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动力船舶
搜索文档
 2025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1-03 09:57
今天分享的是:2025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32页 航运业绿色转型加速:绿色船舶成核心抓手,金融创新与区域实践共推变革 全球航运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作为航运生态核心的绿色船舶,已成为推动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无论是国际海 事组织(IMO)2025年确立的《IMO净零框架》,还是我国出台的《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都为绿 色船舶产业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而庞大的资金需求与多元的金融支持,正成为这场转型的重要推手。 从全球政策导向来看,《IMO净零框架》堪称航运业脱碳的"里程碑式文件"。该框架首次将全行业强制性排放限制与温室气体 定价相结合,要求总吨位超5000吨的远洋船只逐步降低温室气体燃料强度(GFI),排放超标的船舶需购买"补救单位"平衡排 放,而使用近零碳技术的船舶则可获经济奖励。与此同时,欧盟已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新加坡等国通过 港口费优惠鼓励低碳船舶使用,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合力正加速绿色船舶普及。 在国内,《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2025年与2030年两阶段目标,从绿色船舶产品供给、骨干企业能效、绿色供 应链管理等多维 ...
 中财大绿金院IIGF: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立足绿色船舶视角
 搜狐财经· 2025-11-01 15:13
今天分享的是:中财大绿金院IIGF: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立足绿色船舶视角 报告共计:32页 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核心内容总结 绿色船舶正成为航运业绿色转型的核心方向,全球范围内相关政策与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国际海事组织(IMO)2025年通过《IMO净零框架》,明确了船舶 温室气体强度要求、全球碳定价机制等关键条款,预计2028年生效,将加速远洋航运脱碳进程。我国出台《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 年)》等政策,从产品供给、技术应用、能效水平等方面设定了两阶段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船舶产业已形成全球领先的产业体系,技术上涵盖清洁能源、能效提升、碳捕集三大类,其中清洁能源技术长期将成主流,LNG、甲醇等燃料船 舶已具备一定应用规模。产业链呈现上游集中、中游龙头主导、下游分散的格局,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各有技术与产业特色。 港口码头、物流服务、海事服务等相关生态也在同步构建,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显著,物流服务绿色化差异明显,海事服务新增能效优化与环保监测等内容。 金融支持是绿色船舶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国内形成了债权、权益、保险多维度融资路径,债权领域以中长期贷款、供应链金 ...
 2025年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19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航运业在IMO《净零框架》等政策驱动下,正经历以绿色船舶为核心的技术与金融双重变革,清洁能源技术迭代与绿色金融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 [1][2][13]   绿色船舶技术路径 - LNG动力船舶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是当前过渡期主流选择,2023年全球新造船订单中LNG动力船总吨位占比最大,达18.9% [1][28] - 甲醇动力船舶因能量密度高、加注便利获马士基等巨头青睐,成为近期投资热点,2023年全球新造船订单中共有138艘甲醇动力船,总吨位约占订单总量的13% [1][31] - 氨能与氢能技术具零碳潜力但受限于毒性、储存成本与技术成熟度,尚处商业化前夜,2023年全球新造船订单中仅有11个订单采用氨燃料 [1][29][32] - 能效提升技术如螺旋桨优化、船型优化等,凭借成熟可靠、回报稳定成为企业低成本减排优选方案,减排潜力在0.5%-8%之间 [1][24][33]   绿色金融支持工具 - 国际领先船企通过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工具为甲醇船、LNG加注船等募集数十亿美元资金,如马士基2021年发行5亿英镑绿色债券为甲醇燃料集装箱船建造融资 [2][72][73] - 创新融资模式包括“租金与碳排放挂钩”的绿色租赁、“技术流”定价及“节能收益分成”的能效合同管理,正在重塑行业融资逻辑 [2] - 全球航运业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需约1-1.9万亿美元投资,亟需金融市场有效支持 [15] - 中国金融支持路径以中长期贷款、供应链金融、转型贷款及融资租赁为主,如南京银行泰州分行发放1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利率可与转型成效挂钩 [56][57]   产业链结构与区域分布 - 上游原材料及配套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宝钢集团、中船重工等为主要供应商,绿色技术引发新兴市场竞争加剧 [37] - 中游船舶设计与制造环节高度集中,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等头部企业主导绿色技术创新,2024年中期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21% [38][43] - 下游船舶运营与维护市场分散,绿色转型进程相对缓慢,因船舶更换周期长达25年或更久 [39] - 中国绿色船舶产业在沿海省市形成集聚,江苏、辽宁、山东、浙江为重点区域,其中江苏省2024年上半年造船完工量占全国47.1% [51][53]   政策与标准框架 - IMO《净零框架》2025年落地,规定2028-2035年间船舶温室气体强度每年下降需从4%增至30%,未达标的船舶将面临100-380美元/吨CO₂当量罚款 [18][19] - 中国发布《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从绿色船舶产品供给、企业能效水平等方面设定2025年与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22] - 欧盟自2024年1月1日起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新加坡通过港口费优惠等政策推动绿色船舶发展 [21]
 2025年航运业转型融资研究报告-汇丰&IIGF
 搜狐财经· 2025-10-26 17:0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航运业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预计需要1至1.9万亿美元的投资,绿色船舶作为转型核心,亟需多元化金融支持 [1][17]   绿色船舶产业发展现状 - 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框架》将于2028年生效,引入强制性减排与碳定价机制,欧盟已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2][20] - 中国出台《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设定了2025年与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2][24] - 绿色船舶技术形成清洁能源、能效提升、碳捕集三大方向,其中LNG和甲醇燃料船舶已规模化应用,氢、氨燃料技术处于示范阶段 [2][25][26] - 产业链呈现“上游集中、中游领跑、下游分散”特征,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形成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各有侧重 [2][51]   金融支持路径与国内外对比 - 中国金融支持涵盖债权、权益、保险三大领域:债权端以中长期贷款、供应链金融为主,交银金租等机构2024年绿色船型投放超100亿元;权益端依赖政府引导基金与国企并购;保险端探索共保模式 [3][55][57][60] - 国际层面形成以《波塞冬原则》为核心的成熟融资体系,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应用广泛,租赁模式创新迭出,如日本JOLCO模式 [3][66][75][80] - 对比显示,国际资金来源更多元、产品更丰富;中国则以政策引导为主,环境效益量化评估与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3][90][91]   上海实践与全国发展挑战 - 上海形成技术集群、市场化减排、金融创新三位一体模式:将31家航运企业纳入地方碳市场,2023年碳配额交易量达77万吨;发布国内首个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目录,推出利率与降碳目标挂钩的融资产品 [4][95] - 全国层面面临挑战:市场化激励机制不足,全国碳市场未纳入航运业;绿色船舶融资面临技术迭代、政策波动等风险;金融产品适配性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低;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回报不明晰 [4][93]   发展建议 - 强化政策与市场协同,将航运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制定自愿减排方法学 [5] - 发展组合融资,引导债权、股权资金精准匹配不同成熟度技术 [5] - 丰富金融产品,推广可持续发展挂钩工具,探索“技术流”定价机制 [5] -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清洁燃料加注网络与碳捕集示范项目建设 [5]
 中集安瑞科:预计三、四季度交付约200条LNG动力船舶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21:03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正在集中交付客户产品 [1] - 预计第三和第四季度共交付约200条LNG动力船舶 [1]
 (经济观察)中国航海向“新”逐“绿” 加速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1:19
 人工智能与航运业深度融合   - 中远海运集团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精准模型计算油耗,2024年船只大规模绕航好望角仍实现碳减排约15.6万吨 [1]   -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通过1.5万个监控点采集影像,集成AI算法实现自主识别航道、泊位操作等功能 [1]   - 中远海运推出航运业垂类大模型Hi-Dolphin,并建设81个典型AI应用场景,覆盖调箱、配载、拖车等环节,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3]     智慧航海与数字化转型   - 中国航海日公告强调加速AI、大数据、区块链与航海融合,推动智能船舶从研发迈向大规模商用 [3]   - 行业计划打造"数字港航"生态,推动港口、航运、货主等物流链节点实现全程可视化与协同 [3]   - 中国运营和在建的LNG动力船舶占全球总量35%以上,电动船舶应用领跑全球 [4]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中远海运2024年新造船订单中新能源、清洁能源占比超30% [6]   - 招商局集团航运业务国内碳排放强度较四年前降低12.4%,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比达70% [6]   - 中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原料来自废弃物发酵沼气 [4][6]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中国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的绿色集卡占比突破60%,主要港口岸电覆盖率超90% [4]   - 交通运输部提出将推动船用绿色燃料技术迭代应用,并建设港口绿色燃料供应、用能及集疏运体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