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骗局
icon
搜索文档
远离“职业背债”陷阱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5
职业背债骗局的法律风险 -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材料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以获取银行贷款,这一过程涉嫌骗贷 [1] - 参与职业背债的背债人可能被卷入诈骗、非法集资、洗钱等刑事犯罪,面临法律严厉追究 [1] 职业背债的债务转移套路 - 贷款合同以背债人名义签订,背债人成为法律认可的债务人,需承担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责任 [1] - 不法分子在贷款到账后迅速抽取高额分成,随后将债务和风险全部甩给背债人,导致背债人需依法偿还全部本息 [1] - 若背债人逾期未还款,个人征信将受损,严重者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出行、就业等受限,同时面临催收、罚息甚至被起诉等后果 [1] 金融消费者防范建议 - 任何以个人名义贷款却声称"不用你还"的承诺均为骗局,消费者应避免因贪图好处费而铤而走险 [2] - 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举报,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正联合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活动 [2] - 若陷入骗局应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并寻求法律帮助,以减少损失 [2]
胆子太肥!冒充中基协,向机构开出近亿元罚单!协会严正声明
券商中国· 2025-03-25 07:26
冒充中基协处罚私募 - 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协会印章、公文等方式假冒中基协名义发布虚假行政处罚公告,涉及罚款9593.07万元并责令限期缴纳 [1][3] - 中基协明确声明其无权对行业机构采取罚款、禁止出金、冻结账户等处罚措施,相关文件公章系伪造 [3][4] - 法律人士指出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仅能实施警告、谴责等纪律处分,无权进行行政执法或罚款,此类通知均为骗局 [5] 私募行业监管动态 - 私募管理人数量自2016年峰值25901家持续下降,2025年3月首次跌破2万家至19995家,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同期跌破8000家 [7][8] - 2025年前两月合计注销301家私募管理人,新增仅19家,行业加速出清,累计较2022年减少超4600家 [8]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穿透式监管下合规成为私募基金生存关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