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贷款处置
搜索文档
视频丨 “银行直供房”激增 部分低于市价25% 业内:既加速银行资产周转 又提供更多购房选择
第一财经· 2025-11-10 16:11
银行直供房市场现象 - 全国多省市出现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现象,一处市场估价约200万元的房产以150万元成交,价格低于市场价25% [1] - 银行直供房是指银行通过不良贷款处置直接挂牌销售的房产,交易流程更透明 [1] - 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兰州银行、吉林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均在开展房产直售业务 [1] 行业模式与影响 - 直售模式正成为银行快速盘活资产的新选择 [1] - 交易对手为金融机构,规避了民间借贷、长期租约等隐患 [1] - 该类房源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1]
低价银行直供房数量激增 ,有银行直供房价低于市价25%
第一财经· 2025-11-09 22:37
银行直供房市场现象 - 银行作为出售方直接完成房产交易,一处市场估价约200万元的房产以150万元成交,价格低于市场估价25% [1] - 多家银行近期通过线上平台大量直接销售房产,部分银行在售房产标的已超过千套 [1] - 银行直供房房源大多来自不良贷款处置,当借款人无力还贷时,银行通过债权剥离取得完整产权后直接出售 [1] 银行资产处置策略 - 银行加速推进房产直售业务,处置速度明显加快 [1] - 银行加速处置房产主要是为了提升债权回收率 [1] - 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直售模式成为银行快速盘活资产的新选择 [1] 参与机构 - 参与推进房产直售业务的银行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 [1]
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有房产低于市价25%
第一财经· 2025-11-09 22:19
银行房产直售业务概况 - 多家银行正加速推进房产直售业务,通过线上平台直接销售房产,此类房源被称为“银行直供房”,大多来自不良贷款处置 [3] -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兰州银行、吉林农商行、兰州农商行等均在开展此项业务,部分银行在售房产标的已超千套 [3][4] - 一处市场估价约200万元的房产以150万元成交,显示此类房产具有价格优势 [3] 地方银行房产直售规模 - 城商行中,兰州银行2024年挂牌直售房产标的为1130个,2025年增至1779个;吉林银行挂牌出售的房产超过2000个,天津银行接近1300个 [5] - 地方农信系统是重要力量,四川农信系统出售的房产标的数量超过25000个(未去重),辽宁农信系统累计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有11000个 [5] - 齐齐哈尔农商行目前共有108套房产正在对外销售,价格从10万元至800万元不等 [4] 银行直供房的特点与优势 - 银行直供房普遍具有显著价格优势,例如兰州农商行一套125平方米抵债房产获拍价为151万元,而该小区同户型挂牌价在180万元至220万元不等 [7] - 为加速资产变现,银行直供房源通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成交,若经历多次流拍还会进一步下调价格 [7] - 与法拍房相比,银行直供房产权清晰,交易对手直接为银行,有效规避了民间借贷、长期租约等潜在隐患 [8] 银行直售房产的资产来源 - 房产主要源于不良贷款处置,是贷款抵押物因借款人无法偿还而形成的不良债权 [5] - 资产产生的途径包括司法拍卖流拍后的“以物抵债”,例如某股份行一笔资产曾经历司法拍卖流拍后银行选择以物抵债,当时抵债金额达1.3亿元,现折价至4200万元处置 [8] - 银行也可通过司法程序主动取得,如兰州农商行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获得育才壹品小区200多套住宅,执行金额共计4.6亿元 [8][9] 银行加速处置房产的驱动因素 - 传统处置路径从贷款违约到完成房产销售通常需耗时两年以上,直接销售能有效加快资金回收,提升债权回收率 [11] - 法拍市场遇冷促使银行转向直接处置,2025年6月法拍房供应规模3.2万套创年内新高,但成交3215套,平均起拍折价率为28.4% [12] - 中报显示上市银行按揭不良整体上行,部分银行上升幅度超20bp,个人经营贷不良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银行上升幅度超30bp [11] 银行资产盘活的其他方式 - 除直接出售外,部分银行尝试通过租赁方式盘活资产,例如中国银行佛山分行拍卖住宅租赁权,起拍价861元/月 [8] - 银行采取双轨策略:部分资产沿用传统方式快速销账,另一部分则通过直售提升整体债权回收率 [11]
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有房产价格低于市价25%
第一财经· 2025-11-09 20:37
银行房产直售业务概况 - 多家银行正加速推进房产直售业务,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部分银行在售房产标的已超过千套,处置速度明显加快 [1] - 银行直售的房源大多来自不良贷款处置,当企业或个人借款人无力还贷时,银行通过债权剥离取得完整产权后以房东身份直接出售或出租 [1] - 银行加速处置房产主要是为了提升债权回收率,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直售模式正成为银行快速盘活资产的新选择 [1] 参与银行与挂牌规模 - 地方城商行与农信社的挂牌规模尤为显著,例如兰州银行2024年挂牌直售房产标的为1130个,2025年增至1779个,吉林银行挂牌出售的房产超过2000个,天津银行接近1300个 [3] - 地方农信系统是房产直售的重要力量,2024年上半年以来,四川农信系统出售的房产标的数量超过25000个,辽宁农信系统累计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有11000个 [3] - 齐齐哈尔农商行目前共有108套房产正在对外销售,价格从10万元至800万元不等,类型涵盖住宅、商业及办公用房 [2] 房源来源与产权状态 - 银行直接销售房产多源于不良贷款处置,这些房产原为贷款的抵押物,因借款人无法偿还而形成不良债权,银行需先完成债权剥离使产权清晰后再销售 [3] - 房源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司法拍卖流拍后的"以物抵债",例如某股份行挂牌的云南省安宁市房产曾经历司法拍卖流拍,银行以物抵债取得产权后折价处置 [6];二是银行通过司法程序主动取得,例如兰州农商行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获得某小区200多套住宅的产权 [6][7] - 与法拍房可能存在的纠纷风险不同,银行直供房产权清晰,交易对手直接为银行,有效规避了民间借贷、长期租约等潜在隐患 [6] 价格优势与处置策略 - 银行直供房普遍具有显著价格优势,例如兰州农商行拍卖的一处125平方米抵债房产获拍价为151万元,而该小区同户型挂牌价在180万元至220万元不等 [5] - 为加速资产变现,银行直供房源通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成交,若经历多次流拍还会进一步下调价格以提升成交可能性 [5] - 银行采取双轨处置策略:部分资产沿用传统方式快速销账,另一部分则通过直售提升整体债权回收率 [8] 业务驱动因素 - 传统处置路径从贷款违约到完成房产销售通常需耗时两年以上,而直接销售房产能有效加快资金回收 [8] - 法拍市场遇冷促使银行转向直接处置,2025年6月法拍房供应规模3.2万套创年内新高,但成交3215套,平均起拍折价率为28.4% [9] - 在法拍不奏效的情况下,银行会选择实物抵债,办理完产权过户后再择机出售房产 [9] 业务模式拓展 - 除了直接出售,部分银行还尝试通过租赁方式盘活资产,例如中国银行佛山分行拍卖住宅租赁权,起拍价861元/月 [6] - 近期多家银行正加强直售房产的推广力度,例如邮储银行江西分行在公众号发布了多篇"法拍房产+银行直供"的推广信息 [4]