船只需购买配额或缴纳罚金,资金将进入国际海事组织净零基金[3] - 该基金专门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减排转型[3] - 伦敦大学学院估算2028至2030年间每年可收取110亿至120亿美元资金[3] 美国反对碳税框架的原因 - 美国作为主要石油出口国且拥有众多大船东,其造船技术落后,缺乏批量生产绿色船舶的能力[3] - 碳税框架将导致美国高排放船舶成本大幅增加,在市场失去竞争力,冲击特朗普重振美国造船业的计划[5] - 传统能源行业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框架通过可能影响其选举前景[5] 美国采取的威胁措施 - 10月10日美国白宫发布由国务卿、交通部长、能源部长联名声明,威胁制裁支持碳税方案的国家[5] - 威胁措施包括禁止相关国家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收取额外港口费、限制签证及制裁相关官员[5] - 美国指责该框架为欧盟主导的新殖民式输出,但此说法缺乏支持[5] 主要支持方的立场与优势 - 中国支持框架因其符合双碳目标,且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导地位,造船业占全球近40%份额[6] - 江南造船、大连船舶重工已具备甲醇动力、氨燃料船舶制造能力,框架将为中国绿色船舶打开全球市场[6] - 欧盟支持框架可扩大其影响力,日本有技术优势,印度因90%外贸依赖海运而支持[6] - 日本、比利时、荷兰等七国船东协会联合声明支持框架,其代表船队总运力占全球四分之一[6] 美国威胁的实际效力有限 - 制裁63个国家不具可行性,欧盟手握碳关税工具可反制美国汽车、钢铁出口[6] - 菲律宾等船员来源国可依赖中国造船业提供工作岗位,加勒比岛国亦重视欧盟旅游市场而非仅依赖美国[7] -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表示,即使美国不参与,成员国仍可检查并扣留不合规船舶[7] 中国的反制措施 - 中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生效,对美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每净吨收取400元人民币,且费用将逐年递增[7] - 中国制裁了韩华海洋的5家美国子公司,禁止国内组织和个人与其交易合作[8] - 中国升级稀土管控,新62号措施将管制范围扩大至全链路,使用中国稀土占比超过0.1%的产品出口需经审批[8] 碳税框架的未来前景 - 尽管美国威胁导致最终表决推迟12个月,但63个支持国已超过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三分之二多数通过门槛[8] - 框架预计将在2027年正式生效,推动全球航运业加速从石油燃料转向甲醇、氨等清洁能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